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生活新思维

翟海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翟海燕  

页数:

366  

前言

  大学生活多年,年年都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每一年的金秋,总要迎来一批满脸稚气、青春勃发、浑身充满期待的新生;每一个火热的夏季,总要送走一批满脸茫然、风华正茂、行色匆匆的老生。每一个轮回过后,有的同学学有所成,踌躇满志,满怀期望地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段人生历程;有的同学,四年之中始终在学业考试和打工赚钱中来往奔波,拿上毕业证的那一刻之后,仍然是匆匆地离去,甚至来不及和同学分别握手和留给母校临别的回望;有的同学或是考试“挂科”太多,或是为爱备受折磨,满心疲惫,犹豫而彷徨,不知路在何方,毕业也就意味着暂时的失业,梦中对母校的记忆充满了伤痛……  每一次迎来,都是那么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期待希望之语一串又一串;每一次送行,都是那样泪水纷飞,叹气声声,祝愿之话多成了酒精燃烧下一遍又一遍的豪言壮语。这样的轮回之下,身在其中又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不远处,看此情此景,心中总是有说不尽的诸多感慨。这种感慨,只有穿梭在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老师,才能生发,才能理解。总觉得,自己的学生们应该学得更多一些,收获应该更大一些,发展应该更全面一些,大学生活之路应该更为笔直和平坦一些。然而,静下心来梳理自己学生们四年的生活,发现:大一学生中很多人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换中,走入了茫然;大四老生中绝大多数在考研或是寻找工作中的躁动之下,丢失了学生的主业;大二或大三的时光利用了多少,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活四年的质量。  于是,也就有一个想法:有什么样的办法,让大一新生更快地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让大二大三方向明确、学习效益更高,让大四在不误主业之下,更好地与社会对接?  带着这样共同的想法,翟海燕和任强两位从教多年的老师共同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走入在校生中间进行访谈,通过网络或是电话与步入社会的老生进行叙旧,围绕着课题,进行了近两年的持续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对大学生活并不了解甚至是误读,对于大学与自己的协调缺乏应有的准备,对于在大学如何活得质量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缺乏明确的理念,茫然、浮躁、冲动、忧虑等情绪一直困扰着学生们,原来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高效益的大学生活,变成了被动的、漠然的、低质量的大学生活,既没有真正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质的飞跃,也没有完成迎接社会挑战应有的充分准备,直到毕业后奔波于N个招聘会,像“撞天婚”似的寻找着自己能够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  看着一年低于一年的就业率,更催促着我们完成调查,写出书稿,有助于学生们的成长。经过一年多的讨论、撰写,几易其稿,最终成书。翟海燕负责总体策划并撰写了序言、第一、第二章、第六章,并负责调查表格的设计、调查访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全书的统稿工作,任强负责撰写第三至第五章并负责校对工作。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从策划到成稿,前前后后,历时三年多,几易其稿,终于完成本书。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一个新的角度,介绍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期待,释解来自于学生们内心的困惑,构架学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因而,这是一本从新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活的书,是一本用新的思维针对大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困惑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方便老师读懂学生并加强辅导针对性的一本书,根本上是应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的一本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写作的立足点是从观念上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通过说理的方式,意在让同学们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自己的思路,因而,书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抽象。同时,我们又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本书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在本书成书过程中,信阳师范学院的琚献利等同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的贾文娟等同学反复阅读本书,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束琬老师在修改定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彪先生,在审读本书中,给予了大量中肯的修改意见。他们为更好地保证该书适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此,我们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内容概要

人们一向认为考中大学相当于步入了天堂,一进大学就有了放松的资格。可好景不长,临近毕业,考试和工作又成了巨大压力。特别是找不到工作,使大学生陷入了困境。大学里的几年生活,究竟应该怎么过?《大学生活新思维》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及多年在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研究的老师的身份,对今天大学生活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哲学思考:作为大学生的优势和缺陷,高校办学的成绩和失误等。试图对迷茫的大学生提出理论和精神上的指引,关键还是需要思维上的变革。

书籍目录

前言1 大学不是天堂2 唤醒灵魂在场3 独有的朝圣路4 做自己的主人5 值得一生守望6 生活是立体的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3.2 成功属于那些不找借口执著前行的人  人生是一个充满期冀与前行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怀揣着火热的人生期盼起程,谁都希望自己有个荣耀的人生,谁都渴望自己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但在前行的过程中,有人走向成功,有人最终却走向失败。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决定它们的,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寻找借口。  写到这里,笔者起身离案,踱到阳台上,城市的夜晚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乡村的静谧相比。车轮碾过学校门前路面的“减速带”的“哐当”声,一次又一次冲向身边的窗户,发出“嗡嗡”的声音。  回想起来,自己从学校走上社会,不知不觉间20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从小乡村到大学;从毫无工作经验,到单位的业务骨干;从一个掏空了自己腰包满心帮助家里富裕起来的雄心勃勃者,到如今自己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仍然生活得贫困的无奈者……自己走的是一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又不能不说是曲折而艰难的人生路;实现了一些人生目标,也错失过人生难得的机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酸楚。回首往事,终于明白,在人生前行的过程中,我之所以能够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睦,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阶段性的人生目标,之所以明知道难以根本改变父母兄弟状态但仍然持之以恒,是因为在我前行的过程中,始终以没有任何借口的信念要求自己,肩负起家庭、学校、军队所赋予的责任,时刻不敢忘记作为一个长子、父亲、教员所要担负的职责,以诚实、认真、‘负责、敬业的精神来对待每一项细微的工作,最终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  当然,我也错失过很多的重要机会甚至犯过许多错误,这都是因为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为自己寻找诸种借口,逃避责任,放弃人生理想与信念。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生活中不愁找不到借口,就怕找借口。当你在生活中,开始为没有达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人生目标、工作目标而寻找借口时,你前行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的缓慢下来了。当你每天都在忙着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理由和充分的借口时,你前进的脚步已经停滞不前,甚至已处在人生倒退的边缘上。  有人曾这样写道:  ——“借口不是甘甜的美酒,它是一杯充满着诱惑的毒汁。当你有了第一次啜吮的经历,借口将会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你,让你像喜欢美酒一样喜欢上它,时不时地喝上两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的慰藉,借口是惰性的温床,借口是麻醉自己的酒精,借口更是扼杀人生前行的毒品,借口是拖延的开始,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借口是对理想和信念的放弃。生活中没有借口,寻找借口将注定你人生的失败。”  ——“不寻找借口,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永不言败;不寻找借口,就是要锐意进取,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也只有不寻找借口,你才能够坦诚地面对生活,寻找和发现人生前行的困难与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我,接近成功的目标。人生没有借口,没有借口的人生将显得格外精彩纷呈。”  谈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这样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它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世界闻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美国优秀的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费拉尔·凯普撰写的。书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负责、敬业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正是秉承这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重任的人。


编辑推荐

  《大学生活新思维》是一本从新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活的书,是一本用新的思维针对大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困惑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方便老师读懂学生并加强辅导针对性的一本书,根本上是应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的一本书。  《大学生活新思维》从一个新的角度,介绍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期待,释解来自于学生们内心的困惑,构架学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通过说理的方式,意在让同学们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自己的思路,书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抽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生活新思维 PDF格式下载



其实,也就是鼓励人的书。但总体还是看了比没看好的。书的质量不错,只是里面的内容,有点对不起这个价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