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

王夏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夏刚  

页数:

3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曾经被任为四品军机章京,在军机处“参预新政”。帝后间的矛盾,已裁及将裁衙门官员的担忧,政治谣言的风起云涌,满族官员对“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怨恨和惧怕,对罢黜老成和登用新进的腹诽,均交织在一起,使他们举步维艰。在他们内部,又存在着政见的歧异,而举动言语不慎,缺乏实际政治经验,则是他们的致命伤。密诏传出,各方政治力量纷纷活动,四章京接到密诏后的活动至今虽然依旧扑朔迷离,但帝后矛盾,新旧党争,满汉矛盾,外人的营救,袁世凯的告密,朝廷的权力与外人的干涉等等,纠葛在一起,将四章京推向了死路。本书通过考察这四个来自不同地域、性格各异、成长经历迥然不同的人,如何一步步地走进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来展现“自改革”思潮在甲午战争后的发展、影响的层面,以及如何走到了“维新旧梦已成烟”的历程。

作者简介

王夏刚,男,山西芮城人,1969年7月生,1992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5年于兰州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大连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晚清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在《史学月刊》、《兰州大学学报》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学政研究”和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谭嗣同与戊戌维新的实证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缘起 一、军机四章京的简要经历 二、研究史的回顾 (一)有关军机四章京的研究论著介绍 (二)军机四章京任职期间相关问题检讨 (三)对史料可信性的研究 三、(四章京)六君子之死与晚清政治 四、合谱撰写的意义 五、《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所用材料综述 六、本谱的编纂体例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谱前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一)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二)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三) 一、军机四章京的职责 二、军机四章京对新政的不同认知及人际关系 三、任命军机四章京所引发的反响军机四章京合谱谱后 一、悼念和评价四章京杨刘林谭的诗文 二、评价或悼念四章京及六君子群体的文字附录一 “百日维新”期问光绪帝召见被推荐人员及任用情况一览表附录二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召见人员一览表附录三 军机四章京人值情况一览表附录四 上谕档中关于司员士民上书处理情况一览(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初五日)附录五 “百日维新”期间报刊论说要目附录六 党祸详述征引参考书目谱主生平事迹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谱前  咸丰五年(1855年)乙卯杨锐一岁。  杨锐在四川绵竹出生。祖籍江西,曾祖由江西迁往四川,世居绵竹城内小西街。祖父杨士达,曾任山东阳谷丞。父杨承煦,监生。长兄杨聪,年十二岁。杨锐初字退之,后易字叔峤,又字钝叔。弟兄四人,杨锐排行第三。  咸丰七年(1857年)丁巳杨锐三岁。  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杨锐四岁。  康有为在广东南海县出生,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杨锐五岁,刘光第出生。  六月一日(6月30日)刘光第生于四川富顺赵化镇西丰街。  父刘宗准,号永茂,母王氏。刘氏原籍福建武平县,五世祖刘用琳于清初由武平迁至四川富顺县。刘光第称其父“年三十七始有子,深怜之,光第兄弟有过失,从未加以重罚”。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杨锐七岁,刘光第两岁。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成立。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杨锐八岁,刘光第三岁。  北京同文馆成立,聘英人包尔腾(Burdon)为教习。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杨锐九岁,刘光第四岁。  杨锐幼时受兄杨聪影响,兄弟自相师友,后被誉为苏轼、苏辙兄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