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典
1970-1
徐宪江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01出版)
徐宪江
中国历史是一幅由辉煌与灿烂、黯淡与晦涩共同绘成的巨幅画卷。在纵横数万里的华夏大地上,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拼搏奋进五千年,为我们展现了数不胜数的精彩绝伦的人生故事,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历史奇迹,最终谱写了世界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华夏文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仅有必要了解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更有必要了解华夏文明的形成与传承。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所说:“唯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因此可以说,了解本民族的历史知识,深刻认识本民族所经历的光辉岁月与所遭受的苦难,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必修课。基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华史典》一书,全书以正史为准,不事戏说,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始自开天辟地,止于清帝溥仪逊位的中国古代史娓娓道来,让读者一书在手,在轻松阅读中深入了解古代历史知识,将五千年史实尽收眼底。在编排上,本书没有以往历史书籍的长篇赘述,也没有专业课程的晦涩难懂,而是选取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且颇有阅读趣味性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以短小的篇幅将其叙述清楚完整,使读者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书中选取的史实都各自独立成篇,便于读者仔细阅读与连续阅读,不会使人在阅读中途被打断而产生烦恼,从而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阅读历史不仅能够使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取有助于未来人生的教益。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揭示读史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仅接受了四年小学教育,但是他却通过研读中国历史而充盈了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得聪明而有智慧,成为有“经营之神”、“用人的魔鬼”之称的企业家,最终创立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本书也希望读者在阅读历史知识,了解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的同时,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完善我们的人生。因此,不论正在孜孜求学的青少年,还是为生活忙碌的上班族,本书都应是“不可无一”的普罗大众的读物。当然,由于史实的众多与编者知识和能力的浅薄,书中难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纰漏,在此也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中华史典(权威珍藏版)》是“不可无一”的普罗大众的读物。阅读历史不仅能够使我们丰富知识、充实头脑,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取有助于人生的教益。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揭示读史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仅接受了四年小学教育,但是他却通过研读中国历史而充盈了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得聪明而有智慧,成为有“经营之神”、“用人的魔鬼”之称的企业家,最终创立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华史典(权威珍藏版)》、了解中国历史知识的同时,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完善我们的人生。
