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耿有权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耿有权  

页数:

4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儒家教育伦理研究专著。全书设三篇十一章。理念篇在比较中凸显人性、人伦、至善是儒家教育伦理三个基本要领和基本理念,实践篇在比较中探讨儒家教育的实践原理;师道篇在比较中探讨儒家教育实践主体的工作原理。本书对儒家教育伦理做了全面阐述,认为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征程中,儒家教育伦理思想中的合理部分仍然具有普世的、现实的价值意义。

作者简介

耿有权,男,汉族,1967年12月11日生,安徽全椒人。1997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初师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樊浩教授,在职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7年底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1.理想国的文化设计与教育原理的选择 (1)儒家构想的理想国与西方文化中的理想国 (2)中西理想国的教育理念及其基本原理 2.基本概念的界定 (1)孔子与儒家 (2)儒家教育伦理 (3)“成德之教” 3.儒家教育伦理逻辑结构理念篇 一 人性理念与性善教育  1.人性预设与思维模式  (1)人性的源流  (2)善恶的理据  (3)人性的理念  2.性善论与成德论  (1)性善的信仰  (2)善性与成德  (3)成德的金律  3.性善教育的文化设计   (1)人性终善教育   (2)德性涵养教育   (3)性善主体教育   (4)西方德性教育 二 人伦理念与人道教育  1.人伦设计与世俗情怀  (1)人伦的诠释  (2)五伦的含蕴  (3)人伦的理念  2.明人伦与成德论  (1)成德真谛:明人伦  (2)成德人格:伦理人  (3)人格范型:圣人君子  (4)西方哲学王人格  3.人道教育的文化设计  (1)“五伦”即“五教”  (2)人伦教化与文化传统  (3)尊王明伦与政治秩序   …… 三 至善理念与崇善教育实践篇 四 修身之道与生命教育 五 齐家之道与家庭教育 六 教化之道与社会教育 七 普世之道与理想教育师道篇 八 施教纲领与教育宗旨 九 为师之责与教育义务 十 施教德目与教育范畴 十一 为师之法与教育品性结语 儒家教育伦理与中国人的道德教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理念篇  一 人性理念与性善教育  1.人性预设与思维模式  不论与西方的理论相比,还是与中国文化里的外来佛家及本土出身的道家文化比较,儒家对人性问题的阐释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从儒家的理论发展看,人性论在经历复杂的辩论过程以后已经不是孤立的人文概念,而是一种深刻的人文理念。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前者表现于人性受命于天;后者表现于身与心(或性)的关系。作为一种人文理念,它体现了儒家伦理甚至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儒家确定人性概念的思维模式。  (1)人性的源流  德国哲学家包尔生(Friedrich Paulsen,1846-1908)说:“如果不追溯那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总趋势的各重要支流的源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清楚鲜明地理解我们时代复杂的想法和渴望。①确实,在人类认识史上,直接以人性作为话题的文化,儒家是一个典型的特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家教育伦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