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陈澧思想研究

王惠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惠荣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陈澧是晚清岭南地区的著名学者,在经学、考据、地理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然而,学界对他的研究尚属薄弱。本书在广泛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陈澧在学术、学术经世和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思想主张,并通过比较研究及探讨不同学派互动关系,揭示出陈澧思想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地位,丰富了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全书资料翔实,逻辑清晰,文字流畅,颇具新意,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学位专著文。

作者简介

王惠荣,1972年生,山西临汾人。历史学博士。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陈澧的学术渊源 第一节 近代广东学术发展概况 一 道光前之广东学风 二 道光以降学风之演变 第二节 陈澧学术渊源 一 生平与师友交游 二 陈澧与学海堂 三 遥宗顾炎武第二章 陈澧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陈澧学术思想概述 一 陈澧的学术成就 二 陈澧学术思想发展脉络 三 陈澧学术思想之特征 第二节 陈澧的经学思想 一 经与经学 二 《东塾读书记》的著述缘由与论学宗旨 三 陈澧经学思想之透析 第三节 陈澧的汉宋调和思想 一 清代汉学家与程朱理学 二 学术取向介于王懋竑、程瑶田之间 三 考据学思想 四 力平汉宋之争 五 小结第三章 陈澧的学术经世思想 第一节 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社会思潮及学风的变化 一 经世致用思潮的重兴 二 岭南的经世学风 第二节 学以致用 一 学术经世思想之形成 二 学术经世思想之具体表现 第三节 陈澧学术经世之评价第四章 陈澧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教育活动 一 菊坡精舍 二 东塾学派 第二节 教育宗旨 一 行已有耻 二 博学知服 第三节 对旧教育体制的批判 一 主张科举改良 二 分科教学——孔门四科 第四节 育才观 一 重视启蒙教育 二 “人通一经之学”第五章 近代广东汉学 第一节 近代广东汉学与扬州学派 一 近代广东汉学与扬州学派 二 近代广东汉学巨擘 第二节 陈澧学术思想与朱次琦、朱一新之异同 一 陈澧、朱次琦、朱一新学术思想之异同 二 陈澧、朱次琦、朱一新对西学认识之异同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陈澧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陈澧学术思想概述  一 陈澧的学术成就  陈澧的生平经历较为单纯,正如他所作的自我总结:“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陈澧在生前已闻名岭内外,其学术成就通过师友、弟子流播海内,为学者名流所推崇。曾任粤抚的郭嵩焘将陈澧喻为罗浮山,谓到广东不见罗浮山不以为憾,而未见陈兰甫最为可惜。陈寅恪在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所提交的审查报告中也对陈澧的学术研究有所称道:“昔阎百诗在清初以辨伪观念,陈兰甫在清季以考据观念,而治朱子之学,皆有所创获。”陈澧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流传下来的众多著作中。  陈澧青年时代治学兴趣广泛,从他与友人书信所言“澧十百六岁时,笃好为诗”,青年时代“嗜好乃益多,小学、音韵、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体文、填词、篆、隶、真、行书无不好也,无不为也”,可见他爱好众多之一斑。虽然后来在友人的劝说下,逐渐缩小治学范围,但是从他遗留下来的著作看,他的学术成就基本涵盖了上述领域。  陈澧的青壮年时期经历了整个道光朝(1821--1850)。道光时期的中国学术文化正处于蜕变期。乾嘉考据学日渐走向衰落,程朱理学有所抬头,以今文学为旗帜的常州学派也已兴起,而偃息了近两个世纪的经世思潮又汹涌而来。这些变化,无疑使儒学内部出现混乱纷纭的状态,也促使各个学派从不同角度出发,取长补短,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以应付时局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汉宋融合愈益突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陈澧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思想深刻,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