史前·夏商周政事要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三皇五帝黄帝统一天下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夏启家天下后羿乱夏少康中兴夏桀暴虐无度成汤建立商朝伊尹放逐太甲盘庚迁都武丁治国商纣暴虐炮烙之刑与酒林肉池文王被拘菱里姜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管蔡乱政周初分封天下成康之治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宣王中兴烽火戏诸侯东周伊始周郑交质楚君自封为王管仲相齐齐桓公称霸好鹤亡国桓公饿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晋文公称霸弦高“犒师”秦穆公称霸问鼎中原鲁三分公室赵氏孤儿向戌弭兵崔杼弑其君子产相郑楚平王娶媳逐世子专诸刺王僚伍子胥鞭尸申包胥泣秦廷夫差伐越卧薪尝胆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韩国灭掉郑国吴起楚国变法邹忌相齐商鞅变法燕国子之之乱宋国自寻灭亡燕昭王黄金台纳贤胡服骑射战国七雄范雎相秦秦灭东周战国四公子吕不韦奇货可居李斯相秦,韩非惨死荆轲刺秦王沙场鏖兵炎黄相争黄帝战蚩尤三帝战共工尧攻骥兜尧舜禹攻三苗启征有扈鸣条之战武丁征伐牧野之战绵葛之战曹刿长勺败齐师假途灭虢齐桓公称霸战宋襄公假仁失众晋文公退避三舍秦晋崤之战阖闾柏举破楚军荀林父纵属亡师晋楚鄢陵之战诸侯同心攻齐国智伯决水灌晋阳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函谷关之战乐毅伐齐即墨“火牛”战白起长平坑杀赵卒李牧雁门破匈奴经济纵横国人与野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燕灭冉魏吕光攻打西秦刘裕进击桓玄之战刘裕灭南燕统万城之战字文泰潼关败高欢经济纵横曹魏两淮屯田太和五铢钱蜀锦占田、课田和户调法部曲的出现晋朝按口税米制度刘宋钱币改革北魏实行均田制僧祗佛图隶户文化艺术诸葛亮《出师表》书法名家钟繇作家、医学家皇甫谧大文学家张华竹林七贤《广陵散》李密《陈情表》陆机与陆云潘岳“悼亡诗”洛阳纸贵《三国志》清谈与玄学《华阳国志》葛洪东晋书法名家“二王”靖节先生陶渊明王嘉与《拾遗记》《世说新语》诗人谢灵运沈约与任防鲍照庾信陶弘景范缜与《神灭论》《昭明文选》“永明体”诗人六朝四大画家刘勰与《文心雕龙》钟嵘与《诗品》达摩面壁与少林寺江郎才尽魏碑云冈、龙门石窟郦道元与《水经注》魏收著《魏书》南北朝民歌《玉树后庭花》《洛阳伽蓝记》典章制度九品中正制石勒兴学司马睿立太学江南土断制胡汉分治政策士族与庶族《元嘉历》征贤士定律令北魏九品混通制宗主督护制北周六官总管府府兵制《北魏律》《北齐律》薛道衡编《典言》科技博览《九章算术》大发明家马钧五石散风靡魏晋西晋青瓷工艺南朝灌钢法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多面手”祖冲之民族外交朱士行西域求法昙柯迦罗入魏译经书康泰、朱应访扶南支谦、康僧会译经传佛法《大孔雀明王神咒》传入佛教传入朝鲜与朝鲜半岛各国的交往法显游天竺佛教传入日本隋·唐政事要闻杨坚称帝建隋隋统一全国杨素督造仁寿宫太子杨勇被废禁绝谶纬杨广弑父夺位杀兄杨广营建东宫杨广数次游江都京杭大运河建国门事件杨玄感起兵瓦岗寨起义李渊起兵反隋宇文化及称帝李渊称帝建唐朝王世充称帝窦建德称帝少林寺僧助唐军玄武门之变凌烟阁功臣图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之治长孙皇后魏徵极谏房谋杜断唐太宗纵囚归狱李世民托孤武则天封后长孙无忌之死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则天废唐中宗徐敬业讨武嬖武则天称帝建周上官婉儿酷刑“请君入瓮”狄仁杰被诬谋反面首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辟武三思杀五王贞观遗风韦皇后垂帘听政太子起兵被杀韦后毒死中宗李显李隆基登基称帝李隆基屠灭太平公主姚崇十议“有脚阳春”宋瑕开元盛世李隆基夺太子妃杨玉环韩休、张九龄相继罢相李林甫口蜜腹剑安史之乱高仙芝抗命被斩颜杲卿、颜真卿抗敌马嵬坡兵变李亨灵武称帝安庆绪杀父安禄山郭子仪回纥借兵藩镇割据两税法改革泾原兵变,朱洮称帝宦官掌禁军永贞革新韩愈谏迎佛骨被贬甘露之变唐武宗灭佛牛李党争“小太宗”唐宣宗唐懿宗迎佛骨黄巢起义朱全忠立李祚为帝沙场鏖兵隋灭陈之战杨素平江南隋文帝攻高丽隋击契丹隋击土谷浑隋炀帝三征高丽刘黑闼起兵反唐柏壁之战李孝恭讨伐辅公柘李靖大败突厥李靖征讨土谷浑侯君集灭高昌李世民征高丽唐灭薛延陀苏定方大破西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裴行俭荡平突厥张孝嵩威震西域李神大破契丹哥舒翰攻克吐蕃石堡城张巡守睢阳郭子仪单骑退兵李想雪夜入蔡州黄巢重夺长安李克用讨伐黄巢朱温、李克用战河东经济纵横均田制隋代赋税制隋置仓窖隋更铸五铢钱开元通宝唐租庸调法夜市的出现邸店和柜坊唐代飞钱地税与户税青苗地头钱盐铁转运使官户、土户、杂户与括户隋唐寺院经济国际大都市长安唐代长安巨富国际著名商埠广州新兴商业城市杭州越窑与邢窑文化艺术《颜氏家训》杨广的诗才隋代的佛