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臧克家回忆录

臧克家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臧克家  

页数:

431  

字数:

3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臧老亲身参加过1927年的大革命,长期从事抗日战争的文化宣传工作,为民族解放而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黑暗,以笔作枪,大写政治讽刺诗。他紧跟时代步伐,面向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命运,把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劳动人民引入诗中。他的早期诗作,侧重抒写旧中国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挣扎与抗争,着力揭露、抨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凶恶残暴与腐败黑暗,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对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以及对光明前途的热烈渴望。解放后,诗人将忧国忧民的一腔激情,化为爱国爱民的热情诗篇,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党,赞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的诗,既有饱含血泪的低吟,又有满怀豪情的高歌,通过诗人的独特感受,反映了由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从社会心灵的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饱受苦难、奋起反抗、终获解放的历史进程,闪耀着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光芒,如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欢呼集》等。因此,有诗论家称臧老的诗是“一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编年诗史”(汪锡铨),是“一部20世纪的中国历史”(王昌定),堪称确论。
在古今中外文化不断撞击的80余年新诗史中,臧老不为西化之风所动摇,也不为复古之潮所干扰,既借鉴外国诗歌的有益经验,又着力发扬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民谣的优良传统,还吸收“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艺术营养,广收博采,融会贯通,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化新诗。恰如陈良运所说:“他的诗中国味特别足……是确确实实地彻里彻外地中国化了、民族化了的中国新诗。……是中国新诗民族化最突出的典范,或者说是最早树立的典范。”臧老的诗,意象鲜活丰富,手法多姿多彩,技巧娴熟精美,语言新奇精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朴素、谨严、凝练、含蓄。他为我国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健康发展和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臧老既是独具风格的诗人,又是卓有建树的诗论家。几十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而且也在理论上,孜孜不倦地探索我国新诗的发展道路。他创作经验丰富,深谙诗中三昧;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他的诗学理论,既有别于一般学者,又不同于普通专家,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是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是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其诗论具有独立的美学体系和特殊的理论架构,概略说来,主要就是:入于生活、出于生活的诗源论,博大雄健现实美的本体论,含蓄凝练艺术美的创作论,人品诗品相统一的诗人论,诗益人生、有补于世的诗用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论,广收博采、继承创新的因革论,标举真善美三原则的作品论,都具有不同凡俗的进步品格。
臧老最早发表的处女作,既不是诗歌,也不是诗论,而是散文。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乱莠集》。此后,散文与诗歌创作同步进行。他一手写诗,一手为文。臧老自言:“诗与散文平分秋色”。有人说他“散文与诗一样美”(封敏)。也有人说他“文胜于诗”(郭冬)。其实,他的诗歌与散文前后各有擅场。如果说,臧老的诗歌高峰屹立于解放前,诗名掩了文名;那么,臧老的散文高峰则突起于解放后,文质胜过诗质。愈到老年,他的散文创作数量愈多,质量愈精,影响愈大。而且,他的散文带有诗人不同寻常的个性风采,因为他的“气质、情愫、志趣”,“都是属于诗的”,所以他的散文别具一种诗的特质、诗的情趣;情韵美、诗境美、蕴藉美、精炼美、文采美。许多散文精品如《炉火》、《镜泊湖》、《书的故事》等等,更是至情至性,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让人悄焉动容。
臧老的古典诗文鉴赏和毛泽东诗词研究,也取得了骄人成就。由于古今诗人心有灵犀,旷世相通,加以臧老创作甘苦备尝,对于古人的创作心态和艺术感觉容易心领神会,因而他的古典诗文鉴赏多有诗人的灵气,而无学究的腐气,能够揭示出一般学者难以体悟的艺术真谛,阐幽发微,多有心得,引导读者进入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妙境。同样道理,他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也是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不仅开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先河,而且成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权威之一。

作者简介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毕业。后任山东临清中学教员,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

书籍目录

我的诗生活生活和诗的历程 ——续《我的诗生活》诗与生活青岛解放我重来十六小时以内我与《诗刊》书的故事我的健康观我和孩子称名忆旧容 ——记笔管胡同七号旧居我爱雨天我的“南书房”泰山脚下诗碑林孔庙·孔府·孔林 ——曲阜三日游感印夜读记快我在想什么干什么老哥哥我的先生闻一多陈毅同志与诗老舍永在得识郭老五十年 ——怀念郭沫若同志剑三今何在?抬头看手迹 低头思故人 ——追忆何其芳同志往事忆来多 ——沉痛悼念茅盾先生我亡书,我得之 ——喜《死水》、《烙印》联翩归来冰心同志,祝你健康!朴素衣裳常在眼 ——记羡林苦尽甜来人倍忙 ——雪天忆寿彝春色满西郊,提笔问忙闲 ——忆广铭昆仑飞雪到眉梢 ——记叶圣陶先生五十二年友情长 ——追记伯箫同志一个勤奋乐观的人 ——悼健吾同志……


编辑推荐

  生于1905年的臧老,年近期颐,德高望重,是我国现当代硕果仅存的“诗坛泰斗”。他从1923年学写新诗,至今已有80年的创作历程。时间之长,成果之富,无人可比。正如吴奔星所说:“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差无几,几乎可以说他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1933年他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旋即得到前辈文坛巨匠闻一多、茅盾、老舍、朱自清等的推许和赞誉,一举成名,蜚声诗坛。谷牧称赞他“一生献给了诗的王国”;张光年说他“从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战士”,可谓知人。他既以诗歌为生命,又以生命为诗歌,始终执著地追求艺术,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革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不改初衷,并且与时俱进,老而弥坚。他是中国新诗少数几位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臧克家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