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定位

[美] 杰克·特劳特,史蒂夫·瑞维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美] 杰克·特劳特,史蒂夫·瑞维金  

页数:

234  

译者:

李正栓,贾纪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推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定位》15年之后,作者又出版了刷新之作《新定位》。本书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话题展开:  一、“如何寻找好的定位”。作者借鉴心理学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营销定位的诸种心理原则及其误区。  二、“如何进行再定位”。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成功的保证。书中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具体展示和讨论“再定位”的要素与方法。  三、积25年的营销企划与咨询经验,作者总结了一整套的“商业诀窍”,其直面问题的实用性和布满例证的实战性,让你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受用无穷。  自从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提出“定位”观念之后,它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词汇之一。但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永远不会停住探索的脚步。当人们津津乐道于“Positioning”(定位)给营销企划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之时,作者却在探讨“Re-Positioning”或“New-Positioning”了。在本书中,作者细致剖析人脑的结构与功能,引证大量心理学观点,无可争议地论证定位-再定位的要素、过程及其误区。  身为实务型营销战略专家,本书作者与菲利蒲·科特勒、迈克尔·波特等学院派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抓住案例,从剖析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入手,总结出具体而又可供借鉴、学习的商战原则,《定位》是这样,《新定位》也同样如此。而且,其中许多战例就是作者在以往的咨询实务中创造出来的,例如饮料市场的细分、“莲花组件”的营销方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品牌定位……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研究大脑第一章 大脑不能处理全部信息第二章 大脑的有限性第三章 大脑憎恨混乱第四章 大脑的不可靠性第五章 大脑不会改变第六章 大脑丧失焦点第二部分 对待变化第七章 重新定位:定位所在第八章 软件公司的重新定位第九章 冰淇淋公司的重新定位第十章 会计师事物所的重新定位第十一章 政治侯选人的重新定位第十二章 电视节目的重新定位第十三章 石油公司的重新定位第三部分 商业诀窍第十四章 大脑靠耳朵运转第十五章 获取好名称的秘诀第十六章 避免蹩脚的名称第十七章 给产品类别命名第十八章 市场调查使你头脑混乱第十九章 公共关系的定位威力第二十章 定位中的六种陷阱第二十一章 会议室里的合适人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定位》理论的刷新之作。在推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定位》15年之后,作者有出版了刷新之作《新定位》,本书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话题展开:一、“如何寻找好的定位”。作者借鉴心理学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营销定位的诸种心理原则及其误区。二、“如何进行再定位”。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成功的保证。书中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具体展示和讨论“再定位”的要素与方法。三、积25年的营销企划与咨询经验,作者总结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定位 PDF格式下载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


