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喀麦隆高等教育研究

郑崧 等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郑崧 等 著  

页数:

186  

前言

  非洲大陆地域辽阔,文明悠久,民族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走进非洲、认知非洲、了解非洲的广泛需要。加强对非洲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中非关系各方面的研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日趋紧密,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批浙江人远赴非洲闯市场,寻商机。如今在广袤非洲大陆的城市与乡村,都可以找到浙江人辛劳创业的身影。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非洲人来到浙江经商贸易,寻求发展机会。  世纪之交,基于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凝炼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对非工作,重点在汉语国际推广、人力资源开发与非洲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广泛影响。1996年,受国家教委派遣,我校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建立了“喀麦隆汉语教学中心”,十多年来,已有1000多人在该中心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其中外交官和研究生达500多名,对象遍及非洲近二十个国家。中心在非洲诸多国家已声名远播,被喀麦隆政府及周边国家赞誉为“体现南南合作精神的典范”。2005年,为表彰中国教师在传播汉语言文化、发展中喀友谊方面所作的特殊贡献,喀麦隆政府授予我校3位教师“喀麦隆金质劳动勋章”。2007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喀麦隆期间,中喀两国元首共同做出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决定。同年11月9日,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进玉率团赴喀举行隆重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由此掀开了中喀文化教育交流新的一页。

内容概要

  《喀麦隆高等教育研究》共分十章进行论述,它们是:喀麦隆经济社会与教育形态概述、高等教育历史考察、高等教育历史考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高等教育课程发展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服务、喀麦隆教师教育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改革、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保证高等教育质量,迎接世纪挑战。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走访喀麦隆教育部、各大学院,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喀麦隆的高等教育,并对喀麦隆的高等教育情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全面了解喀麦隆的教育提供好了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郑崧,1973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94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世界史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近些年,逐渐从外国教育史研究转向非洲教育研究,承担了教育部“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中的“喀麦隆高等教育研究”和“乌干达高等教育研究”两个子课题。在《比较教育研究》、《世界历史》、《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10多篇论文,著有《国家、教会与学校教育: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研究》。

书籍目录

  深入了解非洲,增进中非友好  ——《非洲研究文库》总序  前言  序言  全球化背景中非洲高等教育的本土化(代序)  导言  第一章 喀麦隆的地理、社会与历史  第一节 “小非洲”的地理与社会  第二节 1961年独立前的喀麦隆  第三节 1961-1982年的喀麦隆  第四节 1982年至今的喀麦隆    第二章 1960年前的喀麦隆教育  第一节 前殖民地时期的教育(1844年以前)  第二节 德国殖民统治下的教育  第三节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教育  第四节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教育  第五节 殖民主义教育的遗产    第三章 后殖民地时期的喀麦隆教育  第一节 初等教育  第二节 中等教育  第三节 私立教育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节 挑战与行动    第四章 殖民地与后殖民地时期的喀麦隆高等教育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  第二节 独立后喀麦隆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政治经济危机中的雅温德大学    第五章 1993年高等教育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 改革的成果  第三节 阻碍改革的障碍    第六章 喀麦隆高等教育体系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德昌大学远程教育项目  第二节 布亚大学的战略规划  第三节 中非天主教大学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  第四节 “喀麦隆高等教育技术训练项目”  第五节 “教育发展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    第七章 大学与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大学师资队伍问题  第三节 研究环境问题  第四节 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问题    第八章 高等教育中的官方双语主义  第一节 官方双语主义及其性质  第二节 官方双语主义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实践  第三节 官方双语主义失败的原因    第九章 二元文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协调  第一节二元文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二元文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协调  结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非洲,喀麦隆连接着英语区和法语区,而其本身既属于法语国家组织,又是英联邦的成员。法语和英语是喀麦隆的官方语言(民间还使用着25种非洲主要语言),小学与中学同时开设法语与英语课。为了有效地推行官方双语,喀麦隆在全国设立了语言中心,以鼓励所有的喀麦隆人同时掌握法语和英语的读写。然而,官方双语主义就像是把双刃剑,它既成为喀麦隆维系国家统一的最大希望,也成为喀麦隆教育体系的最大问题。①喀麦隆在1884年沦为德国殖民地之前,虽然有200多种民族语言,但并没有成熟通行的文字。一战后,国联将喀麦隆一分为二,分别将它们委任给法国与英国统治,二战后,联合国继续将它交由法国与英国托管。这种实质上的殖民统治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和英国对喀麦隆四十多年的分割统治使得喀麦隆形成法语区与英语区,并且有了盎格鲁一撒克逊型和欧洲大陆型或法国型两种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在喀麦隆十个省中,西北省和西南省属于英语区,教育与法律都沿袭了英国的制度。其余八个省属于法语区,那里流行的是法国式的教育制度,法律体系建立在欧洲大陆成文法的基础上。喀麦隆独立和重新统一之后,一直试图调和与统一两种教育和司法制度,通过学校教育,共同的历史、节日、象征以及对足球的热爱来培育国家认同感,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的政治统一,但结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民族、种族与文化的区别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英语区与法语区之间。今天,大约有71%的喀麦隆人讲法语,29%的喀麦隆人使用英语。尽管喀麦隆实行官方双语主义,但是由于法语区在人口上占绝对优势,法语区在喀麦隆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英语区有被边缘化和被兼并同化之感,从而导致了英语区与法语区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英语区民族主义思潮与争取独立运动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实行多党制后,两个地区的紧张关系一度又有所加剧。  喀麦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政策。南部及沿海曾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内地及边远地区信奉拜物教,即非洲原始宗教(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富尔贝族和西北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兰教(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0%)。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喀麦隆高等教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