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

王忠明 编 中国青年
出版时间:

2005-9  

出版社:

中国青年  

作者:

王忠明 编  

页数:

272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以《星星点点》为名出版了“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之一后,不少朋友说他们特别喜欢其中的点评与问答。很显然,那“特别喜欢”言之恳切,说不上是对别的一概贬斥,但因其‘特别”,便有惟一性或排他性(连街上流行的通俗歌曲都唱‘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总不可能对此对彼都一样“特别”,否则也就无所谓“特别”了。而在本书中,作为支柱、主体,甚至根本性的,乃是名家们的主讲内容,要说“特别喜欢”,本当言此才是。那么,何以不然?莫非还是“看热闹”乎?!名家是一种稀缺资源,能那么源源不断地为“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所配置,实在幸甚矣哉!名家,亦可称之为一种广度,旷达、阔远,那灵性那智识那满腹经纶……使之目光四射、触类旁通,不仅辐射广,而且覆盖广,总能让近之者少一些目迷心盲。比如那晚请任继愈老先生亲临讲授,他是拄着拐杖来的。而联系人告诉说,前几个月第一次见他时,哪有拄拐杖这事?声音依然清朗,思辩依然广大,他说“只有关心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得到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还说“所谓历史的前进,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使之出现一个新的结果”……你听得出其中的底蕴、其中的积累、其中的风骨,然而终究已是八九十岁高龄了,谁能说这讲座不是其至尊气度的投影?甚至还多了一层驻留或铭记的意义呢?这样的名家、这样的主讲内容收放自如,心弛浮华之外,总能划亮尘世,给人以关怀与鼓舞,难道我们还不该怀有特别的谢忱或热忱吗?正如常人与常人之间有千差万别一样,名家们也各有不同的份量、不同的社会公认度。因此,在普遍应予的尊敬之外,倘有个别的追星般的迷恋亦无妨。比如张五常教授,纵然可以千般品评、万般论说,而一旦在现场直接面对,其气度、其敏锐、其功底、其透彻……形成一种近乎无敌的征服力,一般人大多得暗自掂量掂量姓甚名谁的。然而,例外总有,却由一位号称“跟踪”张教授由来已久、被其文字“整整激动了15年”的普通青年给出。在挤满听者的钓鱼台大酒店多功能厅里,他迫不及待地在问答时间第一位“发难”,而且直率得可爱。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张教授“卸责”,“否则,经济学不会是今天这个面貌”。他进而分析了两个很有道理的原因,言他人之未言,一针见血;更有甚者,最后竟毫不遮掩地直言说从最近连载的《经济解释》看,已“透出您有衰竭之相”。虽然友善,但真够狠的,哪有一点客气?然而,且看张教授答问也依然敏锐、透彻,没有一丝尴尬或不悦,反倒以率真对率真,说了不少动情话,成了那晚最有戏剧性的一幕,也成了系列讲座开办至今名家与听众能够并肩而翔的最动人的神来之笔。假如这是一种“热闹”,谁不爱看?甚至“特别喜欢”又何妨?名家,一般问不倒;倘能问倒,一定精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教授没有被问倒,尽管他夫人风趣地提示现场的听众“千万不要害羞,要非常放松,用非常随意的方式向他提问题。大家一定要在今晚让他度过‘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开讲第一人的刘吉教授没有被问倒,儒雅博学的熊光楷副总长没有被问倒,立论高远的许嘉璐副委员长没有被问倒,谨言慎语的史美伦副主席没有被问倒,才思超迈的姜昆、樊纲、林毅夫等名家都未曾被问倒。然而,这也一样精彩,能够被问或被答,即使均在“看热闹”的视野内,一来一去,多所涉猎,又落墨不多,读之快捷,时而如湖波荡漾,时而如火花撞射,未尝不可“特别喜欢”!更何况“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所有问答(包括点评)都基于名家们的长篇主讲,是由此延伸出来的。因此,赞赏或肯定前者,自然也在相当程度上赞赏或肯定了后者,只不过前者在用时简省、形式活泼等方面更具有争夺“眼球”、争夺注意力的比较优势罢了。尽管如此,作为本书即“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之二的序言结尾,我还是特别期待有更多的读者去“特别喜欢”名家们的主讲内容——那里浓缩着名家们经年历久、有的甚至是倾其终生的专门思考,展示着更为系统的独到探索或独创思想之美,成就着更大规模的人格形式,实乃世风浇漓之今日为神思煌跃或向往神思煌跃者们独自寄情的最佳处所——诚如每次讲座现场的听众不仅是“满的”,还要“满满的”一样。力图彻底摆脱愚昧、征战贫困的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更需要思想与思想者!

