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论语

孔健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孔健  

页数:

182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的物质比2000多年前要繁荣很多,我们的科技也非常发达,但我们很多人却生活得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迷惑,心灵没有宁静的幸福感。  现代生活给了我们一个舞台,我们每天早晨要穿上职业装,拎起公文包,放好名片,这是不是就去做表演呢?但是每天回到家里,我们的心事、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下的压力、自己何去何从的困惑,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知道。  孔子活在2500多年前,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仁爱”。“仁”字的结构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二”,他的基本意思是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成一种仁爱的态度,仁爱的态度就是教人在社会之中怎样和他人达成一种美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关系。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要怎么样做,“仁爱”才算是做到呢?  孔子说:“很简单,只要你做到了五个方面,那么仁爱基本上就做到了。”  孔子说的“仁爱”的第一个方面是恭则不侮。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对别人如果毕恭毕敬,有一个很美好的态度,别人也不会轻易来欺负你,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严,那么就对别人尽量地友善。  我想这是东方文化共有的传统。在日本,这种恭敬做得是很好的,恭敬不仅是古代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态度,它也活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恭敬的、友好的。他人的脸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别人笑,别人也对你和善,你对别人狠、发怒,别人对你可能也是怒目而视。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二方面叫做宽则得众。就是说你对别人越宽容,你就会拥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三方面是信则人任焉。即一个人守信誉,说话办事都有信誉,那么社会上好的机遇,都会给这样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有些人可能有非常好的专业技能,另外一些人他虽然技术上不那么出众,但办事很认真很老实,有信誉。在竞争中一定是有信誉的人比单纯有技巧的人会走得更远,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用心灵去认真工作、待人的人,会比那些用脑子,用很多的技巧跟人相处的人走得更长久。  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信誉,没有智慧,他的工作就会没有效率,所以孔子讲的“仁爱”的第四方面是敏则有功。“敏”是敏锐的“敏”字,就是说除了信誉,还要用智慧去提升效率,这就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就会建功立业,做出好的成果来。  一个真正敏锐有智慧的人,会在现实中发现各式各样的机遇,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最先发现那些最有利的因素,把坏事情迅速变好。即人在失败中可以发现更好的机遇。对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来讲,生活不会完全听从我们的意愿的摆布,我们可能遇到风浪,打碎了罐子,但我们可不可以把碎罐子变为马赛克,换来新的价值呢?这就需要敏锐。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五方面是惠则足以使人。“惠”是恩惠的“惠”,这是说给一般做领导人听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要用一种慈善的、恩惠的心对待他的每一位下属,在精神价值上去肯定每一个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上去跟每一个人分享,这样才足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别人为他所使用。谁有这样的心,别人就会忠于他,才会愿意被他使用。  孔子所说的仁爱很难做到吗?如果你把这五点中的每一点都做到了,那么就是把仁爱完全融人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  孔子说的“仁爱”的五个方面,每句话都有一个核心的字。  第一个字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对别人毕恭毕敬,就会保持生命的尊严;第二个字是“宽”,越能宽容他人,就能获得更多人的爱和支持;第三个字是“信”,谁有信誉,做事守诺言,谁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一帆风顺;第四个字是“敏”,谁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劳动效率,就会在世界上建功立业;第五个字是“惠”,一个团队的领导用恩惠之心去面对他的每一个员工、下属,他就能够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怎样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  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与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它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内容概要

  《新论语:中国人的心灵药方》用中英日韩语编译出版。作者以中日两种语言写作和演讲,被媒体誉为“中国文化演讲大师”、“孔学传播大师”。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学者范敬宜、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日本软银金融集团总裁北尾吉孝、百度总裁李彦宏、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等数位名人倾情推荐。

