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百里洲
2003-1
中国青年出版社
赵瑜,胡世全
302
286000
无
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描述了国共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重新展示了几十载贫富恩怨与惊涛骇浪,大江孤洲,推演上世纪国共斗争的血雨腥风,写人性,道人道,探问长江农人命运,评地亩地权,重温乡村土地悲歌。 《革命百里洲》写的主要是民国时期发生在孤洲上的故事。可以说从清末到完成土地改革,是这个岛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阶段,很有代表性。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是自然灾害,水患频仍,另一方面历史冲突又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矛盾里面有国民党、共产党、土匪、日本鬼子、老百姓,还有抗日游侠、新四军、商帮、黑势力……种种势力都在岛上表演。民国是自晚清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历时半个世纪的重要历程,而这段历史对于我国的国情以及长江流域农人的命运,至今尚未研讨清楚,对于近现代史的重新认识和更加真实的开掘是有意义的。
赵瑜,生于山西上党,原籍河北安平。著有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等,参与并推进了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尤以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近年兼做影视纪录片编导,多次获大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胡世全,湖北宜昌人。下过乡,读过大学,在三峡里当过乡村教师。曾在《当代》等杂志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出版有小说集《半条街风暴》,纪实文学《三峡移民行》(与人合作),散文随笔集《一个人的三峡》和《三峡,最后的见证》。撰写过几十集电视专题片,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合作过关于三峡的纪录,是《正大综艺·三峡宜昌篇》的策划人和撰稿。现为文学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引子第一章 堤畔碎尸第二章 沧海桑百里洲第三章 金岛银码头第四章 一支手枪与四个叛徒第五章 从吃大户到土豪第六章 苏维埃失败第七章 革命文化之歌第八章 腐疮图画第九章 地下党和一个排第十章 群雄战寇第十一章 最后的民国第十二章 决战前夜第十三章 决战第十四章 占领百里洲第十五章 追杀匪首第十六章 新政时艰第十七章 土地上的肉搏第十八章 土改景象革命狂潮现实的记叙续章 鄂省百年灾荒考本书参考文献及书目
虽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协会,都暂时还不能跟农民们谈什么马克思或者苏维埃,这些洋说法主要由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等人说给精英们去听。毛泽东一头扎在农民堆里,擅长于一听就懂的极富煽动性的大白话。陈德华从毛泽东的讲习所毕业,深得其要领。他采用或歌谣或对联的形式发动农民,立即被接受并流传至今: 清早起,拖个犁,下田去耕地。 耕了好白米,指望自己吃。 可恨那地主,要把粮抢去。 咱们苦滴滴,他们享安逸,还把咱们欺。 要除这口气,就要结团体。 结了团体打倒压迫,咱们吃白米。 弟兄们,争口气,夺回咱们的好天地! 这个“好天地”,在口头传播中也可以理解为“好田地”,诱惑力大得很。陈德华还在农民们常常光顾的土地庙大门上改写对联: 土豪劣绅日不久 地主贪官月勿长 横批是“耕者要田”。过春节时他给农民们送对联,时机好,传播快意在启蒙: 受压迫由退让起 得平等从奋斗来 陈德华在农民集会的道教九龙观撰写张贴了对联 陈德华以其出色的才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组建了县农会,拉起农会成员200余众,凡参加活动者,秘密发一条四尺长的红布巾为凭,揣入怀中,颇有些传统帮会的意思。 到次年即1928年的春天,发展枝江第一批党员40多人,为不久后的饥民暴动打下了基础。