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养老金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刘昌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昌平  

页数:

224  

内容概要

养老保障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储钱罐”——用以储存劳动时期的“过剩生活资料”,以备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使用。综观人类养老保障方式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按照影响程度和重要性,可以抽象出三次重要的制度变迁:从家庭保障过渡到社会养老保障;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转轨为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成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本书基于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养老保障发展史上的三次重要的制度变迁,并在总结制度变迁的动因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构想。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养老金制度的“演化”:一个鸟瞰 1.2 养老金经济理论的历史嬗变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2 工业革命与社会养老金制度起源 2.1 家庭养老保障的经济起源:代际交换 2.2 正式养老金制度的经济起源: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2.3 养老保险上升为政府职能的必然性3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3.1 现收现付制的理论前提与“黄金时代” 3.2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3.3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效率损失4 养老金革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 4.1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危机与养老金革命 4.2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储蓄效应 4.3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的比较:经济增长效应 4.4 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的成本:隐性债务与转制成本5 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 5.1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的风险性 5.2 国际组织倡导的多支柱养老金模式 5.3 全球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回顾 5.4 多支柱养老金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效应6 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展望 6.1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推动养老金制度变迁的合理内核 6.2 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典型路径 6.3 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展望:殊途同归多支柱模式7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隐性债务、转制成本与财务平衡测算 7.1 研究背景 7.2 基本假设与测算方法 7.3 模型构建 7.4 参数假设与测算方案 7.5 经验分析8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8.1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综合评估 8.2 将“统账结合”定义为“部分积累制”是误解或曲解 8.3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8.4 中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与“划资偿债”战略 8.5 中国养老保障基金资本化运营战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导论  1.1 养老金制度的“演化”:一个鸟瞰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而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景。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劳动者在经过一生的辛劳进人老年之后,其劳动能力已经基本丧失,依靠自身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已经不复存在。在老年阶段,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不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陷入经济困境。因此,如何养老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类养老保障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储钱罐”——用以储存劳动时期的“过剩生活资料”,以备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使用。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养老金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PDF格式下载



这是刘昌平博士的博士论文,体现了刘博士较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