第一图书网

开放经济下创造性智力与中国产业发展

何枫 中国社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中国社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何枫  

页数:

212  

字数:

167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创造性智力的概念,并详细比较了它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区别。但如何研究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定义和解释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解释创造性智力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基于这一目的,本书对创造性智力的形成来源、特征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首先,从客观载体、投入以及产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创造性智力的构成、来源以及基本特征,并初步建立了创造性智力的衡量指标体系。其次,指出了在观测创造性智力的诸多评价指标中,“高级劳动力”指标最为简单有效。最后,从实际操作可行性出发,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高级劳动力这一变量,提出了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配置效率的判断准则,从而为实证研究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本书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创造性智力与比较优势相结合,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本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及以创造性智力为核心概念,建立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可持续提升的理论分析模型。理论分析模式表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创造性智力方面的劣势是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居于被动和次要地位的关键原因。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将来源于创造性智力相对优势的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论证创造性智力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本书还实证考察了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本书具体分析了创造性智力在中国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中的影响。纵向来看,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资本、一般劳动力在中国过去20年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配置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横向来看,基于跨省数据的面板分析和横截面分析的结果表明,高级劳动力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力度在1985—2000年间却表现出一种震荡下行的态势,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作者简介

何枫,男,1975年5月生,湖南浏阳人,现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科博士后。1992年9月至2002年3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以及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5月进入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在香港中文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 创造性智力及其相关概念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创造性智力 第三节 小结第二章 经济发展中的创造性智力衡量及其应用 第一节 创造性智力的构成及来源 第二节 创造性智力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测量经济系统中创造性智力的方法及评价 第四节 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 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中国创造性智力与资本两要素供给分析 第一节 创造性智力供给及其发展变化 第二节 资本供给及其结构变化 第三节 小结第四章 基于创造性智力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机制分析 第一节 基于创造性智力比较的国际分工 第二节 资本国际间黏性流动时创造性智力培育效应 第三节 资本国际间充分流动时创造性智力培育效应 第四节 创造性智力培育及其产品竞争效应 第五节 创造性智力与比较优势权衡下的国际分工安排 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创造性智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节 创造性智力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贡献的估算 第三节 创造性智力对中国产业发展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创造性智力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五节 创造性智力对省际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六节 小结第六章 创造性智力培育与中国产业发展政策设计 第一节 创造性智力培育及其配置效率改进 第二节 创造性智力培育与三大产业发展 第三节 小结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编辑推荐

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式加入WTO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本书提出了创造性智力概念及其理论分析框架,阐述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创造性智力与比较优势相结合,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开放经济下创造性智力与中国产业发展 PDF格式下载



9元给同事带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