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9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

孟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孟君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作者论”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批评的深刻渊源入手,辨析出“作者论”中蕴涵了浪漫主义批评秉持的审美现代性,并得出结论:作者电影中体现的审美现代性与工业电影秉持的世俗现代性是这两类电影相互冲突的主要原因,这是本书论述的理论基点。尽管“作者论”是一个重要的电影理论资源,但是为了避免直接使用来自西方的“作者论”阐释中国电影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偏差,本书使用了一个更具普遍性的概念——“作者表述”来分析中国电影。本书从“作者表述”的角度考察了1990年代出品的中国电影,以为其“作者表述”主要体现在“历史叙事”、“心理叙事”、“性别叙事”和“身份叙事”四个方面。本书的结论是:1990年代的中国电影蕴涵了丰富的“作者表述”,但审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这些表述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出现游移和偏离,中国电影导演应当加强和稳固“作者表述”,避免成为被商业意识形态或其他意识形态驯服的媚俗者,使电影真正成为“力量的”和“知识的”艺术。

作者简介

孟君,1975年生,湖北监利人。1995年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文艺评论》、《当代文坛》、《电视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有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有5篇论文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电影电视研究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缘起:何谓“作者表述” 1.“电影作者”、“作者策略”及“作者论” 2.“作者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二 从遗忘到回归: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 1.《小城之春》:被尘封了的作者电影 2.“作者表述”的回归:《小城之春》以外的中国电影 三 1990年代中国电影“作者表述”的四种表现形态 1.为何选择1990年代的中国电影? 2.“作者表述”的四种表现形态第一章 历史叙事:个人命运的历史陈述 第一节 禁锢人的历史 一 向一个朝代进献的祭品 1.被遗弃者 2.庇护者 3.祭品 二 性别秩序中的疯女人 1.规训与疯癫主题 2.秩序内外的人物关系 3.一个影像寓言 第二节 遮蔽人的历史 一 个体命运框架内的集体表达 1.死亡和活着的双面一体性 2.一个社会性的时间史 3.个人框架和活着主题 二 符号化的空间和人 1.风格化的西域传奇 2.人物的符号功能 3.被膜拜的神性英雄 第三节 捉弄人的历史 一 飘摇欲坠的蓝风筝 1.儿童眼里的荒谬世界 2.婚姻和家庭的社会学样本 3.一个符号意象 二 无所依附的群氓 1.时空体的建构:封闭空间和开放时间 2.被抛离历史轨道的个人 3.停滞于乡土的群氓 小结第二章 心理叙事:“原生”形态的人性探索 第一节 压抑规训下的扭曲心理 一 历史阴云下个人的抗争与臣服 1.迷恋:忠贞于“霸王”的虞姬” 2.背叛:枉负深情的人 二 善恶间扭曲的人 1.非双元逻辑结构 2.恶的演进 3.恶的普泛 第二节 激情冲动后的盲目心理 一 目标和结局的背离 二 性权力的错位 三 盲目的女性和消隐的男性 第三节 封闭空间内的偷窥心理 一 隐私:交流的无奈 二 偷窥:压抑的反抗和迷茫 三 性萌动:爱欲的突破口 小结第三章 性别叙事:凸显差异的女性书写 第一节 关于女性的男性体验 一 牝鸡司晨的欲望 1.婚姻之锁 2.爱情之难 3.同性之虚妄 二 女性隐秘的幽暗花园 1.电影与小说的差异 2.四种女性心理 3.表述的局限 第二节 异于男性的女性感受 一 从女性群体到女性个人 1.主题的“误读” 2.女性的改写 二 爱与焦虑的现代女性世界 1.身为作家的女性 2.剔除男性的女性话语 小结第四章 身份叙事:边缘状态的自我倾诉 第一节 边缘人物的自恋絮语 一 个人目光与集体凝视的“缝合” 二 观望中暴露的意识形态暴力 三 政治话语与商业话语的奇特组接 四 影像空间中漂浮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成长主题的激情滤色 一 灿烂记忆中的英雄梦 1.青春乌托邦 2.原欲的冲撞 3.向集体归顺 二 在“寻父”中成长 1.精神与叙述的断裂 2.经典文本的意义置换 3.寻找“精神之父” 第三节 叙事风格的两种趋向 一 叙事视角与主体性 二 叙事结构与寻找主题 三 叙事符号与作者权力 小结结语 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创作中“作者表述”的式微 二 症结:世俗现代性的胜利 三 “作者表述”之意义参考文献综合理论论著电影理论论著电影史论著电影论文电影作品后记英文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叙事:个人命运的历史陈述  历史(History)一词在早期的用法里,是一种事件的叙事记录,即记述想象的事件或记述被认定为真实的事件。15世纪末开始,历史一词被视为“关于过去的有系统的知识”,其最终形成的意涵是指过去的事件不被视为“特殊的历史”,而被视为是持续、相关的过程。因此,历史与叙事之间有重要的关系,或者说历史就是用话语加以表述的各种“文本”。美国文学理论家蒙特洛斯说文本与历史之间是“文史互相交错”的,包括“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其中“文学的历史性”是指“个人体验的文学表达总是具有特殊的历史性,总是能表现出社会与物质之间的某种矛盾现象”。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电影,也就是说电影也具有历史性,它指电影作者从个人体验出发进行的关于历史的电影叙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特定的“作者表述”的理论角度探讨90年代中国电影的形态及其特质,证明作者有能力建立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视野来进入论题的研究。90年代中国电影的形态可能是迄今最丰富、复杂的电影时期,作者对此的研究,将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工业的研究提供新颖且富学理的借鉴价值,其学术成果整体上处于专业领域的前沿水平。其次,作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论题所及范围的资料和研究水平相当熟悉,这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学术潜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本书基础的扎实。这都保证了本书的学术质量。同时,对于电影作品的具体解析,也是本书处处可见的精彩之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9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 PDF格式下载



老师写的,买的人不多,捧个场。孟君老师确实是有点水平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