这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陈德华身份暴露被追杀,党指示他躲避回武汉去了。紧接着中共鄂西特委派来一员更能干的武将,携带三条真枪继任。他就是后来杀出了威名的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段德昌。 段德昌与陈德华工作作风迥异,他一到枝江,当即率农会骨干行动,深夜夺袭官方设在江岸的关税厘金局,胜利夺取崭新手枪一把。 切不可小看这仅仅缴获了一支手枪的第一仗。这是共产党人带领饥民在这片沉睡的江岸,在长夜漫漫的黎明前,向合法政府悍然开火的首次突破。枪声回荡在暗夜里,也长久地回荡在农民们的心头,以枪夺枪,扛枪吃粮,对于无比饥饿的灾民来说,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更现实 更豪迈更过瘾更富有教育意义呢? 耐人寻味的是,在革命的处女地,共产党人拉扯着农民们打的第一仗,却不是冲着乡村地主豪绅开的枪,而是选择了国民政府机构设在地方上的“派出所”,所夺取的第一支武器,也不是地主武装或者什么私有装备,而是官方配给官员的执政枪弹。关税厘金局,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设内海关或者地方税务机构吧。而打杀地主豪绅却是靠后一些的事。我们在后一章里还有详尽的报告。 时逢乱世。陈德华头年在枝江建立党小组,国民革命政府尚在武汉。段德昌次年率众夺枪,进一步发展党组织,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已经破裂了。国民党一边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一边要把国民政府迁到南京去。毛泽东、彭湃等共产党人也毫不含糊,在地方上反其道而行之,大搞农民运动。毛泽东创建性地拉起人马上了井冈山,像传统小说里的好汉那样,以根据地为轴心同各派势力较量。 具体到百里洲上.中共情况如何?这是一段很复杂多义的历史。眼下的青年也许不会想到,枝江地面上有柴燔、陈德华、段德昌等共产党员组建了最早的党组织,而百里洲上的农民革命却不是首先由共产党员发动的,并且比共产党员们的动作还要来得早一些。历史,推出了两 位热衷于革命的进步青年。 1926年冬,国共合作中的北伐军攻克宜昌。两位百里洲青年正在宜昌读书,一位叫张子明,一位叫胡伯温。革命军一到,“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的口号惊天动地,张胡二人在学校坐不住了。他们怀里揣着由湖北省临时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惩治土劣的条例》,分明就是揣着一团火,放下书本,返回了故乡百里洲。他们此时尚且没有加入共产党,技江县的第一个党小组尚未诞生。他们的行动特色很学生化,在百里洲串联发动的对象也都是青年学生。他们组织过乡村游行和多种集会,还在寺庙里举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不忘扫盲。有40多位百里洲上的学生大受鼓舞,一时间纷纷响应国民革命。张胡二人的宣传鼓动颇有成效,不但没收了地主周体泉的家产,而且还押着周地主在百里洲上游了一回街。两位非党青年豪迈地在家乡播下了革命火种。在当时来讲足够前卫了。 难以预料的是,张胡二人的自发革命刚刚火了半年多,形势便急转直下。到第二年夏季,远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近处夏斗寅镇压工农革命,其同党在枝江全县和百里洲以“堤田共产、剪发共妻”的罪名,大肆捕杀革命者。青年学生张子明、胡伯温肯定少不了干系,紧急间渡过长江,逃往外地。 过了好几个月,看看局势稍缓,张胡二人颇不甘心,复又潜回百里洲。 事有凑巧,张胡二人有难在身,正苦闷间,竞有三位宜昌进步学生因参加起义失败,躲难躲到了孤岛百里洲。其中两位是兄弟俩,弟弟名周济,哥哥周小溪,还有一位姓张。此三位学生都不是共产党员。时在革命低潮,青年前程难料,这五六位同路人聚首,自是感慨万千,一拍即合,重燃信念之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下,众人决定留守孤岛,等候时机,就地革命。百里洲张胡二人乡情较熟,自是主人,遂出资办起一间土特产收购站做掩护,又办起一所小学校.安排周济在校内教书。他们相互支撑着,度过了先是意气风发,迅即又充满了血腥气息的1927年。 年轻的革命者正在百咀洲。上尝试坚强。 ……