雕艺术隋代绘画艺术隋唐乐舞艺术唐太宗与唐诗宗室画家李思训《五经正义》学者颜师古房玄龄修《晋书》姚思廉撰梁、陈二书李百药修《北齐书》《隋书》的编修令狐德菜修《周书》开一代风气的陈子昂初唐四杰书法名家智永初唐四大家阎立本《南史》与《北史》《大唐西域记》刘知己撰《史通》唐设教坊霓裳羽衣舞宰相诗人张九龄摩诘诗人王维六祖慧能“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雄”岑参“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与茶文化颜筋柳骨寒山拾得新乐府运动元白“诗豪”刘禹锡古文运动郊寒岛瘦小李杜“诗鬼”李贺词的发端王玢雕印《金刚经》《通典》唐三彩的陶瓷艺术周防“仕女图”乐山大佛典章制度三省六部制杨坚改革兵制隋颁布《开皇律》李世民开文学馆科举制度唐朝户籍法国子监、弘文馆与崇文馆南衙北司唐太宗更改《武德律》李世民建官修史制《唐律疏议》诏行“十二条”颁行“南选法”武则天置右肃政台颁行“垂拱格式”武则天初开武举武则天重开屠禁六军与飞骑唐设节度使十道按察使玄宗设侍读官字文融检括逃户《大唐开元礼》翰林院与翰林学士院观军容使宣抚使与安抚使经略使与招讨使枢密使宦官监军《唐六典》进士停考诗赋唐代太医署科技博览隋代三大建筑家李春与赵州桥《诸病源候论》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疗本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武成殿浑天仪唐代铜镜技术发达雕版印刷术灌溉工具筒车乾陵大雁塔布达拉宫民族外交日本派使者入隋隋与流求互通安西、北庭督护府大食遣使者入长安中国工匠入大食唐与朝鲜的往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天求经《老子》译为梵文日本遣唐使金城公主和蕃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一唐封皮罗阁为云南王鉴真东渡日本阿倍仲麻吕卒于长安咸安公主入回纥南诏与唐结盟长庆会盟外国宗教的传入五代~元政事要闻五代十国朱温称帝建后梁钱锣受封为吴越王李存勖建后唐后唐灭后梁“儿皇帝”石敬瑭徐知诰称帝建南唐刘知远称帝建后汉刘崇称帝建北汉后周郭威改革柴荣继后周皇位冯道五朝为官北汉“儿皇帝”刘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斧声烛影宋太宗求贤南唐后主李煜半部《论语》治天下杨继业被俘,绝食而亡王小波、李顺起义名相寇准庆历新政侬智高起事包拯权知开封府王安石上万言书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司马光“元祜更化”新党反击旧党蔡京专政水泊梁山起义方腊起义李纲守东京靖康之变赵构称帝南迁刘豫建大齐国李纲罢相钟相、杨幺起义岳飞抗金秦桧任南宋宰相“十二道金牌”诏还岳飞岳飞死于“莫须有”高宗禅位宋孝宗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史弥远专权贾似道乱政文天祥宁死不屈陆秀夫抱幼帝投海耶律阿保机称契丹主“天皇帝”与“地皇后”燕云十六州萧太后辽国重臣韩德让重元叛乱张孝杰擅辽权完颜阿骨打攻陷黄龙府辽天祚帝被俘国亡北辽与西辽的建立元昊称帝建西夏西夏初年的改革元昊之死西夏母党擅政西夏惠宗复位梁氏专权终结蒙古灭西夏完颜阿骨打建金国金熙宗改革金熙宗遇刺完颜亮迁都和改革全真教哀宗自杀,金亡成吉思汗耶律楚材窝阔台继位元宪宗蒙哥西北诸王的叛乱忽必烈称帝建元四等人图帖睦尔篡位伯颜专政元脱脱改革方国珍被逼起义白莲教起义红巾军建“天完”政权张士诚称王建大周刘福通迎立韩林儿朱元璋渐掌兵权陈友谅建大汉国朱元璋北伐陷大都灭元沙场鏖兵高平之战后周攻南唐之战柴荣北伐征辽宋灭后蜀之战宋太祖征北汉潘美统兵平南汉宋灭南唐宋太宗灭北汉雍熙之战好川水之战永乐城之战宗泽抗金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韩世忠大败金军岳飞收复襄阳六郡郾城大战岳飞征剿杨幺采石之战蒙古西征欧洲孟珙卫国余玢四川抗蒙钓鱼城之战崖山海战蒙古东征日本忽必烈征爪哇经济纵横郭威罢营田废租牛课柴荣下令均定田租修治漕运四渠榷场宋代刺绣宋锦淳化元宝范仲淹筑海堰宋代的专卖北宋修灵渠草市与墟市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最早的纸币——交子五大名窑南宋修改役法南宋大修圩田西夏钱币使臣贸易茶马互市猛安谋克的迁徙元朝中统钞元代官田与私田元代开凿通惠河高利贷盛行疏浚镇江漕河与练湖元代官窑与民窑贾鲁治理黄河文化艺术五代词的兴盛《花间集》《韭花帖》《旧唐书》《九经》刻版五代人物画花鸟画黄徐流派五代山水画四大家王禹俑与诗文革新运动新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北宋诗人林逋奉旨填词柳三变“三苏”父子苏门四学士庶人与奴隶井田制先秦租税先秦力役众工徒庸军赋都江堰郑国渠采桑养蚕缫丝商业的起源鲁国“初税亩”鲁国“作丘甲”文化艺术仓颉造字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甲骨文钟鼎文巫史文化五行之说“六艺”礼教河图洛书先秦的学校《易经》与《易传》《尚书》编修《诗经》删订百家争鸣儒家学派无为老庄墨家学说兵圣孙武法家学