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尊

张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林  

页数:

205  

字数:

24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着21世纪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关注,自尊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本书从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系统阐述了自尊的理论,提出了自尊结构的“倒立金字塔”理论模型,剖析了自尊成分的特点、内在逻辑和心理机能。同时,作者采用本土化的研究工具测量了自尊的结构特点,调查了家庭教育、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当代青少年自我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全书从心理学理论的层面整合了以往自尊研究的分歧,澄清了人们对自尊结构的模糊认识,拓展了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研究空间,尝试将心理测量技术与心理实验技术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单一研究模式的局限。本书为我国当代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也为学校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书语言流畅、构思独特,逻辑清晰。与同类读物相比,在内容上有理论观点的整合与建构,也有研究技术的探讨与创新,更强调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该书的理论观点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具有拓展性,研究结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张林,男,1972年2月出生,吉林长春人。1995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习心理和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心理科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自尊研究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自尊研究的理论背景第二章 自尊的理论回溯与评价 第一节 自尊的概念界定  一 自尊涵义的辞源学分析  二 自尊涵义的不同理解  三 关于自尊内涵的理解 第二节 基本理论观点  一 从文化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二 从社会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三 从心理学视角对自尊的研究 第三节 心理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一 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  二 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  三 自尊发展的家庭环境与人际特点 第五节 研究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一 自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假设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四 本研究的创新与意义第三章 自尊心理结构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自尊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 第二节 自尊的“倒立金字塔”模型 第三节 “倒立金字塔”模型诸成分的关系 第四节 “倒立金字塔”模型诸成分的机能  一 潜在自尊的驱动性功能  二 外显自尊的发展性功能  三 元自尊的调节性功能第四章 自尊心理结构的测量与验证 第一节 自尊内隐测验的修订与使用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测验结果  四 分析讨论  五 研究小结 第二节 外显自尊测验的修订与使用  一 研究目的  二 问卷修订  三 研究预测  四 预测结果  五 研究小结 第三节 元自尊测验问卷的编制  一 研究目的  二 问卷编制  三 问卷预测  四 预测结果  五 研究小结 第四节 自尊心理结构的测量与验证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分析讨论   五 研究结论第五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分析讨论  五 研究结论 第二节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分析与讨论  五 研究结论第六章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自我反思  一 关于自尊的内涵  二 关于自尊的心理结构  三 关于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  四 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相关因素  五 研究的设计与技术方法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本研究的总结论  一 自尊的内涵  二 自尊结构及其各成分的关系  三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特点  四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青少年外显自我评价量表 附录2 青少年自我认识的访谈提纲与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3 青少年外显自尊的测量问卷 附录4 青少年元自尊测量问卷 附录5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附录6 青少年师生关系满意度问卷 附录7 青少年同伴关系满意度问卷 附录8 家庭环境和谐感问卷 附录9 青少年心理孤独感问卷 附录10 状态元认知问卷 附录11 Coopersmith(1967)的自尊调查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