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看得见的手
2008-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金勇兴
330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金勇兴教授完成了这部著作。看到书稿,首先引我注目的是书名:《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党制度创新》。仅从书名来看,该书选题是很有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作者从政党制度创新角度探讨我国政党制度改革问题,以应对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无疑是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项政党制度,适合当代中国国情,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增进人民的团结,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继1989年12月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来,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著名社会学学者李培林曾发表题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的文章,后来又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结构性变动会成为不同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第三种力量。”本书作者据此提出以“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来应对社会结构转型。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政党制度创新”。本书观点新颖,作者已在中央党校刊物上发表文章阐述这一观点,得到好评和广泛支持。
金勇兴,祖籍温州,1954年出生于上海,研究生学历,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教授。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992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8篇;6次承担省级课题报告执笔任务;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次;1998年获温州市首届“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入选奖;1999年撰写《温州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等。
2005年承担清华大学校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子课题:“政党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按时顺利结题。2006年,承担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06年度招标课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研究》,是该课题组负责人,并执笔完成课题报告而顺利结题。
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 社会与社会结构 二 社会结构转型 三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第二节 政党制度创新——“另一只看得见的手” 一 政党与政党制度 二 政党制度创新 三 “另一只看得见的手” 第三节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与“另一只看得见的手” 一 社会结构转型必然要求政党制度创新 二 政党制度创新引导社会结构转型 三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党制度创新相关性的总趋势 四 多党合作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第二章 前沿概述 第一节 关于社会结构转型研究 第二节 关于政党制度创新研究 第三节 关于政党制度创新与社会结构转型研究第三章 理论假设 第一节 具备两个对应的概念范畴 第二节 来自两个相向运行的方向 第三节 政党制度创新有别于“政府干预” 第四节 政党制度创新有利于奶制“看不见的脚” 第五节 政党制度创新有利于弥补“政府失灵”第四章 哲理思考 第一节 第一次理性飞跃:从社会结构转型到政党制度创新 ……第五章 实证分析第六章 独特功能第七章 法理探析第八章 应用对策附录后记
本书提出政党制度创新就是“另一只看得见的手”理论假设,其立意在于运用政党制度创新——“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来应对社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假设主要立足于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价值取向已十分明朗,面对社会不和谐因素,迫切需要有“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来应对社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寻找“另一只看得见的手”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不仅要有“政府干预”——“一只看得见的手”去应对“市场调节”——“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且要有“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来应对礼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现实生活呼唤着人们能够发现“另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存在。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如何应对社会结构转型——“另一只看不见的于”的强有力的举措:政党制度创新——“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出现了。本章不仅对社会结构转型和政党制度创新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规定性表述,而且对本书的基本结构进行框架性简介。
此书题目甚好,可惜不是做学问的,内容庞杂,缺乏有机,理论功底不足,只可泛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