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逝水

汪曾祺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汪曾祺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汪曾祺极具自知之明。他让自己静悄悄地写,也让别人静悄悄地看。正因不是主流,他的作品未曾跻身喧喧市井成为惹眼物事,成为炉中火锦上葩;而归于山间江畔明月,白云深处人家。要之,汪曾祺不是凛冽的雄鹰,挺拔的巨树,他是婉啭的画眉,幽幽的兰草。 汪曾祺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他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描绘了一幅幅人景及风俗图画。本集选录了他的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为国内外首次结集出版。其他各篇,也都是贴近作者本人生活与感悟的散文精品。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谈天说地,谈吃说喝,满怀深情地写故乡和异乡的食物,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思,洞见赤子的童真。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汉族,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他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描绘了一幅幅人景及风俗图画。本集选录了他的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为国内外首次结集出版。其他各篇,也都是贴近作者本人生活与感悟的散文精品。

书籍目录

自序:我的世界
逝水(自传体系列散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夏天的昆虫
踢毽子
故乡的食物
泡茶馆
翠湖心影
观音寺
果园杂记
随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觅我游踪五十年
泰山片石
水母
林肯的鼻子
悬空的人
寻常茶话
烟赋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两栖杂述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散步随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逝水 PDF格式下载



  把里头的涂白看了一遍又一遍,看波尔多液的时候居然哭了。
  有时候看人在讨论怎么写东西,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文笔,还是故事。怎么样才能进步,是不断地写,还是不断地看。怎么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文风,而不再是谁谁的影子。
  我想,文笔当然重要,故事也重要,可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个东西。
  把自己的心写进去。


  说起来看这本书是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
    
    看好这本自传书我就觉得我爱上了汪曾祺这个老头子了。
    
    觉得汪曾祺是一个不吹嘘的好好说事情的人。
    
    但是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会被老头子感动的一塌糊涂!
    
    当不认得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看他的字来判断他的为人。
    
    如果一个人的文字被我否定
    
    基本上我也否定了这个人的人品
    
    包括喜欢他的字的人一并
    
    这几乎成为我判断人的标准
    
    比如中学认识一个团支书
    
    既然她说她喜欢余秋雨
    
    那么我就知道我和她基本不是一路人
    
    高中课本选进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章
    
    作势是要捧的意思。
    
    但是我读来读去读出的只是无趣和假而已。
    
    后来事实证明我和她果然气味不投的。
    
    但我永远记得那年夏天看的逝水。
  


   因为是沈从文学生的缘故吧,汪曾祺的文笔和笔下人物仿佛有沈的味道。
   沈从文的自传中,说到水对的他童年乃至一生影响很大。汪曾祺也这么说,所以这个集子也叫《逝水》。
   童年的记忆,水的灵动给了他们灵气。
   童年的花园也是极其美好的世界。《呼兰河传》里,萧红童真的心,留恋的是祖父和花园。榆荚、粉蝶、玫瑰、祖父的草帽,祖孙的游戏,还有古旧的房子里堆满的宝贝,每一样,都吸引孩童好奇的眼眸。小小的园子,满满的是欢乐。
   汪曾祺也写了花园,这里不是乡下地主的小果园兼花园了。江浙富裕人家的后花园。草木亭台,不是随意放着的。有祖父和父亲的精心营造,山、石掩映,多了些文人的情趣。
   记得看过介绍《三坊七巷》的书。仕宦和富商为自己营造的惬意小居,世外桃源般蕴养着人气。时光流逝,繁华不再,那些水榭、井台、雕花绣楼,古旧斑驳了,荒凉中透着雅意,当年的秀丽依稀可见。
  中学时,三中就在三坊七巷旁。一段时间,要穿过三坊七巷,到仙塔街。穿梭在粉墙和石径间,从未想到,在每一户黑色髹漆脱落的大门里,都曾有我喜欢的风景和人。有严复、谢婉莹、觉民,林则徐的后人……
   那时,中午在学校吃饭。饭后总到西湖公园读书、游玩。公园里有一处林则徐读书处,有一个不大的宅院,后廷有块青石碑,刻着林公的画像。最喜欢是宅子旁边的小花园,飞檐别致的亭子耸立在水上,小小的石桥象玩具象假山盆景里的陶瓷小桥横在水上,一两个人还是容得过的。水上细细致致开着几朵红色的莲花。来了一对靓女俊男。穿戴得很秀气,那女子娉娉婷婷、安安静静坐在水边,古典娴静,象是30年代的人,浅浅一笑,就被男子拍进镜头了。
  


   是夜,春夜淅淅沥沥,润物无声。我又一次翻开了汪曾祺老人自传体散文《逝水》。每当自己被凡俗之事侵扰,心烦意乱的时候,打开《逝水》,就像泡了一杯香茗,就像放了一段古曲,烦躁的心被汪老恬淡的文字所浸润,渐渐变得平和安详。汪曾祺的散文,好似信手拈来,写江南景物,写父辈亲眷,写民风民俗,写生活琐碎小事,谈天说地,用的都是极为平常朴素的文字,但经汪老从容的手笔,文字似乎通了灵性,读起来自有一种味道,一种美。
    “文如其人”,也许正是由于汪曾祺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秉性,才造就了他文字的平和与清新,正是由于汪曾祺对故乡魂牵梦绕饱含浓浓的情感,才写出生动的江南风土人情。汪曾祺在自序里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可他怀着谦和平静的心态将“平常的世界”娓娓到来,却也是一种令人不忍释卷的别致韵味。
  
   (去年唯一写的书评,载于《新闻晨报》)


老乡哦~~


半个吧,在虎究读的小学和中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