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伊壁鸠鲁派灵魂治疗的"药"

曹欢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曹欢荣  

页数:

31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公元2世纪初,小亚细亚的奥依诺安达的第欧根尼以“铭文”这种独特的方式宣扬伊壁鸠鲁派哲学思想,希望为当时普遍的灵魂疾病提供治疗的“药”。伊壁鸠鲁派哲学是有着很大影响并同时被多样化解读的哲学之一。《伊壁鸠鲁派灵魂治疗的药》从“治疗性智慧”的角度,提供一种对伊壁鸠鲁派哲学思想以及铭文本身在哲学教导上的意义解读。

作者简介

曹欢荣,男,1970年生,湖南永兴人,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伦理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节 失落的伊壁鸠鲁主义篇章第二节 谁是第欧根尼?第三节 谁需要治疗?——“焦虑”的时代第四节 第欧根尼的铭文疗法第五节 伊壁鸠鲁派哲学和第欧根尼铭文研究现状概述及本书的研究思路一伊壁鸠鲁派哲学和第欧根尼铭文研究现状概述二本书的研究思路三本书的研究意义第一章 “药性”——伊壁鸠鲁派治疗哲学的一般特征第一节 从“二元论”到“一元论——古希腊的灵魂与身体观一希腊古典时期的灵魂与身体观二希腊化时期的灵魂与身体观第二节 从政治教化到灵魂治疗——古希腊的两种哲学范式一政治教化哲学二灵魂治疗哲学第三节 伊壁鸠鲁派治疗哲学的一般特征第二章 “病理”——伊壁鸠鲁派认识论第一节 灵魂疾病的病症——烦扰与错误观念第二节 灵魂疾病的病理——灵魂的认识机制与错误观念的产生第三节 灵魂疾病的诊断标准——真理标准第四节 知识的形成及天文学的多种解释与只有一种解释的关系第三章 “药理——伊壁鸠鲁派伦理学第一节 伦理学的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第二节 快乐与不动心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个人自由第四节 营造快乐的自然学一伊壁鸠鲁派自然学中的宇宙图景二神的本性三人的死亡第五节 后政治社会的社会生活理想……第四章 “药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希腊古典时代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关于灵魂与身体问题的观点虽然十分复杂,但是从上面的简单考察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古典时代关于灵魂与身体问题的观点的一些共同特征:其一,灵魂是不朽的,而身体是可朽的;灵魂高于、优越于身体。苏格拉底认为纯净的灵魂存在于身体之前,并在身体死后还存在,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灵魂的堕落;柏拉图则强调灵魂与身体的和谐恰恰建立在灵魂理性部分的永恒和不变性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中的那个最高的部分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并用他的形而上学理论强调作为“形式”的灵魂对于身体的优先性;其二,灵魂与身体的区分的界限主要在于它们在功能上的区别。灵魂的功能(或灵魂某部分功能)与身体的功能(或与身体紧密相关的灵魂的部分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统治的、主动的;另一种是被统治的、被动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问题,或者换句话说正是灵魂与身体的划分导致了理性与感性的划分,甚至对立。这点在苏格拉底那里非常明显,因为他把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感觉和欲望排除在灵魂之外。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把灵魂分成不同部分,但除了理性部分外,另外部分是变化的,因而也就是身体的。他们都认为灵魂当中的理性部分是针对那种永恒的知识,而感性部分获得的可能是意见,甚至连意见都不是,这对理性部分获得永恒的知识可能有帮助,也可能有害处。总之,这是一种“二元论”的灵魂与身体观,其后果是导致哲学无限抬高理性,并贬低、甚至否认感性(日常)生活。


编辑推荐

《伊壁鸠鲁派灵魂治疗的"药":译注评》:西方古典哲学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伊壁鸠鲁派灵魂治疗的"药" PDF格式下载



不得不说书的内容很好,但是在195,196两面中间破损严重,不错,是纸张问题,不是装订问题,破损处是造纸商的问题,不是印刷问题,只能说,印刷人员没有质检出来问题。质检不仔细,书被我用过了,也没法调换了。希望以后发书有个检查的环节。这次买书不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