派纵横家阴阳家农家杂家思想与《吕氏春秋》白马非马孟母三迁《春秋》与春秋三传屈原与楚辞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典章制度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原始社会婚姻制度最早的执法官皋陶夏朝的《禹刑》周穆王制定《吕刑》明德慎罚刑书与刑鼎宋词的鼎盛李清照周敦颐与理学道学陈抟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寰宇记》《太宗实录》《广韵》《集韵》《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朝国史》《资治通鉴》宋代四大刻书中心北宋四大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瓦市勾栏画院北宋山水画各派名家释道画家武宗元白描画家李公麟北宋花鸟画书画皇帝赵佶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书法四名家苏黄米蔡文学大家陆游辛弃疾朱熹陆九渊魏了翁建鹤山书院《通志》《通鉴记事本末》《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南宋诏印书籍宋代话本《武林旧事》南宋山水画完颜希尹创造女真文字八思巴创蒙古文字元好问许衡与姚燧胡三省注《通鉴》元杂剧与南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西厢记》书画名家赵孟頫诗画双绝王冕青龙寺壁画典章制度南唐开科取士宋立更戍法枢密院宋转运使《宋刑统》参知政事通判京师设置便钱务殿试“恩科”取士崇文院译经院提点刑狱司与提刑官审刑院群牧司行政区划重制经略使登闻鼓院登闻检院医官考试法宋廷复制武举糊名考试法提举常平司北宋置律学十科取士法苏杭应奉局南宋修改刺配法《统天历》辽朝“一国两制”西夏“医人院”西夏立汉学金初的“刑、赎并行”行省的设立宣政院与西藏元代用人条例元代科举的废立元代岭北行省吏员出职制奎章阁学士院科技博览魏丕改进床子弩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铜版印刷技术北宋造船技术的高超纺织技术的提高火药火器的发明与应用煤的开采《武经总要》编成宋校正医书《太平圣惠方》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广泛应用科学家苏颂《营造法式》《洗冤集录》《数学九章》《详解九章算法》“天文图”石碑火药火器技术西传山西应县木塔西夏王陵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元大都黄道婆《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编成回回炮与火铳民族外交蒋承勋出使日本日本高僧商然访宋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宋赐西夏《大藏经》宋割米脂等四郡给西夏西夏崇宗乾顺附辽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西夏依附金朝伊斯兰教清净寺马可·波罗元朝与高丽的往来《岛夷志略》明·清政事要闻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方孝孺十族被屠解缙被杀明成祖迁都北京唐赛儿起义汉王朱高煦叛乱宦官王振专权夺门之变于谦之死宦官曹吉祥谋反被诛弘治中兴刘瑾擅权“挨千刀”嘉靖改革文才武略王守仁严嵩为相宫婢之变张居正变法一代廉吏海瑞抗倭名将戚继光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与魏忠贤的斗争熊廷弼之死朱由检灭阉党袁崇焕被凌迟高迎祥起义张溥创立“复社”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大西李自成攻入北京顺治即位。多尔衮摄政冲冠一怒为红颜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李自成败亡九宫山留头不留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顺治亲政顺治清算多尔衮郑成功誓死不降清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即位庄廷罐《明史》案康熙亲政擒鳌拜三藩之乱康熙南巡太子胤扔两度被废木兰秋猕大典雍正大兴文字狱年羹尧被诛杀三朝重臣张廷玉乾隆下江南乾隆文字狱和砷得宠乾隆褒扬史可法忠贞乾隆退位为太上皇大贪官和珅之死和珅的家产白莲教起事天地会起义天理教攻打紫禁城清政府禁鸦片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洪秀全拜上帝教太平天国运动上海小刀会起义捻军起义太平天国天京内乱“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火烧圆明园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平天国“矸王新政”太平天国被灭洋务运动天津教案台湾抗日斗争公车上书兴中