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秘密书架

马明博,肖瑶 选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1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马明博,肖瑶 选编  

页数:

3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化人总是与图书有着不解之缘,文人通过读书、写作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我的秘密书架》就是这样一本表达读书爱书之人读书心得和文化主张的书。《我的秘密书架:58位名家推荐的58本书》汇集了五四以来文化名家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不乏名篇佳作。第一辑“夜航船上读书灯”注重对中国国典名著的解读,胡适、周作人、宗白华、丰子恺等人在讲述着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的精华所在。第二辑“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则将重点转向了对佛教经典和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历史经典的欣赏上。这一辑里,钱穆、季羡林、梁实秋、黄裳、汪曾琪、贾平凹等人或讲解自己对佛教经典的理解,或在述说着那些文化典籍带给他们的滋养和感动。第三辑“在命运之书里,我们在同一行字之间”则是将重点放在外国名著上,郁达夫、林语堂、董桥、莫言、刘心武、余华、残雪等人将向读者细细道来外国名家名著的韵味。最后一辑“品咂时光的声音”主要集中了文化名家对当代一些经典的解读和阅读心得。

书籍目录

代序·书房八段第一辑 夜航船上读书灯《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红楼梦》中的“悼亡”大画《水浒》三国毁于关羽——关于《三国演义》《论语》小记唐诗三百首也谈《三字经》重读《千字文》我的书:《芥子园画谱》一画之法与万点恶墨——关于石涛画语录夜航船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金瓶梅》杂说蒙庄轶载——庄子篇清洁的精神读《万历十五年》第二辑 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六祖坛经》大义——惠能真修真悟的故事《六祖坛经》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当明月升起在东方山顶——六世达赖喇嘛他央嘉措的诗化人生又读《边城》沈从文和他的新书——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傅雷家书》读张爱玲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陶庵梦忆》横看成岭侧成峰《射雕英雄传》里的情语(节选)耕堂书话有他,我们并不孤单——《鲁迅全集》追忆逝水年华第三辑 在命运之书上,我们在同一行字之间读劳伦斯的小说——《却泰来夫人的爱人》《铁流》的故事读《卡门》杂感边缘有光——再读《白夜》无书的日子爱情与与死亡——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剑与禅——两刃相交,是无所躲闪的罪在哪里——导读《异乡人》干干净净的屠格涅夫说说福克纳老头米兰·昆德拉之轻卡夫卡和K读《邓肯自传》行走的人——关于《关于罗丹一日记择抄》同与异:叔本华与佛陀的世界与人生我与梭罗读尼采的札记第四辑 品咂时光的声音一个低音变奏——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读童话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为《小王子》新译本写的序禁锢在胆瓶里的魔鬼罗素与中国——读罗素著(《中国问题》《先知》及其作者《沉思录》前言品咂时光的声音——读日本散文小记读《古兰经》思想、思想者和行为者什么促使作者写下了《浮士德》戴着草帽歌唱——读惠特曼《草叶集》特利尔的幽灵