内容概要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套装共10册)(精装)》“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由原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于2001午9月创办,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与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至今已先后邀请四十余位中外名家就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表专题演讲。系列讲座每月举办两期,以经济学为主,涉及社会人文与启然科学各个领域,其宗旨是“激荡人们思考,而不足代替思考”。

书籍目录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1)》目录:晚间,7时半至9时半(序)/王忠明二十世纪标志性变化及其影响/刘吉二十一世纪的观念与思维创新/艾丰加入WTO与民营经济发展/董辅扔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蒋正华经济学:争论为何回归基础问题/刘伟哲学世界与企业家世界/周国平中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与企业发展机遇/王梦奎跨国公司与法人治理结构/[英]加里·德克斯WTO与制度变迁/茅于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张维迎不远的奥运,永远的北京/何振梁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交易成本分析/张五常市场的信息结构和技术冲击/[美]迈克尔·斯彭斯“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百期讲座目录《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2)》目录:不仅是“满的”,还要“满满的”(序)/王忠明体制和政策与需求和供给/张曙光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林义相我国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最新发展/熊光楷创造性思维与企业运作/姜 昆合约理论构架阐析/张五常自生能力、经济学和经济转型/林毅夫“崩溃论”与中国经济/樊纲跨国公司竞争力战略/[韩]李亨道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易 纲在“计划”中管理成长/范星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发展/史美伦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许嘉璐历史前进的动力/任继愈“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百期讲座目录《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3)》目录:相通(序)/王忠明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风险控制/吴晓灵从统计学看中国经济发展/邱晓华中国入世与经济全球化/龙永图知识经济与跨国经营战略/[美]卡伦·格利弗人世后的中国法律环境/江平中国企业发展战略新思维/钟朋荣二十一世纪世界趋势与中国经济/[法]拉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汤一介新东方创业之路及其社会价值体现/俞敏洪再圆香港“购物天堂”梦/刘长乐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于光远我的人生观与社会观/王蒙文化转型与竞争力/余秋雨“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百期讲座目录《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4)》目录:迷看秋色(序)/王忠明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力之根源/[加]石滋宜企业创新与核心竞争力/魏杰人的素质与企业竞争力/解思忠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与国家竞争力/王建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国企业竞争力/曾湘泉人世理念与产业竞争力/刘光溪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看知识创新管理/周光召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熊光楷企业文化与竞争力/王石风险投资、创业与竞争力/成思危现代传媒与企业竞争力/陈汉元中国式企业管理与经济全球化/曾仕强经济全球化最新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江小涓“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百期讲座目录《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5)》目录:奇崛之思(序)/王忠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经济/萧灼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工业化进程/金碚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冯 仑关于现代产权制度的若干问题/陈淮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世界光芒/潘承烈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周其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温铁军中国音乐文学的历史与发展/乔 羽从供应链到应变商务网络的转型/[德]海恩威治老舍文学的今日价值/舒乙全球化中的专业化经营与规模经济/海 闻从纳米技术的发展看科技人才全球化竞争/白春礼《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6)》《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7)》《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8)》《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9)》《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10)》