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义和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清末新政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中国同盟会成立黄花岗72烈士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沙场鏖兵明成祖征漠北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皇太极征服蒙古山海关大战吴三桂攻缅甸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叛乱施琅进军台湾乌兰布通之战雅克萨之战昭莫多之战和通泊之战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叛乱中英鸦片战争虎门之战吴淞之战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八国联军进北京日俄战争经济纵横大明宝钞明初边关茶禁集市贸易与商业发展手工作业作坊会通河的开凿包买商的出现一条鞭法李化龙开洳河《赋役全书》康熙帝奖励垦荒康熙减免赋税康熙海禁摊丁入亩改土归流洪亮吉人口论中国自办银行中国第一家钢联合企业上海规元买办商业行会红顶商人钱庄票号商务印书馆成立文化艺术《永乐大典》戴进创立“浙派”《续资治通鉴纲目》明四家范钦天一阁《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汤显祖与《牡丹亭》文学家徐渭文史大家王世贞思想家李贽奇书《金瓶梅》书画大家董其昌《崇祯历书》八大山人朱耷顾炎武与《日知录》一代奇才金圣叹全才傅青主《纳兰词》大诗人查慎行“万世师表”与孔庙体系西方画法的传入《康熙字典》编成《皇舆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四库全书》《二十四史》书法家刘墉与伊秉绶章学诚与《文史通义》曹雪芹与《红楼梦》《大清一统志》与重修《劝世良言》刊行《阅微草堂笔记》文史专家赵翼扬州八怪诗书画三绝郑板桥四大徽班与京剧《海国图志》吴昌硕花鸟画儒学大师曾国藩明清小品文明清通俗小说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严复与《天演论》邹容与《革命军》陈天华与《猛回头》、《警世钟》典章制度《大明律》都指挥使司八股文国子监朱元璋颁行《大诰》特务机构锦衣卫巡抚制度东厂与西厂“票拟”制度宗藩事例八旗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立铁牌禁宦官干政内务府内十三衙门秘密立储奏折制度开博学鸿儒科《大清会典》捐官康熙设立南书房绿营兵清代官服制雍正设立军机处伊犁将军设立嘉庆诏募团练《上海租地章程》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总理衙门新式海军的创立北洋新军台湾改设行省“督办政务处”的设立《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科技博览《本草纲目》利玛窦来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农政全书》科学家李之藻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来华陈潢治河汪昂普及医学知识《棉花图》医学家陈念祖故宫明十三陵圆明园建成詹天佑修铁路冯如制造飞机景泰蓝民族外交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清与哈密的关系葡萄牙军占领澳门荷兰军独占台湾理藩院呼和浩特城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恰克图条约》蒙古土尔扈特归国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李鸿章签订《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门户开放”政策《辛丑条约》李悝的《法经》殉葬制度人祭制度宗法制先秦俸禄先秦会盟先秦兵制司寇令尹国士《夏小正》科技博览神农教民稼穑钻木取火与阳燧取火旧石器与新石器青铜器陶器与漆器煮盐业木器《甘石星经》二十八星宿神医扁鹊《黄帝内经》针灸医术十进位计数法勾股定理司南的使用先秦桥梁竹简帛书笔、墨与石砚先秦战车民族外交史前陆桥树皮布文化横渡太平洋的殷商遗民先秦丝绸之路曹沫挟持齐桓公烛之武退秦师晋楚三和议吕相绝秦书秦晋之好晏子使楚合纵对抗连横和解远交近攻外交家蔺相如毛遂自荐秦·汉政事要闻赢政建秦始称皇帝修筑长城秦始皇封禅泰山焚书坑儒大营宫室遣使求仙张良刺杀秦始皇沙丘政变,胡亥夺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李斯三族遭诛指鹿为马赵高逼死胡亥秦朝灭亡鸿门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封齐王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田横及500勇士自刎殉国汉初三杰天下