新定位。。。


新定位啊


看着出版社买的


  定位虽然经典,但已经被超越了,大家快去看《破晓—以弱胜强之道》!
      以下是摘自《破晓—以弱胜强之道》书中的对比评价。
      
      二、破晓营销战略与定位理论
       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建立的定位理论认为定位就是对产品在未来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情,改变的是名称、价格及包装在潜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
      定位理论中的位置其实类似于破晓营销战略对头脑突破中的特征,但破晓营销战略基于心理学特征分析理论提出的特征更接近于消费者头脑的本质。定位理论定的是一个位置,而特征则可以是多个,是一组特征的集合。可口可乐并不缺乏位置,它经典的特征早已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但它仍然被竞争者打得左支右绌、进退失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只占领了消费者头脑中的一个特征,并没有形成一组特征的防线,而一个特征是不足以防守住如此广阔的市场区域。
       一组特征的集合并不是仅指建立多个子品牌,而是指品牌可以通过一个基本的特征去获得多个关联的特征,从而占领消费者头脑的多个区域,并形成强有力的组合防守。王老吉曾经取得的成功源于对多个特征连续不断地攻击,而并非仅仅是将品牌确定一个位置,蒙牛曾经的成功也是如此,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多次特征攻击才能成就了蒙牛高速发展之路。
      特征第一并不仅仅产生在产品的品类上,而且还包括社会、行业、消费者、企业的多种概念,特征全系图谱就是消费者头脑中的特征地图,是特征战争中的军事地图。特征就如同战争中的要塞,占领者通过要塞控制周边的土地和人群,因此特征就有了战略性、防守性的属性,以此识别特征的重要性。因为特征与特征的重要性不同,要占领一组特征就必须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所以根据特征全系图谱就产生了特征进攻与防守的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占领消费者头脑里的多个特征,获得更多的市场领域,而这是只有一个位置的定位理论所无法做到的。
       定位理论还认为客户的认知很难改变,并不寻求改变客户的认知,也并没有提出在同质区域的竞争方法,定位理论实际上针对的只是四种市场竞争区域中隐性区域。而对消费者头脑的突破并不仅仅是对消费者认知的突破,还包括需求的突破、感觉的突破、情感的突破,这四者应当综合进行考虑,这才能有效突破消费者头脑的防线,并赢得消费者长期的偏爱。因此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仅有定位理论是难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胜利,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必须有更完善更符合实际的营销理论。
    


  自从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提出“定位”观念之后,它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词汇之一。《新定位》是经典著作《定位》的作者写的新书,其中有一些观点对我们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 “Positioning”(定位)给营销企划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之时,作者却在探讨“Re-Positioning”或“New- Positioning”了。身为实务型营销战略专家,本书作者与菲利蒲·科特勒、迈克尔·波特等学院派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抓住案例,从剖析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入手,总结出具体而又可供借鉴、学习的商战原则,《定位》是这样,《新定位》也同样如此。而且,其中许多战例就是作者在以往的咨询实务中创造出来的,例如饮料市场的细分、“莲花组件”的营销方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品牌定位。
  
  作者认为:定位不是琢磨产品, 而是对客户的想法下功夫。《新定位》给出了客户思考的5大模式:
  
  1、客户只能接受很有限的信息,因此大而全、复杂的东西很难让客户有兴趣,只有那些最满足客户某个方面的需求,而且做得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打入客户的记忆。
  
  2、客户痛恨复杂,喜欢简单。客户对于难以理解的东西,往往是不去理解直接失去兴趣。所以公司的产品定位要集中力量把一个重点信息清楚地打入客户的心,避免复杂。
  
  3、客户没有安全感。 客户往往对陌生的东西没有安全感,也不愿意冒险尝试。所以公司应注重让客户自己来现身说法, 提供民意调查数据,或者强调自己的悠久传统等,来消除客户对陌生产品的不信任感和畏惧感。同样一个产品的面貌变化不能过于频繁,要保持持续和一致。
  
  4、客户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一旦用户对某个产品或者服务形成了印象就很难去改变。 例如现在提起sina.com大家永远觉得是新闻做的好,其他的再怎么努力也很难。
  
  5、客户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在公司提供了产品数量和功能的时候, 太多的产品定位很可能让客户模糊了对现有产品的印象。
  
  这本书中给出了5个定位的技巧:
  
  1、取个好的名字;
  2、产品的类别要清楚且容易理解;
  3、定位研究要抓住重点;
  4、善用公关策略;
  5、改变定位时要有适当的推动者,委婉地逐渐改变;
  
  定位中的6大错误:
  
  1、以为舍近求远的定位才有新意。也就是过度强调创新,然而绝大多数客户容易接受的就是显而易见的东西, 过分创新,用户不能理解, 自然没有兴趣;
  
  2、定位要一次涵盖现在和未来。定位的当务之急是现在,只要现在做得好,未来自然能做好, 因为不能考虑问题过于长远,结果可能什么也做不好。
  
  3、用语花哨才能吸引人。定位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了解我们的内涵, 因此应该简洁明了,让客户一下子明白。 华而不实的文字游戏,花里胡哨的界面常常适得其反。
  
