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梁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梁柱  

页数:

375  

内容概要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以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主,每本文集的书名由作者自拟,目录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或专题排列,书后附后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同志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上的讲话,对如何正确看待和研究新中国60年的历史,作了深刻的阐述。

作者简介

梁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分配到北京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先后出版的专著有《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若干理论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等10余部,在各种报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总序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作出新贡献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倡导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探索及其当代启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两大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执政条件下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要把党内民主原则贯穿于党的工作方法之中毛泽东奠定立国之本的思想理论基础论毛泽东另辟蹊径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与党的八大路线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若干问题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内在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毛泽东政治和经济辩证统一思想及其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探析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探析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与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毛泽东执政观的若干问题研究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障碍共产党员要同“官国”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新中国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 道是无情却有情——1949年后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国史研究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毫无疑义,毛泽东在这方面的巨大功绩及其深邃的思想理论,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并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并通过实际的步骤加以实现。  中国社会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这里,主要的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以取得民族独立,反对国内封建势力以取得人民民主;主要的群众不是工人,而是广大的农民。因而,在这样东方的落后大国里,如何把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党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既区别又联系的关系,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说明。虽然党内有一些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过理论探索,但毕竟没有形成全党统一的认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PDF格式下载



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其建国立国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继往开来者深入反复的挖掘。书中虽然对既往的优点做了梳理,但由于不结合现实矛盾,总感觉隔痒骚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实际上,经济建设一直是中心工作,强调阶级斗争,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革命,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告诉人们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经济建设是在有阶级斗争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存在只搞阶级斗争不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现在也必须在两条战线作战,“两手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