引子 从1998年夏天起,我们几番踏上长江中游这孤岛,先是度过了那段严酷的夏季洪荒,后来又度过了一个秋天和一个寒冬。孤岛赐予我们历史与现实的悠长故事,既华美且深重。江风猎猎,红日升沉,舟楫搏浪,农夫雄深,这许多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初始在我们胸中激荡不息,然后渐次沉淀,最终从心底涌溢而出。 江水西来东去,拍打着堤岸,发出响动,孤岛默然。高出江水三米多,便是肥黑的泥土,翻腾着千百年的腐腥气。鱼鳞牛角,兽骨人尸,残犁断剑,朽木枯枝,农家在耕种时节,对于这一切并无须细辨,深翻下去碾作肥尘,放水插秧好长禾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赤脚人就这样书写着波澜壮阔的田野史诗。 悠悠,不废江河万古流,重归百里洲。 这耸立在大江中心的孤岛就叫百里洲。滚滚长江从三峡奔涌而出,挟天下霸王气,辞巴蜀而入荆楚,一过宜昌葛洲坝,渐呈浩荡之势,水面越来越宽阔,如潮似海,向东向东,谁可阻拦谁可挡?正是百里洲,如一艘不沉巨舰,抓牢了江底千年石,力劈大江为南北。江涛自此处枝分为二,发狮吼,抖怒涛,呼啸过岛又合二为一,向着荆州涌去。因而这古老县府,便叫做枝江县。往东,是松滋、江陵、沙市、石首、监利、公安、赤壁、洪湖、嘉鱼、武汉…… 百里洲上,沃土纵横,当是大江肆意打造,千百年冲积泥沙所致。苍天怜惜缺田少地的农人,赐给荆楚祖孙一块通灵宝地,是无私的大自然与勤奋的华夏民族和谐共建的结晶。 数年前,赵瑜和胡世全首次渡江登岛,对这里的一切都极陌生。恕我眼界狭窄,此前在湖北省有关江防史料中,在朋友们的言谈交流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百里洲”这个地名。胡世全先生是湖北本土作家,久居宜昌,他也只是在知青插队时代,听说此地知青的工分高于湖北所有农村,每个全工可在一块钱以上,其余事则一概不详。早年间学大寨运动席卷全国,大寨已成全国农村典范,而大寨人的工分也勉强达到每工一元钱以上。可见百里洲曾经是一个富庶的好去处。人民公社集体化时节,北方农民们知青们,隐隐约约听说长江中游地区某社队的工分可达一块多钱,一年竟可收入三四百元,天天吃大米,便如同梦里天堂,感叹自家命不好,生在了贫瘠的苦寒地方,这辈子也赶不上幸福的湖广人了。 百里洲的人民幸福吗?登岛后第一件事,便和当地乡官上堤走动。我们沿大堤行进。这堤坝围绕全岛一圈,达70公里有余。驻足堤上,望四面惊涛骇浪,始知这堤坝实在是岛上近10万百姓世世代代的保命堤,一旦决口,无路脱逃。每年夏季秋季,大江涨水不止.江道河床逐年升高,浊浪扑堤湿脚,堤内一如平底锅盆,长江水位明显高于全岛,决堤没顶,人必如蝼蚁,如鱼鳖,如败叶,如片瓦…… 历史上,百里洲原是个被江河切成块的洲滩,有99小洲之说。只因沃土丰饶,太诱惑官民,故屡建城郭,又因江流肆意,城基屡建屡溃。至明初,大洲小洲渐渐淤连成巨洲。这时有一位叫龚春台的人,他首倡洲民开始了筑堤永固的壮举,最终把百里洲的历史物化成一个沧海桑田的整体。龚春台就是百里洲人万代景仰的先爷。 ……
著名作家赵瑜自撰写《马家军调查》之后,和宜昌市作家胡世全联手,深入到枝江百里洲采风,历时五载,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一书。此书通过对百里洲农村近百年历史的回顾,对农民和土地以及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此书近日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中青社高度评价此书是“泡沫书海中一块粗砺的真金”。 民间立场,打造奇诡峡江画卷; 豪雄血泪,浸染珍稀世纪长篇; 同室操戈,传统秩序惜颠覆; 相煎太急,农耕经济叹凋零; 国民党缘何痛失大陆; 共产党靠谁最后成功; 写人性人道,探问长江农人命运; 评地亩地权,重温乡村土地悲歌; 任何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多少无稽谈皆有碧血凝; 独特的阅读快感,深邃的探秘体验; 著名作家赵瑜、胡世全; 深入荆楚,五载甘苦,明查暗访,成此奇书; 在泡沫的书海中淘一块粗砺的真金。
无
这可是讲的俺家乡的事儿,值得一看.
前段时间无意中翻到这本书。书名很不起眼,顺手翻了一下,是讲长江上一个江心洲自民国以来的历史变迁。
不小心一口气读下去了,畅快淋漓,爱不释手。 基本是以史实为依据,充满了匪记、革命、农民、商帮、荆楚风俗以及形形色色的野史。
书上的百里洲离老家很近。所以看起来更亲切。
推荐的几个理由:
1)身边不远的故事,很真实,很血腥,很惊心动魄,很有启迪;
2)文字一流,有阅读快感。作者之一是赵喻,八九十年代老牌报告文学大写家;
3)以小小的一个江心洲作为历史的切片,探究国共之争、官匪之争这样中国近代史的悲喜剧,很有野心,也很有诚意;
4)书中关于江汉平原土匪抗日的故事(或事迹)用荡气回肠来形容都不过瘾;
5)不是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