作者简介

  孔健,作家,孔子学研究者,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  195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1985年赴日本留学,获新闻学博士。  现任:中国巨龙新闻集团总编辑、中国画报日文版总编辑、NPO法人日中经贸促进协会理事长、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日本软银金融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天下第一家》、《孔子的人生之道》、《孔子的处世之道》、《孔子的管理之道》等、日、韩文著作有:《新论语学》、《新孔子演义》、《儒教和日本人》、《日本人永远不懂中国人》等70余本,并首次将《论语》用中英日韩语编译出版。作者以中日两种语言写作和演讲,被媒体誉为“中国文化演讲大师”、“孔学传播大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论语》——我们的中药良方《论语》——人类的大学问《论语》是人世之人为人类所编写的书《论语》是东南亚的共通语《论语》为何能让国家充满活力一部《论语》平天下《论语》,华侨的支柱21世纪是“仁”即“你与我”的时代孔子的“恕”与“五伦”“天”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第二章 伟大的凡人孔子的真实面目所谓圣人君子就是“完美无缺之人”孔子是“野合之子”超越葬礼的专家作为教育者“而立”与老子相见,悟出了自己的道路孔子与老子共存的中国之家四十虽惑,志于政治将屈辱作为动力不断磨炼自己的孔子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的孔子50岁时终于实现夙愿成为政治家对君主彻底失望,主动请辞失意与流浪的旅程孔子也过不了美人关?被南子愚弄六十之后放弃从政3000弟子追随的晚年第三章 完善自我仁之道《论语》的最终目标在于“仁”“关怀之心”便是“仁”仁就是为他人谋求幸福与利益仁者会将利益回报社会求仁的态度便是修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与人接触就不能爱人舍己救人,仁的最高境界仁者不怒而长寿政治家之仁,始于正其身失去“仁”则难以立国恐怖主义极端不仁第四章 支撑仁的信与义判断人性的标准——信“信”源于中国人的思想根本——“性善说”人通过发出语言而产生“信”比起军队和粮食,信用更为重要“信”的确认要通过观察眼睛用之则行生活在“信”之中的3000万华侨立身处世的真正意思经常检查12种“信”实践人间正道——“义”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第五章 渔痘病态日本的智慧:礼不知礼,无以立也“礼”相当于交通规则礼的要诀是“让”“和”“敬”“礼之用和为贵”让的重要性没有尊敬就没有礼“虚礼”和“礼”的区别“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有九思——有关仁的全面清单第六章 孔子真经——儒教圣典孔子真经序语天人至理篇人义中乘篇礼达太和篇崇智善乘篇信通致理篇运廉普化篇明耻道释篇运勇达德篇忠序运化篇孝大运极篇守平修圆满道化孕育篇第七章 孔子一日一言(精选)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一月十二月附录孔子年谱、家谱简介孔子生平我对孔家家谱的了解孔氏祖训箴规孔氏行辈表字关于我自己