  4、个人英雄主义。把个别员工(比如具体的执行者)、经理(管理者)的决策作为优先标准 ,是有害的。 定位应该由外而内, 首先了解外部客户的看法,再形成自己的产品定位,而不是以公司内部的员工看法为主。
  
  5、紧盯短期表现。 定位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本。 如果总是盯着眼前的表现,定位不会成功。
  
  6、有改变就有进步。 认为产品不断在修改现状就是一种进步和功劳,实际上是错误的。 定位必须以客户的看法为准, 不断任意改变, 企图在盲目改变中找到客户满意的东西,直呼让客户越来越迷惑,导致定位的混乱。
  


  在重读此书前我是个特别不重视理论的人。
  一来觉得这样的理论都是好多年前提出来的,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在我所处的互联网行业,再守着理论就太落伍了;
  二来自打工作后几乎没见过什么实质性工作是用理论来支撑的或者有方案涉及到理论的。
  让我彻底醒悟过来是有人让我说出此书任意一点我觉得不错的内容,而我头脑里却一片空白。所以不是理论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我根本连一点儿理论都不知道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不能脱口而出引经据典来装逼了。
  重读此书刻不容缓。
  
  此书最基础的立意点是由之前的《定位》展示的“消费者请注意”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这也是现在所有的营销方案绝对不能缺少目标受众分析这一关键环节。
  
  1、 研究消费者就是研究他们的大脑
  当下是资讯爆炸的时代,信息过剩,大脑有限。
  “对大多数人来说,假如不重复记忆,只有七条信息能够在大脑中保存几秒钟,这种情况叫七的规则。”
  “信息必须是能够理解的,某人的信息也许只是另一个人的数据而已。如果对你没有意义,它就不是信息。”
  兴趣与记忆——“我们总是注意那些我们早就感兴趣的事物或观点——支持或拒绝。”
  “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大脑中的保存情况取决于产品类别。鞋类的广告可能比地毯的有趣两倍,国产小轿车的广告只能吸引2/3的进口车广告读者。”
  爱因斯坦在回答什么事件对他的相对论影响最大:“理清思路。”
  记忆的秘诀在于保持简化。复杂让人混乱。
  “如果想传达一个巨大的数字,就要使人们都能理解。”
  大脑的不可靠性:人们总是买那些他们认为应该拥有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茫然随着羊群走的羊。
  若发现改变人们的大脑很难,转过头来重申旧观念就很容易。
  
  2、 对待变化:每个人都必须拥有比过去更无限的适应性和能力
  消费者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或者技术的发展使现有产品落后时,或者产品偏离了消费者头脑中稳固观念时,公司必须进行重新定位。
  在传达信息时若一开始就同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信息相联系,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大脑中走捷径。
  调查所提供的纵横交错的数据表格和分类常使人得到市场的错误信息,或至少把战役信息过分复杂化了。
  
  3、 商业诀窍
  大脑靠耳朵运转,文字会转化为声音信号储存在脑中,消费者相比图像更爱声音。
  起名字看案例。
  类别不能含混,找不到合适的描述就先找到竞争对手吧。
  研究、进一步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高清当前的市场状况,而不是为了支撑当前的思想,也不是为了彻底解决你的问题。
  
  反观此书,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理论,而且有些观点已被时间和事实证明是错的。不过单从获得实际操作中需要留意的东西,从各个角度来考虑,用典型的观念来指导工作还是不错的。
  读完此书我要做的两件事:读下《定位》和《市场营销的22条法则》;将这本书放在案头随时使用。
  


  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看完书的一些想法。书上很多观点都已经在作者的《定位》《营销战》《中国企业如何定战略》中看过了,不再赘述。虽然特劳特是我最爱的战略大师,但个人还是觉得他在品牌延伸问题上的观点还是尖锐了一些,极端了一些。如果所有企业都知道品牌延伸的危害性,还去实施的话,必定有其理由。我不想用社会认同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就我碰到的企业来说,一个企业要支撑一个新品牌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实在不容小觑。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还是需要折中操作下。
  
