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2010-1
中国工人出版社
萧红
300
200000
无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
《呼兰河传》内容包括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其中《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武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干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生死场呼兰河传
一、麦场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 城外一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荫蒙蔽着。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动荡遮天的大伞。 山羊嘴嚼榆树皮,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被刮起的这些黏沫,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又像粗重浮游着的丝条;黏沫挂满羊腿。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带着偌大的疤痕。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步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 毗连着菜田的南端生着青穗的高粱的林。小孩钻入高粱之群里,许多穗子被撞着,从头顶坠下来。有时也打在脸上。叶子们交结着响,有时刺痛着皮肤。那里是绿色的甜味的世界,显然凉爽一些。时间不久,小孩子争着又走出最末的那棵植物。立刻太阳烧着他的头发,机灵的他把帽子扣起来,高空的蓝天遮覆住菜田上闪耀的阳光,没有一块行云。一株柳条的短枝,小孩夹在腋下,走路的他两腿膝盖远远的分开,两只脚尖向里勾着,勾得腿在抱着个盆样。跛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 “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他家门前种着一株杨树,杨树翻摆着自己的叶子。每日二里半走在杨树下,总是听一听杨树的叶子怎样响;看一看杨树的叶子怎样摆动?杨树每天这样……他也每天停脚。今天是他第一次破例,什么他都忘记,只见跛脚跛得更深了!每一步像在踏下一个坑去。 土房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出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浸着每个麻痕而下流。麻面婆不是一只蝴蝶,她生不出磷膀来,只有印就的麻痕。 两只蝴蝶飞戏着闪过麻面婆,她用湿的手把飞着的蝴蝶打下来,一个落到盆中溺死了!她的身子向前继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时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土房的窗子,门,望去那和洞一样。麻面婆踏进门,她去找另一件要洗的衣服,可是在炕上,她抓到了日影,但是不能拿起,她知道她的眼睛是晕花了!好像在光明中忽然走进灭了灯的夜。她休息下来,感到非常凉爽。过一会在席子下面她抽出一条自己的裤子。她用裤子抹着头上的汗,一面走回树荫放着盆的地方,她把裤子也浸进泥浆去。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的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沾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冒着烟了。过了一会,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是拥着走。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 浓烟遮住太阳,院一霎幽暗,在空中烟和云似的。 篱墙上的衣裳在滴水滴,蒸着污浊的气。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二里半跛脚厉害的时候,都是把屁股向后面斜着,跛出一定的角度来。他去拍一拍山羊睡觉的草棚,可是羊在哪里? “他妈的,谁偷了羊……混账种子!”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 “饭晚啦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 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扬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是,那在冬天,羊为着取暖。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丈夫想止住她,问她什么理由,她始终不说。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问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的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的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二里半走出家门不远,遇见罗圈腿,孩子说: “爸爸,我饿!” 二里半说:“回家去吃饭吧!” 可是二里半转身时老婆和一捆稻草似的跟在后面。 “你这老婆,来干什么?领他回家去吃饭!” 他说着不停的向前跛走。
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季羡林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萧红 本书收录了萧红的两部中篇小说,包括《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呼兰河传》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还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无
原谅我之前的浅薄偏见吧。还好我没有错过这本呼兰河传。它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惊艳。
原来竟是这样的好看,那些文字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力量,穿透人心。
看包装还不错,刚到手,还不曾看。不过既然是民国时期的才女写的,自然要拜读的。有的人说萧红写的啰嗦,不知道要说什么。应该是絮叨当中呈现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吧。这种心思细腻的东西,得体会。文字传达的永远只是文字,作者的灵魂还得读者自己去领会。
萧红凭这两部作品,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确有她独到的地方,除了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民生,文字也非常漂亮。要是书中对她的生平做一介绍就更好了。
萧红的文字一直有一种肃杀感,这也是她独有的特色。故事里透露出来的情感,其实历久弥新。
看到了萧红在那个年代的生活,很好看的书。
支持萧红~~
我看重纸质~~还不错~~装帧也不错~~只是不爱惜的话很容易散吧~~
内容方面说实话还是有点理不清头绪~~~虽然是民国四大才女但生死场里乡下的事情似乎怪怪的
写作风格还需适应适应
"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了这样凄凉的夜!"写得非常得好的一本书!
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书,以前零零散散读过一些章节,如今系统地细细看来,真的感触很深,或许是曾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童年,所以每每落下泪来。曾经教我念书的那个人,我们曾经一起模仿书里的跳大神,一起笑的肚子疼,如今她已经埋入了黄土之下。爱已入土,生者唯有苦痛了~~ 很好的一本书,很感人,如果你没有那种安静淡然的心境,还是不要草草地来阅读这本书~~
书是没得说的,虽然还没有看,看看是季羡林大师推荐的书应该不错
作品里景物描写很细腻,虽然读起来不那么流畅,可文字值得琢磨!作者文笔很好!
适合孩子看,有生活气息
看看文章,想想人生
文字很细腻。
喜欢这个版本,封皮印刷都很满意,内容就不用说了,喜欢这本书的自然愿意买
这本书价格实惠,包装精致,内容精彩,真的十分完美!
书皮有点破,内容很好。
想买这本书的有很长时间了,很不错,很喜欢,值得收藏!
特别感人的一本书
这是中考必读书,帮孩子同学买的,还不错。
有一些印刷错误,但是纸质不错,硬面的值得收藏
了解中国那一段水深火热的历史
这个商品不错!姐姐很满意!
读起来有些压抑
孩子一看几页,兴奋得爱不释手
物流快,书也很好
书不错,但是最近在当当买的书封面经常有破损,希望配送的时候注意!
孩子喜欢的不得了!
嗯。。值得
just for 收藏!
书是正版,大人和小孩一起看
其他都挺好呼兰河传和生死场都在里面
一次买了好多书,但这一本外观不好,有磨损。
看看这书怎么样,还没看呢
版面是硬板 的 很好的珍藏书目
为什么外壳写呼兰河传,而内容却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呢?
内容还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人确实不容易
写得那么直白,残忍,实在不忍看下去,享受不到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