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政治
2011-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纪程
285
无
本书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的分析框架,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建国后的某个县的乡村话语为具体分析对象,通过对多村话语变迁的分析揭示新中国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和整舍以及乡村社会的回应,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话语的“物化”和“创新”、功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纪程1973年生,山东人,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负责人。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科部,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5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政治、乡村治理。
序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中国乡村政治与社会的研究综述
三 基本概念说明
四 研究方法、思路和资料说明
第一章 个案县的背景
一 自然环境及经济概况
二 历史沿革
三 “传统时期”乡村状况及乡村话语
第二章 “阶级话语”对乡村社会的嵌入
一 “诉苦”——被规训的农民私愤倾诉
二 “翻身”——“阶级话语”嵌入乡村社会的标志
(一)“刨穷根”——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阶级教育
(二)“斗地主(富农)”——“阶级话语”的实践
(三)“分果实”——用物质手段整合农民
(四)“划成分”——村社成员身份的重新定位
三“动参、支前”——运用“阶级话语”动员农民
参与战争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家话语”的灌输、渗透与嬗变
第四章 “革命话语”在乡村社会的消解
第五章 “多元话语”解读“乡村混合型现代化改造”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的乡村话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临沭县常用方言词语
后记
(二)“四清”--借表述性“阶级话语”整治基层干部 临沭县的“四清”运动分两个阶段,即“小四清”和“大四清”。“小四清”是在1964年以公社为单位全面展开的。全县7个区(夏庄区试点除外)、65处公社、476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三批进行。第一批青云区,第二批岌山、店头、石门区,第三批大兴、玉山、蛟龙区。年底,全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基本结束。在运动过程中,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前十条》[即《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向全党发出警示,如果不搞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那么“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请同志们想一想,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情景啊”!《后~卜条》[即《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提高认识,明确政策,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揭发干部存在的问题。“小四清”的内容主要包括“清工分、清仓库、清账目、清管理”,重点清查干部的经济问题。 “大四清”是在1965年。1965年1月,临沭县委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工作会议纪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今后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县委认真学习贯彻《二十三条》,抽调467人,组成面上“四清”工作队,连同临沂地委驻临沭“四清”工作组11人,采取地、县、社区四级干部混合编队的方式,共编成8个工作队、86个工作组,分三批全部入村。工作队人点后,召开有关会议,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发动群众起来揭发干部“四不清”问题。对待犯错误的干部的政策是“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同时要求犯有“四不清”错误的干部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自己革命,主动下楼”。① ……
《话语政治: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符号权利运作》是一部运用话语分析工具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著作,读来饶有兴味。 本书是我国较早运用话语考察乡村社会变迁的著作,率先运用当时还不为农村问题研究所重视的话语方法研究乡村社会变迁,特别是能够在一个县进行实地调查,从实地调查中发现影响乡村社会的主要话语。这使得该书不仅角度新,而且事实依据充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