  其实重点想谈的是苹果的崛起。一直在研究苹果的发展,是什么支持这个企业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发现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并不能说服自己。看到书上这段话的时候,“要随时注意技术和产品的革新。预测未来市场的最佳方法是观察小公司。IBM公司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注意苹果公司和坦地(Tandy)的举动。假如当初它这样做了,就会明白个人计算机很快就会占据计算机市场的大量份额。”突然想到,其实,或许与其把苹果作为成功案例来研究,不如研究IBM 诺基亚失势的原因,是如何放任对手一步步逼近直至就这么超越自己,把自己打击得再也爬不起身来更有普遍性。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及天时地利人和,有机遇有努力有领导者的卓越战略眼光,但退居二线的行业龙头,也一定有其相似性,如此好好研究,或许收获更多。
  


  碰巧看了这本讲“营销”的书,外行看热闹,感觉内容不多且有些陈旧,作者用各种不同的例子想反复说明“定位”策略的重要性,讲述如何审慎地选择产品的“卖点”。


  对内容的评价暂且搁一边,这中文翻译得真是令人崩溃啊!
  
  首先,译者缺乏翻译的专业底子。很多英文俗语或名言警句是有约定俗成的中文对译的。如果能推陈出新当然是好的,但倘若翻得不伦不类就不能原谅了……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对应的中文应该是"百闻不如一见"。不知道译者怎么想的,翻成了“一视值千金”……无语凝噎。
  
  A good name is more to be desired than great wealth. 这是圣经里的话,正版中文圣经里对应的是“美名胜过大财”。译者翻了个“宁择好名,不选巨财”。谁还能跟钱有仇啊……圣经再神圣,英文版的这句话似乎也没表示出来任何要跟财富过不去的意思,只不过说好名声更值得去追求罢了。这么个翻译法一来曲解了原意,二来不符合实际。
  
  第二,译者直译的痕迹太重,并且丝毫不考虑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还是说译者自己也迷迷糊糊的没弄明白???
  
  比如,在讲五十铃的时候,译者直接写了Isuzu(五十铃)和Edsel(也是一个牌子)一样难听。作为一个母语是汉语的读者,我看得一头雾水——怎么就难听了呢?译者说了,老外说难听就是难听,哪来的那么多问题!
  
  再比如,很多括号里的补充说明,译者都会很乖地直译,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读者很不理解。记得有个例子是说V8(说实话,想不起来干什么的了),然后旁边的括号里写着“坎贝尔蔬菜汤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味道”——啥意思……凭什么说人家坎贝尔汤没那么好的味道?难道它的特点是没味道?于是,就眩晕了。
  
  下面说说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前身“定位”写于80年代,而它自己作为“新”定位距今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案例之古老,部分理论之陈旧,在所难免。很多理论在定位传统的“产品”时,也许依然有一些说服力,但更多的理论在面对新兴互联网行业时,已经是苍白无力了。再加上本书建立在西方营销案例之上(偶尔有日本品牌,但案例几乎也都是发生在美国本土),很多品牌为中国读者所陌生,而作者又是以一种“众所周知”的态度来举例,所以琢磨起来,有时会不知所云。
  
  我在阅读本书时,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乐呵呵地用现实的例子推翻书中的理论……甚至,单单用一个Google,就可以挑战很多东西——看来真的需要呼唤新“新定位”了。
  
  当然,这本老黄历并不是一点儿价值也没有。强烈建议读者在通读本书的大部分后,认真看一下最后两章,可以结合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会受到现实意义上的指导并有所收获。
  
  最后吐槽一下,定价39.80元,真是抢钱啊!!!


