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

李智环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李智环  

页数:

236  

内容概要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人口近500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分工使她们依然主要守在家里--等待出嫁、做家务。《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从人类学视角研究了市场经济大潮中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经济行为的变化,研究了这些经济组织(恰依、蔬菜协会、杏子协会和工厂)在她们行为变化中的作用,还揭示了参与经济组织活动对传统维吾尔族妇女思想产生的影响。本书认为,尽管新疆维吾尔族妇女走向社会、走向现代还有很长路程,但市场经济大潮对她们的影响也将是持续的、长远的。

作者简介

  李智环,汉族,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于中朝边境城市丹东,2000年获辽宁大学法学(法律本科)学士学位,后从事执业律师工作,2003年进入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学习并获人口学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师从徐黎丽教授,获得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以民族社会学、民族人口学为主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宏观视野下的女性研究一 女性主义的“脚步”二 本土的女性研究三 与本研究有关的相关研究现状评述四 维吾尔族女性研究的困境第二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思路一 选题缘起二 研究思路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一 研究方法二 田野工作三 相关主要概念第二章 走进喀什第一节 我的田野点一 喀什噶尔二 “黄金走廊”--疏勒三 基层(即三级与四级)田野点四 对于田野点选择的说明第二节 初次“聆听”:维吾尔族妇女基本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一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女性人口整体状况二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小结第三章 自由·娱乐·互助:民间经济组织“恰依”中的维吾尔族妇女第一节 维吾尔族妇女“恰依”的活动程序与规模类型一 “恰依”的活动程序二 妇女“恰依”的规模与类型第二节 “恰依”的起源一 “恰依”的发源地二 “恰依”的出现时间第三节 维吾尔族妇女“恰依”的盛行原因与性质分析一 “恰依”盛行的原因二 妇女“恰依”的性质分析第四节 维吾尔族妇女“恰依”的宏观功能分析小结第四章 新组织·“旧角色”:各类协会中的维吾尔族妇女第一节 绣中乾坤一 “迪丽凯西”民族刺绣协会二 为何是刺绣三 困境中四 刺绣协会与裁缝铺的比较第二节 菜园里的“半边天”一 农业科技化·协会·性别二 分工三 女人在协会的不同发展时期第三节 女人与杏子一 村幼儿园与杏子协会二 “和谐”的分工三 “无为”中的萧条小结第五章 远行:跨省际劳务输出的维吾尔族女工一 背景之幕二 “奏响序曲”三 “歌者之声”四 “观众席上”第二节 “外面的世界”:角色转变一 政府:从组织者到协调者二 女工:从学校、家庭到工厂第三节 归来一 变化二 收获三 迷茫小结第六章 社会人类学视野下三类经济组织与维吾尔族妇女之分析第一节 维吾尔族妇女在三类经济组织中的角色分析第二节 三类经济组织中成员间的互动与联系第三节 女性视角下三类经济组织的社会效益分析第四节 关于组织文化一 三类经济组织的组织文化内容及其发展阶段二 三类组织文化的渊源第五节 三类经济组织的类型与社会群体归位分析一 社会学意义的组织分类二 按照布劳和斯科特的分类方案三 三类经济组织在社会群体中的归位第六节 三类经济组织与其他妇女组织整体性差异之比较小结余论 发展中的启示一 三类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女性赋权二 三类经济组织中维吾尔族妇女发展的实际路径三 结语:启示附录Ⅰ:实际调查问卷附录Ⅱ:疏勒镇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章程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所涉及的维吾尔族妇女组织从妇女赋权的角度来说,就是为妇女自我发展与认同创造一个公共安全空间。但这个空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本书研究的结果。全书内容包括:走进喀什、自由·娱乐·互助:民间经济组织“恰依”中的维吾尔族妇女、新组织·“旧角色”:各类协会中的维吾尔族妇女、远行:跨省际劳务输出的维吾尔族女工、社会人类学视野下三类经济组织与维吾尔族妇女之分析等。《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由李智环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