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

蒋永甫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蒋永甫  

页数:

330  

内容概要

作者在本书中以财产权作为权利研究的切入点,指出自宪法秩序产生以来,私人财产权一直是宪法秩序的核心,近代宪政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调和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关系。作者阐述了西方私有财产权的历史演变及宪政制度设计,引述了大量思想家及学者的论述。本书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财产权问题的研究,正是针对当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试图从过去的思想资源中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财产权研究的缘起 二 宪政视野的研究进路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西方私有财产权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财产权的概念 一 财产及财产的分类 二 两大法系财产权的不同构造 三 本文使用的财产权概念 第二节 西方私有财产权的历史考察 一 古希腊、罗马的私有财产权 二 中世纪的封建财产权 第三节 近代私人财产权利的发展 一 近代私人财产权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近代私人财产权的产生 三 近代私人财产权的特征第二章 财产权的合理性证明 第一节 自然权利与法律权利 一 财产权的自然权利说 二 财产权的法律权利观 三 功利主义对财产自然权利说的批判 第二节 财产工具论与财产自我发展说 一 财产工具论 二 财产自我发展说 第三节 财产权与自由 一 财产权与消极自由 二 财产权与积极自由第三章 财产权与宪政制度设计 第一节 近代宪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走出封建化与近代国家兴起 二 近代国家的特征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宪政理论 一 个人权利至上的自由主义有限政府理论 二 主权至上的国家主义宪政理论 第三节 财产权与美国宪政设计 一 个人权利至上与邦联制度 二 强有力的政府是自由与财产的保障 第四节 财产权与宪政制度构造 一 财产权与宪法 二 财产权与代议制度 三 财产权与分权与制衡制度 四 财产权与司法审查制度第四章 财产权与公民政治权利的冲突和调适 第一节 财产权与公民权:17、18世纪的解决方案 一 洛克模式 二 杰斐逊模式 三 麦迪逊模式 第二节 公民政治权利的兴起与代议民主政体的确立 一 公民政治权利的兴起 二 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 第三节 财产权与民主的冲突与调适 一 邦雅曼·贡斯当:人民主权与个人自由 二 托克维尔:民主与多数暴政 三 约翰·密尔:群己权界第五章 20世纪福利国家的财产权 第一节 社会经济权利与福利国家的产生 一 个人主义哲学的衰落 二 新自由主义对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调节 三 社会经济权利与福利国家的兴起 第二节 哈耶克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一 哈耶克的自由理论 二 对财产权与法治的维护 三 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第三节 社会正义与程序正义之争 一 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 二 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 三 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的实质结束语 一 当代西方财产权的发展趋势及其政治后果 二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财产权研究的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西方私有财产权的历史演变财产权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必然与私有制相关。因此,在讨论私有财产权前,我们必须区分私有财产权与私有制这两个既有联系又存在一定区别的概念。美国学者非利科斯·科恩(Felix Cohen)教授给财产权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充分表达了私有财产权、私有制和国家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他给财产权下的定义是:“财产权只能由下列的标记所鉴明。对世上其他任何人:除非经我的许可,远离我的财产;对这种许可我既可以授予也可以保留。签名:私人。背书:国家。”在这段文字里,财产权、私有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财产权具有排他性和契约自由的法律内涵,私有制被认为是普遍承认的财产所有权制度。财产权来自于国家的承认和保护。①私有制主要指涉一种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两种形式,这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即私有制社会和公有制社会。私有财产权是一个法律用语,它主要是指私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等全部权利。私有制是一个宏观的制度范畴,它主要用来描述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而私有财产权是一个微观的法律概念,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个人对生活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权利。


编辑推荐

《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