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人
2006-7
中国青年
上官平
268
350000
无
本书在风格体例方面也采取了归类论谈的方式。全书选择了从西汉王朝建立后到清朝结束时史书有过明确记载的若干后妃,并以这些身处封建社会顶点、至尊而又特殊的女性为对象,对封建政治腐朽没落进行研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后妃作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后宫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对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重大影响。特别是由于他们为了达到种种个人目的,诸如争权夺利、争宠互斗等,引发制造的内乱混战等现象,几乎在所有封建王朝后宫都有看到。因此,以后妃包括他们的帝王为对象,对于解读中国封建制度、封建政治的种各弊端,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和形式。这便是写作本书的目的。当然,能否达到这种目的,有待读者进一步评判。
上官平,祖籍陕西岐山。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毕业。长期在军区机关工作,任过干事、秘书、参谋、副处长、处长等职,现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编研究室副主任,大校军衔。曾为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理事,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杂文征文中获奖。
辅政为良佐 助君为贤后辅帝有功的后妃位尊不私亲 身正留美名官不私亲的后妃挺身应事变 巾帼亦豪杰临危不惧的后妃书画与琴棋 各行皆精通多才多艺的后妃诗谏昏庸君 情抒亡国恨诗情涌动的后妃(一)红颜多薄命 色美反成弃诗情涌动的后妃(二)怀才入后宫 寂寥状宫景诗情涌动的后妃(三)主幼难理政 毅然堪大任称制有为的后妃(一)听政不乱政 恩威昭天下称制有为的后妃(二)称制劣迹多 贪权世人唾称制乱政的后妃彼朝帝王女 此朝帝王后出身皇家的后妃(父辈篇)母贵为公主 女尊为后妃出身皇家的后妃(母辈篇)寒门女儿俏 深宫野心灵出身低微的后妃帝王爱风流 宫女成后妃宫女出身的后妃帝生为后妃 帝死为民妻君死再嫁的后妃遭变多曲折 一身嫁两帝一身两帝的后妃姿色绝世美 姐妹嫁一帝姐妹同侍一帝的后妃(一)得宠而忘形 宠衰下场惨姐妹同侍一帝的后妃(二)命运大起落 出家当尼姑出家为尼的后妃身心遭禁锢 被迫殉帝王以身殉葬的后妃贪杯生是非 害已祸朝政嗜酒如命的后妃貌丑多心机 帝王无奈何长相丑陋的后妃贪权失人性 凶残似虎狼心肠残忍的后妃不知人间耻 纵欲乱后宫风流淫荡的后妃面对恶势力 以死相抗争刚烈自杀的后妃陷身于风波 自杀了残生被迫自杀的后妃(一)恃宠失人心 被迫赴黄泉被迫自杀的后妃(二)后记
书摘位居六宫之首的后妃,就多数而言,大都是些平庸之辈。其中只有少数头脑比较清醒者,不仅能严格约束自己,同时还以其聪明智慧当好帝王的贤内助。无论夫君在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创业伊始,还是夺得天下、安坐帝位的守成时期,她们都能以清醒理智的心态,尽心尽力地辅助帝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曾与夫君患难多年的女性,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总是为夫君和所在的王朝安稳分忧,甚至直接辅佐决策。虽然在视王朝江山为自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后妃们辅佐帝王的动机,不免有为本王朝和自身利益着想的因素,但从历史大背景看,她们的许多做法,对保持所在王朝的稳定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历代帝王中享誉最高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之所以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使得唐王朝一时成了中外仰慕的强盛王朝,这里面,除了李世民本人具有卓然超群的治国才能外,他的皇后长孙氏,也是其统治集团一位功不可没的重要人物。 曾被李世民称为“良佐”的长孙皇后,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一个世代显赫的官僚之家。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时官至将军,外公高敬德则任扬州剌史。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唐王朝还没有建立前,刚满13岁、“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的长孙氏,嫁给了15岁的李世民。5年后,李渊建立了唐王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被册封为秦王妃。此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旧唐书》卷51)的长孙氏,和上下左右关系相处得很好。 由于李世民在推翻隋王朝时功劳很大,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对他十分嫉妒,暗中一直密谋要除掉他。李世民遂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为由,“率兵诛之”。史家称此事为“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内争中,作为王妃的长孙氏,不仅亲自参与了丈夫发动的这场政变,而且还临场为丈夫助力。“太宗(时为秦王)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长孙氏则乘机安慰勉励李世民的部下士卒,“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于公元626年(武德九年),迫使父皇李渊让位于己。李世民称帝不久,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先后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李承乾初封为恒山王,后又改封中山王并被立为皇太子,次子李治后来继位为高宗,女儿为长乐公主。 从此之后,长孙氏在长达10年的后位上,不铺张,不专权,深得李世民好感。为此,李世民常就一些朝政大事和长孙皇后一起商量,并征求她的意见,“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每逢这种情况,头脑清醒的长孙皇后总是推辞。为此,她曾谦虚地对李世民说,朝政大事当由你这位皇帝处置,我作为皇后,不该参与政事。“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在李世民的再三恳求下,长孙皇后才就一些大事不断地提醒李世民。 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因与李世民为“布衣之交”,又是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的得力干将,李世民称帝后,“以佐命元勋”为由,要让长孙无忌担任要职。长孙皇后得知李世民的想法后,坚决不同意他这样做。为此,她以汉代吕后和霍光家族子侄参与政事、祸乱朝政为例子,诚恳地对李世民说,我已经身处尊贵之位,如果再要重用我娘家人,这样下去,必然会对朝廷不利。“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旧唐书》卷51)。在李世民看来,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功臣,如不重用,实在于心不忍。因此,他不顾长孙皇后反对,还是任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知道这一决定后,只好暗中告诉哥哥,让他自己提出辞职。“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当李世民最终采纳了长孙皇后的意见后,长孙皇后这才感到心里踏实。 对兄长如此,对自己的女儿,长孙皇后要求也很严格,她的女儿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由于钟爱,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李世民妹妹)”。魏征认为如此厚待公主,使人容易产生薄待皇姑的错觉,不同意这样办。李世民回到后宫,就对长孙皇后说了魏征的意见。开始,李世民还担心长孙皇后因此对魏征有意见。不料,长孙皇后一听,认为魏征意见很对。于是她对李世民说,我常听说你很器重魏征,但又不知道原因,“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同时还对李世民说,我和你虽为夫妻,有时说话还要看你的脸色,像魏征这样的忠臣,你如果能多听他的一点意见,天下就能多一分安宁。“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事后,为感谢魏征的直谏,长孙皇后特意“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P001-002
她们可谓女人中的[超级女人],她们的后妃生涯极尽奢华,但是她们的命运往往不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本书以分类解读的形式,道出了她们非同寻常女性的[超级复杂]的生活与内心。
无
这本书很早就买了,只是还没有全部看完,看了前半本书,已经有所感慨了: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真不假.如果我什么时候成了长孙皇后那样的人,该有多好!
一堆错误资料,建议别买~
以前看过一本写的比较全的后妃传,这本写的比较简单,介绍的后妃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