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炎黄痴子

郑闻慧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00-01-01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郑闻慧 著  

页数:

338  

内容概要

  黄胄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一位国画大师、美术事业家,他的创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留下了史诗般的画卷,同时也使他蜚声世界。他与夫人郑闻慧忠贞相爱,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共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人生征程。《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详尽地记录了郑闻慧与黄胄共同生活的各个侧面,许多的细节为首次向读者披露,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用回忆录形式真实地记录了黄胄的杰出一生,文笔传神,是近年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出版后,国内外反响强烈。应读者要求,郑闻慧女士又对书稿作了修订,此版为修订的新版本。

书籍目录

引子一、美好岁月二、风华正茂三、历经磨难四、鞠躬尽瘁五、冰山之行六、江山如画七、进退两难八、友好使者九、创业艰难十、生命之光

章节摘录

  革命历史博物馆要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举办一个重要展览——“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工作人员周葆华等要求黄胄尽快地完成一幅纪念周总理的巨幅作品。五六米宽的大画,在我们的住所实在无法完成,何况还有地震的阴影在威胁着人们。为此轻工部给他在东四六条6号一个套院找了一个地方,作为临时画室。听说这处住所原来是慈禧太后大太监李莲英弟弟的公馆,后来轻工部让司局长一级的在那儿住。“文革”后那儿堆着一些杂物,轻工部稍加整理把西厢房腾出,让黄胄住在那里完成纪念周总理的大画。那所房子当年完好的时候必定是非常光彩耀人的,有好几个套院,还有假山、戏台。可以看出房主人当时精心设计和装修的痕迹,就是窗棂也是很讲究的。但是当时已经基本上被砸完了,我们去收拾时已破旧、荒凉不堪,连原来的窗上玻璃和圆柱上的对子也砸得没有一块了,只在柱子上留下一个个的窟窿。  想起来我们家那时候也真穷,怎么就想不到花点钱把玻璃装上。如果有了玻璃保暖,可能黄胄也就不会有以后那么可怕的脊柱网膜炎了,颈椎病也不至于越来越严重,和长时间患重感冒了。那时觉得玻璃是那么贵,所以只好用高丽纸糊了糊就算了,也可能是没想到一张画要画那么长时间,就一直想凑合过去吧。开始我和小缨都陪他住在那间大房子里,那屋子只有一张床,这张床给了黄胄,我们娘俩是睡在地板上,生个大炉子。一开始曹大潋和金枫家的孩子,再加上梁缨等四五个孩子总围着他,帮他研墨换水做这做那。尽管北京从11月份就开始很冷了,但前半夜还是很暖和很热闹的。为了反复地修改那张大画,黄胄总是睡得很晚。那间房子的地板原本可能是很讲究的,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糟踏走起路来特别响,夜里他影响我们睡觉,早晨我们要往西郊赶到各自的学校,又影响他,所以就决定星期六才回到东四六条的那个“大防震棚”里。这样黄胄就得自己管自己,有时是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周葆华,和就近住着的金枫夫妇、谢春平夫妇去照看他,给他买早点。到了晚上剩他自己一人时,因为集中精力推敲他的作品,把一切都忘了,也忘记了添煤球,火就灭了。要重新生火又影响了邻居,隔壁住着的一位年轻人可能有神经衰弱症,听见这边一生火,他就发脾气,黄胄也就不敢再生火了。隆冬腊月,黄胄穿个大棉袄在灯下精心修改周总理画像,也可能是由于八年多没机会好好画画,手生了,所以他觉得怎么画都不满意,总感觉画不出周总理的风采,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还不行,一直到感觉画面变成了一片白色,才和衣而睡。别人告诉我,他的脸盆早晨总结了一层薄冰。  这样从1976年的11月一直画到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才算勉强完成,但他仍不满意。那时是1977年的1月底,因为周总理追悼会上有邓小平致悼词的镜头,引起了争论,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推迟了。所以他又能作进一步修改,直到比较满意才题上《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标题,这算真正完成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炎黄痴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