章节摘录

二、关于企业改革问题中国改革转入城市后,一直没有解决好企业改革的问题。1986年我写过一篇题为《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新构造》的文章,该文获当年“孙冶方经济学奖”。在该文中,我提出“企业改革单从企业着手肯定不行,必须跳出企业,从资产管理体制人手,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观点。一方面,以资产增值和收益来评价企业家的表现;另一方面,摈弃行政任命的办法,取而代之以竞争上岗和招聘的办法来培育企业经营者。国家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总局”,使其成为唯一对国有资产增值和收益负责的机构。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构在很多方面与我当年的设想非常接近,但在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在国有企业中虽已有少数副职采取了公开招聘的办法,但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还主要是依赖行政任免的手段。2004年出现了关于“国企产权”的大争论。其实,关于“管理层收购”(简称MBO)问题,许多人在几年前就做过研究,并先后提出过一些中肯的意见,但并未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反倒是郎咸平先生的“一家之言”激发了人们对“国资流失”的关注热情。不可否认,这一做法的真实动机值得商榷,但事情发展到今天,我认为众人关注郎咸平言论这件事对国企产权改革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把观点讲得特别偏激或哗众取宠,就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果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即使写出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报告,也几乎没什么社会影响。关于这场争论,真正展开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MBO,对此,我始终认为,“MBO不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在西方基本上没有MBO,MBO成为一个风潮只出现在中国,而且仅出现在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都没有MBO的成长空间。现在中国在此问题上已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国企经营者的待遇被严格加以控制,比如不能超过职工的12倍,这样的待遇对于掌管着上千亿资产的国有企业而言,不要说吸引一流人才,甚至连二流、三流都吸引不到。再加上行政化的管理及考核方法与国际水平差距太远,连最基本的权利和责任都没有理清。而另一方面却为国企经营者开启了另一扇门——MBO,管理者可以把股权买过来。对此,我做过相当多的研究,并认清一个规律,即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就是要求管理者向所有者负责,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在本质上就是管理层和资本的一种结合。举个例子,杰克.威尔奇是全球第一CEO,他为何没有通过融资途径购买通用电气(GE)的股权,且在他退休时连过高的待遇和几万美元的橄榄球球票还要吐出来?其原因在于利益范围规范得非常清楚,这就是现代产权制度。假如让他收购GE,他的行为也会变得与原来不同,因为他有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而使他的聪明才智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杰克。威尔奇是天才的CEO,等到60岁时人们才认识到他是全球第一CEO。这时,他的生活已非常奢侈(他会花去股东几十万美元坐专机看一场橄榄球)。60多岁的他也很难再做出原来的工作业绩,又面临着退休的问题,如果没有天才的子女继承他的事业,他也要再找职业经理人。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MB0有一个自我否定的逻辑,小企业中没有MBO的空间,所有者自己进行管理;大企业也没有MBO的必要,通过一套严格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加以约束就可以了,而中国现在却搞了违反企业改革方向的MBO。那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还要不要进行呢?国有资产会不会有所流失呢?我认为这并非问题争论的焦点。国企产权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的进程在考虑公平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效率,两者永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平衡产物。犹如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主要不在于中国人太有钱,普通中国人的所谓有钱比起李嘉诚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之所以显得那么大,主要原因还在于城市人跟农村人的差距太大,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城市人都需要做出比较大的牺牲。同样如此,国企改革的问题永远是辩证的,既要讲究公平又要讲究效率,既要坚持改革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键是国有出资人这样的管理制度行不行?有人说,国资委是“出资人”,但我看至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出资人”。现在国资委这样的管理体系还面临着众多的我们根本没有回答的问题——关键就是现代产权改革。作为“出资人”,在座的无论哪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所拥有的权力都比国资委大很多倍。即便这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制环境比较差的国度,民营企业的财产还不一定能看好,稍不注意也可能被别人盗走。所以,国企产权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现有的出资人制度。许多人几乎一致认为“政府可以退,企业可以不退,可以用经纪人制度把企业搞好”,对此我绝不相信。即使在西方企业管理体制中,所有者也一定不能少。如果李嘉诚自己在家睡大觉,指望仅靠经理人就能将企业搞好,这样的事情绝无仅有。所有者永远不能缺位,你不能指望靠别人打工就会帮你把一切事情做好。不但国企不行,私企也做不到。最近,“中航油事件”暴露了现有国资管理体制所面临的困境。“中航油”由小到大,代表了国企的一面旗帜,而负责人陈久霖为了给自己创造期货业绩,才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这反映了现有企业制度的一个特点——只要你做好一个企业,你便成为名企业家,在没有把企业彻底搞坏之前,基本上没人能够制约你。也许陈久霖的上级早就发现了问题,但动不了他,因为他可能有更硬的后台。现在出了问题,向控股公司汇报,控股公司试图挽救,将其大股东的股份卖掉一部分帮助他渡过难关。在中国这是大股东行为,非但不违法,而且为上市公司牺牲的大股东还比较优秀。殊不知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环境里,这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实,这件事情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折射出一个非常大的政治背景,“中航油”拥有燃油垄断进口权,如果不救就会被别人用低价收购,等于将“中航油”拱手相让送给外国人。再者,“中航油”的破产必然要影响国际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信心也是一个沉重打击,如果每一次稍微折价2%,可能使几十亿化为泡影。到底是要芝麻,还是要西瓜,就变成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目前,由“中航油”控股股东组成的“特别工作组”正在新加坡想方设法救助这个企业,但这一事件却反映了现有的出资人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虽然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一步还远远不够。试图通过这样一种体制来搞好国企产权改革,一定会有问题。这才是“产权改革”大争论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惜的是2004年的争论现已偃旗息鼓,而直到争论结束之时应该大论特论的本质性问题却还未提出来。为什么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挑起这么大的论争,而真正该讨论的问题还没讨论就结束了,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编辑推荐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套装共10册)(精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