章节摘录

  作为教育者“而立”  孔子做出上述决定的两年后,也就是在他17岁时,年仅30岁出头的母亲征在也去世了。当时,孔子已经掌握了许多礼仪的知识和技能,即使孤身一人也完全可以活下去。  他在19岁时结婚了。  他的妻子是宋人亓官氏之女。20岁时,他的第一个孩子鲤出生了。这时他当上委吏。相当于仓库管理员。之后在21岁时当上了乘田,也就是牧场管理员。他就这样做着公务员的工作,一边养活妻儿,一边更加努力“志于学”,脚踏实地地学习礼制和历史等知识。  由于没有学校,当时的学习方法普遍是请来堪称人师的人,与之进行一对一的私人教育。然而,贫寒的孔子并没有聘请专业老师的财力,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提着肉干作为谢礼,上门向人请教学问。  不久之后,他的博学与仁德逐渐变得广为人知。当然,孔子所追求的学问并非是指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树立仁德,因此,他必然会走上教育者的道路。  作为一个教育者,他开办了私塾,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在此之前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而孔子却希望让平民也能接受教育。他从不拒绝那些像他过去那样以肉干作为学费的人们,任何人都可以聆听孔子的教海。无论从方法还是历史来说,这一做法都是划时代的创举。  孔子的私塾逐渐有了名气,就连上流社会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听说孔子这个人无论在学问还是见识方面都很厉害”。如此一来,教子心切的父母都把孩子送来学习,想学习知识的年轻人也络绎不绝,孔子就这样作为一位活跃的教育者迎来了他的30岁。此为“三十而立”。  大家可能会认为这个“立”是“独立”的意思,其实真正的意思恐怕应该是:“我到了30岁,才具备了勇往直前做一番事业的自信”。  换而言之,我认为他是在拥有了决心作为教育者从事一辈子教育事业、教育活动的这种自信的基础之上,变得能够对事情做出决断了。  事实上,30岁之时,孔子开始接收了第1个弟子。此后的弟子中既有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有比自己年轻的人。比如说,一个有名的弟子叫颜回,而他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弟子。  颜路的年纪几乎可以做孔子的父亲了。而与此相对的,后来追随孔子长达40年之久的子路则比孔子小9岁,当时是一个20刚出头的年轻人。就这样,孔子不断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弟子。作为教育者的孔子获得独立的年龄正好是30岁。  “男子到了30岁,就必须具备创立一番事业的才干”。  “三十而立”这句话中也包含着上述意思。  与老子相见,悟出了自己的道路  然而,求知欲旺盛的孔子想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于是,他决定去找居住在洛阳的一位精通古今学问的思想家——老子。此时,孔子34岁。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老子,一听这个名字感觉就是个老人,似乎当时已经年过七旬。比孔子年长30岁以上。  老子当时担任东周国内的守藏吏,大概相当于保管公文的图书馆馆长。  不远千里而来的孔子在洛阳附近碰到一位骑牛的老人,上前向他问路。令孔子感到奇怪的是这个老人竞倒骑着牛。其实孔子后来才知道。这个人便是老子。  为什么要倒骑牛呢,简而言之,斟为他是个怪人。他的思想与别人都小同。  老子认为孔子还只是个年轻傲慢的家伙,似乎什么也不懂。所以当孔子提出想面见时,他回答说:“现在无暇相见。一个月后才有时间见面,而这一期间你先在洛阳学习吧。”  孔子毫不恼怒,来到洛阳的图书馆,把馆中收藏的礼乐文书全都翻阅学习了一遍。  这样过了一个月,他终下见到了老子。老子不仅回答了孔子的问题,还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教给他许多东西。最终,他还是被孔子虔诚的态度和求知欲所打动了。  不久后孔子回到了东周,弟子问“老子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他这样回答道:  “我知道鸟会飞、鱼会游、动物会跑。走兽可以用网捕捉;游鱼可以用钓钩捕捉;飞禽可以用弓箭射落。但是如果遇到龙,我不能乘风腾云上天,根本无法捕捉。我见到了老子,他就像是龙一样的人物。”  孔子是如此佩服老子。而在思想观念上却是相互有所排斥的,因为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迥然不同。  老子的思想根源是“无”和“空”。万物始于“无”。大自然原本也来源于一切皆无。在无之中产生了“有”。有句话叫“无有相生”,人类本来也是“无”。在母亲的体内诞生了有,死后又回归到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思想。老子对人生所持的是一种消极、虚无的态度。因此,世间之事皆与自己无关。自己不会行走于众人所走的大道,而足选择走小道。倒骑牛背便是这种做法。逃避世问纷繁的交际,过种隐遁的生活,这才是老子的理想。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常识,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论语,让它成为人生的哲学。  ——福田康夫 前日本首相(在接见孔健时的感言)  儒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是一条维系世界优秀文化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深刻恒久的心灵力量。  ——季羡林 著名国学大师、北科中国国学院名誉院长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生活需要大智慧,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该书魅力无男,是本好书。  ——范敬宜 著名学者  新论语 的出版,我想是跨越宗教和时代的,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穷。  ——才力民 山东省副省长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积极地去吸收论语的思想。新论语的提法很好,我们的时代需要传承精髓,更需要切合实际。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长  孔健不愧是“孔学传播大师”,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发觉孔子、儒学、论语的真实魅力和深刻内涵。  ——北尾吉孝 日本软银金融集团总裁  中国儒家的思想,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它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于丹 教授


编辑推荐

  与孔子第七十五代直系孙孔健一起解读《论语》,为在人生、职场打拼中困惑焦虑的现代人,开出一剂滋养心灵的“药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论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