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先秦年代探略

白光琦 中国社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中国社科出版社  

作者:

白光琦  

页数:

1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历法、文献及出土文物方面综合归纳,重新排定。其中,晚殷年份是从文王元年的确定入手,用周祭祀谱排列,属试探性质。西周年代是通过对纪年铜器的断代排出来的,并对不能纳入历谱者做出规律性的解释,可以自圆其说。战国纪年则证据确切,足供使用。先秦年代,除春秋外,晚殷、西周、战国都有不少问题,为学者所困。

书籍目录

晚殷周祭祀谱
前言
文丁元年范围的确定 王廿祀资料是划分三王年代的主要依据 晚殷的王年与历法 几点初步认识 遗留问题 凡例
晚殷周祭祀谱
文丁 帝乙 帝辛
西周年代讨论
若干铜器的断代
王命南宫伐虎方之年 士上卣、高卣盖与王葬京 作册矢令 庚赢鼎 穆公与师遽 佣伯再簋与恭王年数 五祀卫鼎与王号生称问题 微疾四器 内史吴组 善夫克器 碉生簋、碉生尊 史颂与颂器
有关历法的几个问题
西周的建正 西周的月首 月相词义 置闰略议
有关文献的几个问题
营成周在成王五年 摄政不改元 《毕命鲎刑》 昭王大于十九年 关于天再旦
幽王灭年
武王克商之年
由《武成》的定点月相推克商之年 晋之始封与武王克商之年
彝铭历日对照表
金文人物串联表
西周积年表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辨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不是伐殷时的真实天象 周初尚未认识五星 岁次一分野说的创立时代 战国前期天文学的飞跃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不是《国语》原有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只符合《三统历》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系刘歆伪造
试说西周的日辰宜忌
吉日和忌日 “初吉丁亥”之谜 彝铭确有日辰之误 日辰避讳举例 遗留问题:伊簋
两周之际年表
春秋历法探略
春秋的建正和置闰 春秋历家的朔策 历朔的调整 春秋步朔举例 列国之历 春秋历法概述
左传晋年二三事
重耳去齐 重耳入晋 晋厉公之难
战国纪年疑义
由日月食定秦年
《六国年表》的一宗疑案
魏年的几个问题
惠成王元年为公元前369年 惠成王三十六年即后元年,后元十七年卒 襄王元年为公元前317年
赵年辩证
襄子、献子 成侯 肃侯 武灵王 惠文王
晋年考证
晋定公三十六年卒 三家灭智伯在公元前454年 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八年 敬公十九年卒 桓公元年为前388年 晋国的灭亡在赵肃侯元年
齐年辨误
楚年献疑
怀王年份 威王年份 考烈王年份 王负刍年份
鲁年分析
燕年考订
成公、文公、简公 王哙让国 齐破燕在公元前315年 昭王复国 燕入临淄 乐毅奔赵 燕操之贼
越年问题
韩、郑、周纪年
韩年 郑年 周年
卫年考订
宋年问题
战国纪元表
魏惠王迁都大梁年份补证
惠王三十一年之说不能成立 三十一年之说的由来 古本《竹书纪年》之说 《纪年》的两种编写本 迁都大梁是为了进取
夏历元首探索
《真夏历》辨伪 古夏历元首探测 古夏历的推步 历日检验 夏历的测制年代
从岁次岁阴到干支纪年
岁次及分野——占星学的先驱
岁次说的创立 岁次说的衰亡
太阴纪年——占星家的纪年法
帛书五星占——甘石的合流与修订 太岁与太阴的混同
干支纪年——太阴纪年的延伸
附表60日辰序号表
后记

章节摘录

  二器的历日,鼎为“三年四月庚午”,壶为“三年九月丁巳”,相距167天,比6个整月只少10天,可知庚午必在四月上旬,丁巳必在九月下旬,能同时容纳此二者的年份不多,对排谱颇为重要。此二器与孝王三年师晨鼎的历日不能相容(四月上旬有庚午,则三月不能有甲戌)。自应晚于孝世,不出夷、厉二世。  史墙是恭王时人,疢是史墙之子,而厉王是恭王曾孙,从辈数看来,疢也很难活到厉王之世。下面再看看疢鼎、三年壶能否与厉王三年的历日相容。柞钟的形制纹饰晚于疢钟,而早于虢叔旅钟、井人女种和南宫乎钟,故学者把它排在夷厉时,《分期断代》也把它断人厉王前后。钟铭的仲太师,又见于仲太师小子,此盈有四短足,是夷厉时形制。柞所赐市,多见于西周中期,晚期之初容有孑遗,但未见有晚于厉世者。柞钟与几父壶同出一窖,几父壶的形制纹饰同弭叔壶,亦似番匍生壶,必为夷厉时器,壶铭称同仲为皇君,同仲又见于厉王元年师兑簋,是师兑的傧右,此人以邦君人为王朝大臣,应即柞钟铭的显要人物仲太师,是厉王初期二卿士之一。由此可知柞钟为厉王时器。柞钟的历日是“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不能与疢鼎的历日相容(四月上旬有庚午,则四月不能有甲寅)。因此,疢鼎与三年疢壶只能定在夷王之世。  内史吴组  师虎簋、牧簋、师簋盖铭都有内史吴,他与吴方彝的作册吴是否一人,学者还有不同意见。稽诸彝铭,凡作册某均属自称,内史某则属人称。由此可知,作册吴就是内史吴。  方彝及铭文的先月日后祀,多见于西周早期。但赐予成套车饰如“朱虢新、虎官熏裹、来较、、金甬”之类,又见于番生簋、牧簋、三年师兑簋、伯晨鼎、录伯或簋、师克盈、塑盪、毛公鼎、四十三年達鼎,却都是西周晚期之器,学者已经指出,前期的特征在后期容有孑遗,而后期的特征则是前期不应出现的,故吴方彝应属于晚期。  牧簋,除赐物有上述成套车饰外,它的两耳兽首翘角、长舌内卷,这种形式还见于伊簋、晋侯断簋、、伯盧簋、仲驹父簋、师寰簋、虢季子组簋、颂簋、井姜太宰簋、秦公簋、鲁士商獻簋等,都在西周晚期以后。其圈足所饰大小相间横鳞纹,在横鳞纹中出现稍晚,亦见于晋侯苏鼎、善夫山鼎、融比鼎、、毛公鼎、此鼎、函皇父鼎、函皇父簋、函皇父盘、荣有司爯鼎、师酉簋、伯吉父簋、周我父簋、杜伯鬲、宦鬲、伯公父盈、杨姑壶、寰盘、师寞父盘、筍侯匝、兮仲钟等50余器,都不早于西周晚期。牧簋既具有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必为西周晚期器,由历日排比,当在夷王七年。


编辑推荐

  《先秦年代探略》是一部研究困扰学者的先秦年代问题的著作。该书从历法、文献及出土文物方面综合归纳,重新排定。  全书共分11部分,内容包括:晚殷周祭祀谱,西周年代讨论,国语武王伐殷天象辨,西周的日辰宜忌,两周之际年表,春秋历法,左传晋年二三事,战国纪年疑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先秦年代探略 PDF格式下载



作者学问大小且不说,胆子大是可以确定的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