章节摘录

  十 面积  书房的面积必须大,或者必须小。必须大是理想,最好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必须小是现实,很多人的书房很小,如果你家有两三口人、三四间房,在规划房间功能时最终总是最小的那间适合做书房。  小的书房有幽闭感,躲进去,把门一关,就像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认为无论看书还是写作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事。必须鬼鬼祟祟,就像……像什么我就不说了,反正狭窄的空间比较有利于营造上述气氛。  但我们还是向往大书房。不过,我们在如同半个足球场的书房里干什么呢?看书,打字,还是颤颤巍巍地散步?我觉得那么大的书房不用来散步比较可惜,我相信有大书房的人也是这么想的,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通常产量小、质量低。  现在就有了一个定律:书房的面积和写作的产量、质量成反比。这个定律的另一层意思是,理想最好是止于“想”,实现了的理想总会有出人意料的弊端。  我的书房不大,也不小。  十 朝向  书房的朝向无一定之规,东西南北皆宜。我的书房朝南,好处是有太阳,坏处也是有太阳,太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风不推窗。——冬天或春天,北风猛烈,你会觉得窗外有一群暴徒,窗里的人心却静了。  而在南窗,只得听琴。总有一把胡琴嗞嗞啦啦响,琴弦大概是钢丝,琴弓如锯,操琴者每天从上午到下午,坚韧不拔地用他的哀怨和痛苦刺激人,那是街上的一个老年乞丐。  十 书  书房里要有书。有的人书多,有的人书少。我的书多,但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认为这句话的正解应是:我们真正用得上的书其实是那么少。大部分的书功用仅限于占地方,每思及此,焉得不恨?  关于书,有一种军备竞赛原则。我的武库中有一万枚核弹头,是不是我真打算有朝一日把这些弹头一枚枚地甩出去?当然不是,除非我疯了。一般来说,有的书是坦克、飞机之类的常规装备,没准能用上,有的书却是买时就知道永远用不上,但还是要买,超级大国配备原子弹就像女人配备镶钻石的首饰,同样,有些书不买我就觉得委屈。  比如,我的柜子里有大批关于鸟类和航空器的图书,人家会以为我有鸿鹄之志,或者对鸟与飞的学问素有研究,实际上,我只认识常在窗口出现的麻雀、黑喜鹊和一只红喙乌鸦,至于飞的经历,我只坐过飞机,小时候有一次从二楼阳台往下跳还崴了脚,我也不知道苏-29和米格-27有什么不同。总之,我大概永远不会去读那些书,但是,它们千万不要被我看到,看到了我就没理智啦,鸟类图谱或飞机图录通常很贵,我会挖空钱包,买回来,放进书柜,从此再也不翻一下。  但我们真正爱着的恰恰是那些没用的书:  《亚洲古兵器图说》  《洛阳伽蓝记校注》  《维多利亚女王传》  《临床医学的诞生》  《游移的湖》  《云南相玉学》  《雷蒙·阿隆回忆录》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黄金草原》  《徐霞客游记》  《人的大地》  《傅科摆》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  《老北京的店铺招幌》  《上海洋场竹枝词》  《板桥杂记》  当然,除此之外,我的书柜里照例也会有《瓦尔登湖》、《圣经》、《神曲》、《卡夫卡全集》,等等,这些书是有用的,虽然我并不曾读,但把它们摆在这里可以让我获得一种安全感,就像出门带着身份证。否则你就想想吧,你居然没有一本《瓦尔登湖》!  其实我的《瓦尔登湖》是1982年的初版本,内容提要中写道: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因为厌恶资产阶级的物质文  明,独自在瓦尔登湖畔筑屋隐居,在劳动生活中思索人生、社  会等问题……  ——1982年距今近二十年,一本书二十年不读,也就不必读了。  假设有一天,被放于荒岛,只许带一本书,那么我会带上《东亚鸟类图志》,那时我就坐在树下,晒着太阳,一一辨认那些飞来飞去的鸟。  十 床  请原谅我谈到床,我的书房里没有床,但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书房里放一张床很有必要。它的功能是可以雄赳赳地从卧室摔门而出,再一脚踹开书房的门,不必为去哪儿睡觉心虚。我想已婚同志们对此都有充分的体会。  十 视听设备  很多书房里是有音响的,我没有。我听窗外的胡琴,也听车声,还有附近歌厅的小姐们下班时夜鸟归巢的尖笑。还经常有人在街上争吵,夜让他们口无遮拦,他们不知道有人在他们的头顶正抻着脖子看。有一度,楼下那家茶楼生意寂寥,两个穿中式裤褂的女孩子闲着,居然在马路中间跳绳,那是凌晨一点,听着哒哒的声音,夜变得点点滴滴。  我敬畏那些在写作或读书时听巴赫或莫扎特的人,我觉得他们白衣胜雪,玉树临风,也就是说他们又瘦又白,身体几乎抽象为精神。我希望我也能这么干,也许还能瘦身减肥,问题是我对音乐的欣赏水平最高也就到了王菲,我的心总能随着她的哼哼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这显然是看书不宜,写字也不宜。  所以,没有音响。但有过电视。我喜欢让电视无声地开着,我在电脑前工作。打出的字数差不多够一千了,如蒙大赦,赶快懒到沙发上,攥着遥控器,一个一个频道翻过来翻过去。和“知识分子”们一样,我也经常控诉电视,但谁都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可你总不能因此就闭住嘴不喘气。  看电视的主要问题是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很难收拾起心情回到电脑前,这让人有一种自甘堕落的罪孽感。为了证明自己依然是个上进的同志,我最终把电视搬到了另外的房间。  但有电视的日子是好的。蓦然回首,见那人或那群人在无声地哭、笑,在街上奔跑,在床上拥抱,一条鲨鱼张开血盆大口,一只鹰展翅滑翔……  十 书桌  30年代国破家亡,书生们投笔从戎,最坚强的理由是:天下之大,竟放不下一张书桌。到太平年月,书生的烦恼主要是房间之小,也放不下书桌。90年代初,我的一个朋友在他那间六平米的书房里对我说:“有朝一日,我要买一张六平米的书桌。”然后他就怀着这个宏伟理想出去奋斗了。现在他肯定已经有了六平米的桌子,他可以在上面睡觉、打滚儿,当然也可以大笔一挥,签合同。  显然,中国的读书人一直端着他那张书桌,寻寻觅觅,犹犹豫豫,凄凄惨惨戚戚。好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办法,就是取消书桌。我的书房里只有一张长不过四尺,宽约一尺五的老式琴桌,雕镂着鹿、鹤、云纹和松枝,繁缛而呆板的工艺风格透露着精疲力竭的末世趣味,应是晚清制品。这张琴桌正好只能放下电脑、键盘、鼠标、一杯茶和一个烟缸,也就是说,它成了一张电脑桌。  ——这不是书桌。要看书我可以坐在沙发上,要写字我就敲键盘,我为什么需要书桌?  十 ……  “……”是“等等、等等”的意思,指书房里难以归类的各种物品。书房是私人博物馆,而且那位收藏家通常看上去趣味混杂、随遇而安。比如,我的书房里就有仿均窑的大瓶和景德镇大瓶、根雕观音和澧陵的滴水观音,有来自古巴的格瓦拉烙画和来自巴黎的拿破仑铜画,有一只汉白玉羊和一只汉白玉鸭,几只真假不明的陶罐,一把铜茶壶和一只云南石瓶,北海渔船上的桅灯,一架飞机模型,是朋友在青岛机场所赠,一张羊皮上的唐卡,它来自甘南;还有一块据说花纹很像卡夫卡的石头,一根绿玉笛,插在青花大瓶里,一艘白瓷船,两只巴基斯坦铜瓶,几把藏刀,一头青铜怪兽……  这些物品被珍重地收藏。它们本身的价值可疑,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关公战秦琼式的古怪关系,它们之所以放在这里因为它们是个人生活的印迹。那些物品落满灰尘,但擦去灰尘,记忆犹新。  十 主人  书房当然有主人。书房是它的主人隐秘的舞台,是一个人的梦境,是他绝对虚假、绝对真实的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秘密书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