初定,分封王侯白马之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彘”事件萧规曹随吕氏当政周勃、陈平诛灭诸吕汉文帝露台惜费周勃功高被诬反缇萦上书救父周亚夫细柳轼车贾谊怀才不遇七国之乱刘彻被立为太子金屋藏娇景帝诬反周亚夫文景之治窦太后抑儒大将军卫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主父偃与“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大兴“巫蛊之祸”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灌夫骂座司马迁因言遭腐刑汉武帝颁“罪己诏”大将军霍光辅政汉昭帝英年早逝昭宣中兴赵充国屯田霍氏外戚谋反丙吉问牛汉宫飞燕断袖之癖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王莽托古改制绿林、赤眉起义玄汉王朝三年而亡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严子陵钓台马革裹尸“强项令”董宣班超投笔从戎窦氏外戚当权宦官郑众诛窦氏跋扈将军宦官弄权五侯肆虐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黄巾起义董卓擅朝纲王允计杀董卓李催、郭汜祸乱朝政曹操兖州崛起孙坚割据江东挟天子以令诸侯衣带诏事件三顾茅庐曹操称魏王刘备称汉中王孙权上书请曹操称帝沙场鏖兵蒙恬抗击匈奴章邯击败农民军巨鹿大战,破釜沉舟项羽大败章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白登之围漠北之战武帝征灭朝鲜李陵降匈奴“汗血宝马”之战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刘秀昆阳大捷窦宪击匈奴孙策平定江东官渡之战曹操北征乌桓赤壁之战马超潼关战曹操刘备攻取益州曹操夺取汉中张辽威震消遥津张飞用计败张邰刘备夺取汉中关羽水淹七军吕蒙计袭荆州经济纵横秦汉的重农抑商修建灵渠文景二朝轻徭薄赋汉武帝实行“缗钱令”盐铁专卖与《盐铁论》均输法平准法黄河的加固与水利兴修犁壁的发明与使用汉武帝铸造“五铢钱”王莽的钱币改革东汉治理黄河与汴渠水碓、水排与水车曹操屯田文化艺术李斯与“秦篆”隶书与章草《淮南子》汉赋汉武帝创建太学司马迁忧愤著《史记》刘向父子扬雄著《方言》与《法言》《急就篇》的编著《尔雅》成书毛氏与“毛诗”《山海经》成书光武帝与谶纬之学《汉书》白马驮经《白虎通义》五言诗《两都赋》与《二京赋》班昭与《女诫》马融注书讲学王充著《论衡》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经学大师郑玄道教的最终形成壁画与帛画《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三曹建安七子蔡邕与蔡文姬琴艺的发展与成熟汉乐府何休注《公羊传》《熹平石经》典章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制度秦朝郡县制的设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律法与货币秦朝的严刑峻法刘邦约法三章叔孙通制定礼仪汉朝郡国并行创立刺史制度张释之执法汉武帝始建年号“五经博士”确立三纲五常六礼、七教与八政察举征辟酷吏张汤执法汉代皇帝倡导薄葬鸿都门学的创立曹操办学科技博览秦汉陶俑艺术瓷器时代天文巨著《五星占》《太初历》炒钢技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马王堆汉墓蔡伦改进造纸术科学家张衡浑天仪地动仪徐岳与算盘“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神农本草经》汉代“楼船”民族外交秦韩与卫氏朝鲜冒顿单于汉与匈奴和亲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匈奴二单于朝觐汉室汉与鸟孙和亲联盟傅介子孤胆斩楼兰西域督护府“汉倭奴国”金印昭君出塞班超扬威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安息使者朝觐班勇重建西域都护府曹操灭亡匈奴魏·晋·南北朝政事要闻曹丕代汉自立刘备称帝刘备白帝城托孤孙权称帝迁都建业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司马懿诈病诛曹爽司马师废曹芳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维降钟会乐不思蜀司马炎代魏建晋东吴孙皓残暴白痴皇帝晋惠帝贾南风祸乱朝政八王之乱陆机三族被夷李雄称帝愍帝降汉西晋亡五胡乱华司马睿建康称帝闻鸡起舞与击楫中流庾亮执掌朝政王敦两度兵临建康桓温把持东晋朝政东晋张贵人杀司马曜司马德宗让位于桓玄孙恩、卢循起义十六国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石虎篡权苻健攻取长安建立前秦前秦帝苻生残暴苻坚杀苻生夺帝位王猛相前秦慕容垂降前秦王猛灭前燕慕容垂建立后燕姚兴灭亡前秦拓跋琏建北魏拓跋瑾无道被刺死赫连勃勃建立胡夏刘裕称帝建宋,南朝开始谢灵运之死刘义隆自毁“万里长城”刘义隆被杀刘子业残暴萧道成称帝萧鸾篡位萧衍建梁梁元帝江陵焚书陈霸先称帝南北朝并立拓跋焘灭佛国史之狱拓跋焘被杀突厥崛起魏孝文帝改革东魏与西魏高洋称帝北齐内乱宇文护建北周北周武帝禁佛佛道二教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专权沙场鏖兵陆逊夷陵败刘备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五出祁山马谡失街亭姜维狄道之战邓艾偷度阴平苏峻叛乱王溶楼船下益州凉州之战石勒襄国保卫战石勒幽州之战两赵洛阳争夺战桓温西征灭成汉桓温北伐
