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撬动经济的杠杆

聂鸿杰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聂鸿杰  

页数:

141  

内容概要

  看似陌生的财政政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几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的地方,是一位“触手可及”的朋友。现实生活中众多的经济现象都是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只是汗牛克栋的经济学著作和满目专业术语的经济学教材像一道鸿沟隔在财政政策和我们普通人之间,使得这位朋友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更像是一位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了解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和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不但有利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理解各个阶段财政政策出台的目的和作用方式,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利于企业家、投资者和我们普通人因应国家政策,趋利弊害,制定合理的投资和理财计划,减少企业和家庭的财务风险。

书籍目录

1 身边的陌生朋友: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实施离不开的政策工具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国债政策人们对财政政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于危难中挽救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滞胀”现象束手无策的凯恩斯干预理论重获生机的凯恩斯主义2 “四两拨千斤”: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简单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3 一对孪生姐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货币及其发展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利率及其决定因素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4 没有免费的午餐:财政政策成本政策引致的财政风险问题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政府投资效率问题5 相机抉择的艺术: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中性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的两难局面“中性”概念的诞生关于中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判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然而实际上,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公众不一定把100元货币收入都全部花掉,用于向企业购买产品。正如很多人都有基于各种考虑的储蓄存款一样,环形管道中的公众也可能储蓄一定数量的货币,假设为40元。这种储蓄就是环形管道中的出水孔。由于40元货币因储蓄流出循环系统,这样就只有60元的货币用于购买产品。此时,市场上有100元的总供给,但仅有60元的总需求。需求小于供给,精明的企业主就缩小生产规模,同时还可能裁减员工,以降低生产能力,避免产品积压带来亏损。结果,国民收人流量的减少,就会使整个社会出现失业和萧条状态。当然,如果公众当中的有钱人或资本家投资40元,其数量正好等于储蓄的话,40元的货币就会通过管道左上方的进水孔进入循环系统,这样总需求还是等于总供给。宏观经济也还处于稳定状态。  实际中,投资往往不一定等于储蓄。如果投资大于储蓄,例如投资50元,总需求的数量就是110元。这是由于供不应求,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经济过热的状态。反过来说,如果投资小于储蓄,例如投资为30元,总需求的数量变为90元。这是由于供给大于需求,产品滞销,就会出现失业和经济萧条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市场本身往往无能为力,或者需要很高的成本才能纠正这一波动状态,为此就需要政府履行自身职能。通过各种经济政策,维护经济稳定。比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向进水孔注水,或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来从调节出水孔的水量,进而保持环形管道内水流量的稳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撬动经济的杠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