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黎跃进 黎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黎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作者:

黎跃进  

页数:

4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本书在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化全球扩散、东方社会作出回应的背景下,探讨150余年间在亚非地区盛行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文学思潮以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为创作宗旨,以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为创作原则。它与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有一定的传承;其发展经历了与启蒙文学相生相伴的早期形态;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是其发展最为成熟和典型的阶段,东方各民族在完成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转型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达到了自觉性、普遍性、实践性和统一性程度;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东方民族独立的政治目标已经达成,东方民族主义文学的

作者简介

黎跃进,出生于湖南资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和专业辞书30余种,出版学术著作《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外国文学新论》、《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世界文苑论谭——以亚洲文学为主体》、《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超越》等。

书籍目录

绪论:民族主义理论与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主义 一 “民族”的内涵 二 “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 民族主义的类型 第二节 东方民族主义及其特点 第三节 产生发展的背景:“现代化”的挑战与回应 一 世界“现代化”进程 二 东方被裹挟着进入“现代化”历程 三 民族国家独立:东方现代化的前提 四 上层改革、思想启蒙与现代化探索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与基本思路第一章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时空范围:“东方”和“现代” 第二节 思潮·社会思潮·文学思潮 一 思潮与意识焦点、思维结构 二 社会思潮 三 文学思潮 第三节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一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开放体系 二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时间跨度长,而且还在继续 三 创作宗旨: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四 创作原则: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第二章 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 东方古代民族类型 第二节 部族意识的神话表达 第三节 文学类型的考察:颂诗与史传文学 第四节 西亚:民族主义的演示舞台第三章 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与启蒙思潮同根并发 第一节 东方现代启蒙运动 一 东亚的启蒙运动 二 南亚的启蒙运动 三 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运动 第二节 东方现代启蒙文学 一 日本启蒙文学的演进 二 印度启蒙文学的成就 三 西亚、北非地区的启蒙文学 第三节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早期形态 第四节 黎萨尔:启蒙与救亡的困惑 一 英雄的选择 二 迷茫与矛盾 三 矛盾的文化机制 四 矛盾的艺术表现 第五节 伸张国权:东海散士与《佳人奇遇》第四章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成熟与高潮 第一节 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与民族主义思潮 一 第一时期(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二 第二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第三时期(二战后至60年代) 第二节 民族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 东亚地区 二 南亚地区 三 东南亚地区 四 阿拉伯地区 五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第三节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 一 反对殖民统治,高扬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独立的主题思想 二 功用性、现实性的审美追求 三 民族传统的弘扬与民族灵魂的呼唤 第四节 高潮:亚非作家会议 一 亚非作家会议的基本情况 二 三大中心命题 三 民族主义的审视 第五节 慕依斯:民族激情与文化抗拒 一 独立战士与业余作家 二 民族激情与艺术规律 三 汉纳菲:先行者的悲剧 第六节 陶菲格·哈基姆:民族灵魂的呼唤 一 陶菲格·哈基姆:勤奋、深邃的作家 二 以“爱”为核心的农业文明 三 神话象征结构与民族意识 四 社会价值与文化审视 第七节 《失败》:钱达尔对印度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一 爱情悲剧:美与真的毁灭 二 文化思考:揭示民族传统无意识 三 象征意象:森林、僵尸与灰烬第五章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后殖民文学 第一节 东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与后殖民思潮兴起 一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方民族主义的特点 二 后殖民思潮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成熟形态:后殖民理论 一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 三 后殖民理论的价值把握 第三节 东方后殖民文学 一 “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定义 二 东方后殖民作家的类型 三 东方后殖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耶谢巴尔与《虚假的事实》:本土作家的后殖民创作 一 民族文化熏陶的一生与创作 二 《虚假的事实》的主旋律:寻求独立后的民族自我 三 达拉与布兰:理想民族自我的“寓言” 四 创作构思:突现民族自我 第五节 库切与《耻》:后殖民世界种族关系的寓言简短的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由黎跃进编著,在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化全球扩散、东方社会作出回应的背景下,探讨150余年间在亚非地区盛行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文学思潮以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为创作宗旨,以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为创作原则。它与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有一定的传承;其发展经历了与启蒙文学相生相伴的早期形态;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是其发展最为成熟和典型的阶段,东方各民族在完成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转型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达到了自觉性、普遍性、实践性和统一性程度;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东方民族独立的政治目标已经达成,东方民族主义文学的延伸形态是对殖民关系作批判性考察、探寻新的民族自我建构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