巫史文化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专门从事占卜工作的“巫”开始参与国家管理,主要从事掌管文字方面的工作,所以到殷商西周时,巫通常由一人担任,所以便出现了“巫史”。因为殷人非常迷信,周承殷制,所以出现了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朝政,执掌学坛的现象。巫史文化在春秋以前非常发达,与政治、科学、社会学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可以谠奠定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发展基础,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行之说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一学说最早是在道家学派中出现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五行的主要理论是相生相克,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则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六艺"礼教礼教是指古代社会的一套等级制度,这套制度规定了不同的等级人的不同行为规范,具有法律和制度的制约性。而想要精通这一制度,并能够遵守这一制度的等级分制就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在古代,人们进行礼教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来进行的: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礼节;乐是指音乐;射是指射箭技术;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是指识文断字;数是指算术。这六种技艺被统称为“六艺”。河图洛书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期,洛阳东北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上背着“河图”,并将图献给了伏羲。伏羲依河图而推演出八卦,成为后来《周易》的来源。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上刻有文字,大禹将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为《洛书》,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也就是《洪范》篇。河图与洛书是相关的,-一般而言,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河图洛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先秦的学校我国从夏代开始便有了学校,当时的学校主要是军事教育,受教的也多是贵族子弟。商代已有了成熟系统的文字以及成文的典册,所以就出现了比较正规的教育。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
《中华史典(权威珍藏版)》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让您趣味阅读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轻松掌握中国历史的各种知识点。如果有人问你,汉初三杰是哪三位?中国古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是谁?“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家?中国历史上的“儿皇帝”是谁?清朝的“八旗”指哪八旗?乾隆为什么又被称为“十全老人”?…… 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都是您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较零散的。如果您有这方面只是的需求,不妨翻阅一下《中华史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