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

李成旺 李成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李成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作者:

李成旺  

页数:

238  

内容概要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创立、形成和发展史上若干重要经典文本的深层历史解读,较为全面、具体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轨迹和复杂历程,并着力诠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彰显其完整视阈和活的灵魂,为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提供有价值的方法论参照。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深层旨归体现在对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的自觉消解和超越,最终探索出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这一人的自由发展的科学路径。其探索历程则经历了对个体主体性解放的自觉价值呼唤,进而达到基于实践基础的人的社会历史生成范式的确立,最后揭示立足于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现实解放之路这样三大阶段,由此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成为科学。

作者简介

李成旺,1970年10月生,河北平山人。1993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8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6月至今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求是》、《学术月刊》、《学术研究》、《现代哲学》、《哲学动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以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以及《光明日报》等文摘刊物全文或摘要转载12篇(次)。代表性成果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文本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一哲学的批判本性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 二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方法论思考 第一节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的当代检视 一当代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及其省思 二深层历史文本解读方法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应具有双重视野 一基于“外史”与“内史”双重维度的自觉 二现实社会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生成的基石 第二章人的现实解放:马克思超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价值旨归 第一节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诉求:人的现实解放 一马克思与西方希腊—基督教哲学传统 二马克思哲学的时代课题:人的生存困境与人的解放 第二节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历史发生及其自我困境 一本源意识觉醒、两个世界划分与客观理性盲从 二从客观理性盲从到“理性为自然立法” 第三节马克思哲学革命: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和超越 一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点及其理论局限 二终结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走向及其局限 三马克思哲学在超越中实现自身变革 第四节马克思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三个向度 一以现实社会实践消解理性决定论的思维范式 二以历史生成论消解本体还原论 三现实个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哲学诉求的基本话语 第三章个体主体性解放的价值呼唤 第一节马克思哲学价值诉求的发源地 一中学时期的改造世界激情与理想主义情怀 二《博士论文》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三从精神解放到人的解放 第二节《巴黎手稿》中的现实历史逻辑与人本主义逻辑 一劳动异化——主体性的遮蔽与回归 二交往异化——在交换关系中人的自由的丧失 三对黑格尔异化扬弃观的批判与超越 第四章基于实践基础的人的社会历史生成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概念的双重内涵 一“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 二“研究对象”的历史与“分析方法”的历史 第二节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清算 一青年黑格尔派忽视了历史的现实基础 二费尔巴哈人本学是无“历史”的哲学 第三节社会生活实践与人的“历史”生成 一现实与生成视野下的人类历史活动 二所有制的演变与“社会分工” 三人的解放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 四人的现实历史生成与唯物史观的奠基 第五章立足于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现实解放之路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推进 第二节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一蒲鲁东哲学中现实社会关系再生产线索的缺失 二蒲鲁东诉诸“真正的公式”达到对世界的改造 第三节从现实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高度解剖“人体” 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探求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资本是一种异化了的、对抗性的社会关系 第四节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与人的真正解放 一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二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与自由王国的实现 三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程与马克思哲学智慧 第六章返本而开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效应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双重效应 第二节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反思与超越 一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表现形态及其考察 二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超越 第三节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启示 一以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 二着眼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面向现实实践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其结果便是蒲鲁东认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①。变革现代世界的历史运动,对蒲鲁东来说不过是要发现两种资产阶级思想的正确的平衡、综合的问题。可见,他用自己头脑中奇妙的运动,代替了由于人们既得的生产力和他们的不再与此种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伟大历史运动。蒲鲁东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不是在社会行动中,而是在他的头脑中的辩证的旋转运动中,他认为范畴是动力,要改变范畴,是不必改变现实生活的。所以他仅仅致力于寻找一个新公式,把社会生活的构成部分当做永恒的范畴,以为把这些范畴平衡起来就把问题解决了,比如通过发现一个真正的公式“把各个社会等级、贵族、国王、议会等等平衡起来,而第二天早晨就无论国王、议会或贵族都消失了”,这导致了蒲鲁东只能把改良资本主义,消除资本主义的“坏的”方面,建立“好”的资本主义,梦想建立小私有制社会,用小私有制普遍化的办法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而实现人的解放。但马克思却指出:“这一对抗的真正平衡是推翻一切社会关系——这些封建体制和这些封建体制的对抗的基础。” 第三节 从现实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高度解剖“人体” 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和解放之路探索的升华,是通过马克思哲学超越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方法之后,在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局限的过程中剖析了现实生产关系生产与再生产的规律,进而揭示出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来实现的。与其他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相比,马克思在把注意力集中到政治经济学问题之前,“在和当时欧洲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进行极有创见的对话中,树立了自己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而正是获得了哲学研究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分析方法,才为马克思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也决定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贡献。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哲学走向深化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古典经济学家之间尽管有着许多观点上的不同,但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认为自然权利先于人定权利,“认为存在一种内在的自然制度(不问这种制度是如何确定的)。


编辑推荐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在比较系统地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哲学文本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几个关键时期的哲学思想特征做了富有根据的分析概括。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