  天下之事,无事不变,唯变不变。
  
  15年后,《定位》的作者终于意识到,为什么他们在《定位》一书中用来证明“定位”这一正确思想的例子却有些自相矛盾;他们终于意识到,定位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定式。
  
  《定位》一书的贡献在于为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从竞争者导向消费者导向过渡找到了理论基础,他们强调“唯消费者观念“论。这种论调本身有其先进性,但当他们一旦将定位的重点落在”定“字上,他们就错了。
  
  诚然,“定位”战略要求一贯性和一致性,但一贯性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范畴,任何与时间有关的范畴都应该尤其局限性。
  
  消费者的观念是变化的,一点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定”位就要马上跟随进行“变”位。《定位》一书中没有体现这种思想,因此我们在读《定位》时难免有这样的错觉:只要排名第一的企业不犯错误,排名第二的切也永远不要试图发起攻击;以及当消费者品位发生变化,当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无论多么先进的企业,只能让位于新的领导者。那么请问,如果那样,我们怎么会有三星和LG呢。
  
  《新定位》更新了这种思路,认识到“定位“思想的精髓不是”寻找你在消费者头脑中的位置”,而在于“确立你在消费者头脑中的位置”,被动变成了主动。
  
  定位的意义不应该是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是当我们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新定位》提出的变化性告诉我们如何去适应发展的铺存性,而其强调的“一贯性”告诉我们如何避免陷入相对主义的“诡变论”。
  
  作者在《定位》一书中说道,没有任何一部续集可以超越其前作,但我认为《新定位》与前作相比,具有了时代的进步性。当然,我们绝不应该将《新定位》和《定位》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当作一部整体的、连续的作品。它告诉我们很多老生常谈的道理,似乎只要你做到了,你就能成功,但是,就是很少有人能真的做到,就像作者在书中总结六大常见定位陷阱中的第一条,最明显的东西是最正确的东西,也是人们最容易藐视的东西。
  
  
  从定位论中,我们应该学会简洁,慎用复杂。苹果前总裁利卡斯说:简单才是最终的成熟化。这使我想起了博弈论中提出的最佳合作策略——“以牙还牙”,它的成功有几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清晰化,当你不想欺骗谁的时候,你必须让对方能够清楚、准确、迅速地了解你的观念和目标,毕竟多数人不爱思考,而且容易溜号。
  
  从定位论中,我们还应该学会循序渐进,慎用突进。书中例举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施乐会议室里的例子。当时施乐的工程师想跳过激光复印技术代替静电复印技术的过程,直接进入离子沉积时代。实验室里的观念往往领先市场很多,但企业的行动绝不能领先市场太多。也许今天看来,离子沉积有着广泛的市场价值,但如果在20年前推行,很有可能对施乐公司造成巨大伤害。
  
  如果说这一续集的美中不足,那就是翻译问题,文中竟然把英文的“百闻不如一见”翻译成“一视值千字”(英文为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翻译者,因为作者引用这句话是的确是想表达“一视值千字”的意思,但我想还是对译为“百闻不如一见”妥当)。
  
  说到这里想说个题外话,发现很多外国人对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以及典籍理解非常不到位。本文就是一例,不论作者是否使用了美国人惯用的“故意望文生义”。前几天刚刚拜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时,里面提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儒、易、道,感觉黑格尔并未真正领会真髓,特别是对道家思想的理解,简直是惨不忍睹,结果还反过来说中国哲学肤浅,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当然了,东西方哲学家的沟通本来就很难,由于语言的多次翻译,很可能已经造成了系统性的偏差。你看只是一句“百闻不如一见”,译成英文再译成汉语,已经是多么的面目全非了啊。
  
  
  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新定位》中引用了美国某前第一夫人语“棍棒和石块可以砸断我的骨头,唯有毒言恶语不能伤害我”,这句话在前几天刚刚读过的《情商与影响力》中也被引用,看来这句话是处事经典,需要好好学习。
  
  《定位》成书与1981年,那年我刚好出生。大约2003年我从同学那里拿来了一本,知道今年才读完,又趁兴拜读了《新定位》,受益良多,虽然这两本书中文版的行距和页边距有点过大,但瑕不掩瑜,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不断实践的。
  
