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 著  

页数:

323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包括构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坐标,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转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谐社会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多元文化冲突下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构建对策等问题,由八个方面构成。

作者简介

刘明君,男,1962年10月出生湖北。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2002年晋升为教授,三峡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责任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宜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成员。 主要从事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转型期中国社会“泛功利化”倾向透视(《江汉论坛》2002),当前我国宪政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变量(《社会主义研究》2004)“在政治权威与理性权威之间”(《江汉论坛》2006)等学术论文;出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走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多部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导论 构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坐标 一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精神图景 二 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 三 主流意识形态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第一章 内涵与功能: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综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逻辑进程 一 中外意识形态研究概览 二 众说纷纭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二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分类 一 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 二 主流意识形态的分类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分析 一 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基本同步 二 主流意识形态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基础上体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三 主流意识形态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第四节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权威模式 第五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一 主流意识形态为统治秩序提供合法性证明 二 主流意识形态为社会确立价值导向 三 主流意识形态为社会提供黏合剂第二章 形成与流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理论基础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苏俄的发展 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 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失误 第三节 后斯大林时期苏联意识形态状况分析 一 赫鲁晓夫时期的意识形态 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 三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四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分析第三章 回顾与反思: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 二 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评价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五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 第三节 “三个代表”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认识 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四章 冲突与挑战:多元文化激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与冲击 第一节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冲突的风生水起 一 文化冲突与多元文化的历史发展 二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冲突问题的凸显 第二节 多元文化冲突中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种主要思潮 一 新自由主义的泛滥 二 民主化思潮的蔓延 三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影响 四 消费主义浪潮的侵蚀 第三节 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分析 一 多元文化冲突使我国社会思潮更趋多元化 二 多元文化冲突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 三 多元文化冲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四 多元文化冲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五章 转型与整合:社会转型与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社会转型推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 经济转型及市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 政治转型及腐败现象滋生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 三 社会结构转型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冲击 四 文化转型后民众文化取向的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作用的消解 第二节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 在改革的争论中为深化改革凝聚新的共识 二 在利益的冲突中为协调利益关系提供精神支撑 三 在信仰的危机中重建精神家园 第三节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的原因分析 一 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 主流意识形态有着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要求 三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上的一些误区第六章 演进与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二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三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回归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 二 社会主义运动在本质背离中的曲折发展 三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回归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理念的演进与升华 一 “以人为本”内在地包含“以人民为本” 二 “以人为本”更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 “以人为本”能更切实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 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 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 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整合和动员社会力量 第五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 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七章 对策与路径:多元文化冲突下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构建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二 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 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一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 二 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 三 改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方式 四 整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 五 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生态环境 六 培育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 第三节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一 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二 处理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问题 三 处理好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关系问题 四 处理好泛化与淡化的关系问题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内涵与功能: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综论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逻辑进程一 中外意识形态研究概览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意识形态(ideology)就在社会历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却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自从安东尼·德斯杜特·德·特拉西(Antoine Destuttde Tracy,1754-1836)第一次提出意识形态范畴后,它就一直备受争议。“意识形态”这个词虽然起源于法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直接产物,但它同时也深深植根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中。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真正始祖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讨论意识形态问题的直接先驱。培根认为,要发展科学知识,就必须清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所谓种族假相,是人类种族共有的、植根于人类本性的一种偏见,即人们以“个人的尺度为根据”观察事物的习惯。所谓洞穴假相,是个人所特有的一种偏见,即个人因其天性、受教育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产生的认识上的局限性。所谓市场假相,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词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偏见。而剧场假相,则是人们盲目地信仰权威和教条及种种流行的哲学体系的一种偏见。培根从错误认识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出发,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原则,认为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同时,他还为科学认识提供了“新工具”:经验归纳法。


编辑推荐

《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PDF格式下载



对当下中国意识形态及文化创新与整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阅读中


研究意识形态的一本不错的书,但是不是经典著作,看看就行了


价值观时意识形态的核心


这本书写得很好,对于写论文帮助很大。


好书啊,看了有所收获。


看写的是什么


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有一点创意。


完全是人民日报的合订本,看着心都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