  在我28岁生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刚刚读完,却已在28年前成熟的《定位》。


  本来觉得《定位》字就够大的了,这本书就更夸张了,看了一小会就翻了近一半。真是佩服这些出版社,为了高定价,竟然如此加大行距。
  
  一个诧异就是原来这本书写自1998年,上一本《定位》竟然是八几年的书,太牛了。
  
  不过,书中有些心理概念,但是总的来讲比较空洞,都是些案例,而且有些是《定位》里面提到。
  
  最为可笑的是,译者竟然对诸多品牌(本书谈论的精华)不太了解,比如众所周知的金百利公司竟然可以译成金博雷,要不是旁边注了英文,我真是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回头想了想《定位》做的来讲还是不错的,可是出去同样译者的这本书确实译的不怎么样,怀疑是顾廉价学生翻译,而且没有好好校对。
  
  对这个出版社比较鄙夷,估计以后不会买他们出版社的书了。


  首先 翻譯的確差得要死 估計都不如捧個字典看原版
  好多案例都已經過時 那么所支持的論點論據如今也未見的正確了
  分析講解太過蜻蜓點水
  但是某些概念還是不錯的
  權當做參考吧~
  畢竟現在是多媒體的轟炸時代
  中國人心更叵測
  不是幾個定位可以界定得了的


  定位论只是说服和形成认知的工具
  真正的价值,在于定位只后,
  你是否有强大的直觉和企图心,
  去发现问题的根本。


  其中有一句引述孔子的话,也不找找资料印证一下,居然照译为:一视千金__同意这个说法,书实在太差了,内容少,时间落后,CASE陈旧.


  估计单词量不到2000,怎么翻译的七扭八歪的,其中有一句引述孔子的话,也不找找资料印证一下,居然照译为:一视千金,神马玩意。


  《定位》和《新定位》都讲的是营销的基本功,指望从这两本书里找到流俗的操作流程的人肯定要失望,而拥有足够拓展思维能力的人就能从这本书得到有用的教益。把复杂问题做简单化解决,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别被大堆的理论和术语包围了,问题或许并不复杂。


  不知道是作者写的差,还是翻译的差
  这本书太一般了,我是别人推荐了看的
  一天就看完了
  一本烂书


  看了<定位>&<营销革命>后,感觉这两位作者,也好似再搞 产品线扩张,书也不厚,所以觉得没有它应有的价值,所以两三年没有敢买,现在也不敢,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钱


说得不错,定位确实并不是完全基于消费者心智,只是考虑如何占领消费者知觉中的一个点,而没有去探索消费者心智的整体情况。
而且需求、感觉、知觉、情感应该都是消费者头脑里的东西,但定位只涉及到知觉,对其它没有涉及,更谈不上整体协同,以有效的攻占消费者的头脑!


破晓从竞争区域和需求、感觉、知觉、情感两个维度对消费者头脑进行架构,而且对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竞争的方法,特别是在知觉区域提出了特征全系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十大进攻战术、三大防守战术。
而反观定位还只是在执着于消费者头脑中的一个位置,自然在全局性、有效性和策略、方法的丰富与实用上都比破晓相差了几个层次。


扯淡,哗众取宠。看看作者和目录就知道是拼凑的作品。


新定位我是结合另外一部书看的,受益颇多,我不明白LZ为什么看了那么久,像这种著作应该是看起来很快,只是需要反复阅读和理解。


呵呵,不瞒您说,我当时不太爱看书……嘿嘿


我看的有人加我为朋友,也加了你,然后点进来看看是不是同好,结果就看到我回的你的书评。呵呵。猿粪


我也是看得云里雾里,翻译的真差


我查了下 有 定位 新定位 重新定位 三本 还都是一个人写的 时间上肯定不对 我想问 哪本对于初入策划的人来说更好????


似是而非,不靠谱


等你看过左老师翻译的营销革命这本就不算啥了~


是啊 高露洁都直译成 克尔盖特了... 很无语


这本书说真的是骗钱,定位那本还行~


呵呵,太实在了。那就多看看电子书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