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桃花

张者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张者  

页数:

3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桃花》继续了张者对商品经济背景下知识分子立场的讨论。《桃花》以一个情色事件作为开端。情爱观念保守的“师兄”姚从新,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希望以出卖肉体换取完成学业的女大学生。出于道德感,师兄决定施以援手。可以说在小说的一开始,就在桃花暧昧的底色下贯穿了道德救赎的沉重命题。随着情节的展开,小说还触及了游戏感情、学术腐败、权力寻租等一系列高校中存在的问题。与《桃李》中人物不予抵抗地滑向深渊不同,在《桃花》中张者探讨了知识分子坚守道德底线的可能。

作者简介

  张者,本名张波,男,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任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刊发表作品,作品被各种选刊多次转载。出版长篇小说《桃李》,《桃花》,《零炮楼》,《老风口》,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或者张者》,文化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经济学访谈录《谏言》等。曾被媒体评为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曾获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会签约作家。

章节摘录

  一、  第二天师兄回来了。  师兄从桃花山回来的时候太阳都快落山了。我们问师兄桃花山的桃花开了没有?师兄不理我们,显得极失落。  师兄最近的情绪不好,比较郁闷。师兄的郁闷基本上没有原因,莫名其妙,说不出来,是无名的烦恼。当然,能说出原因的坏情绪就不叫郁闷了。郁闷不就是有苦说不出嘛!面对师兄的郁闷,我们提议让他去桃花山走走,说不定桃花山的桃花已经开了,说不定会有桃花运。这当然是个馊主意,桃花哪有这么早开的,没想到师兄真就去了,上午去下午就回来了,回来后一肚子的气。我们都不去惹他,免得成了出气筒。让他闷着吧,让他积郁成疾,成为一个有病的人。这时的师兄会站在黄昏的阳台之上看校园的风景,师兄看着看着就发出一声感慨:真美,美得像一种想象。  这时,我们几个就会抬起头来向阳台张望,然后互相笑笑。特别是师弟笑起来不知道有多坏。师弟笑过了,一不留神说出了心里话:有病!  师兄听到了,师兄从阳台奔进了宿舍。师兄问师弟:“你骂谁呢?,’师弟望望我们一脸的无辜,说:“我骂人了吗?我没骂人呀!”  师兄将长时间积郁起来的郁闷都化作了对师弟的一声大吼:滚!  我们被师兄吓了一跳,师兄是想小事闹大,大事变无穷大,说穿了就是找事。惨了,师弟要成为出气筒了。可是,师弟眯着小眼睛笑了,这笑显得那么坏,显得那么自信,那么宽宏大量,师弟看看大家做稳操胜券状,说:“滚就滚!”  9币弟说着‘‘滚”了出去,我们几个暗笑,望望师兄也借故都“滚”了出去,“滚”到图书馆看书去了。按理说师弟是没有骂人的,师弟只不过说出了一个事实。一个名校的研究生不愁吃不愁穿的你郁闷个啥,这不是有病嘛!师兄只要想想中国还有七八千万的农民没有脱贫,有上千万的下岗工人还要养家糊口,有上百万的贫困男生为了求学还要打工,有好多贫困女生为了求学成了坐台小姐,师兄就不应该郁闷了,所以我们说师兄的郁闷或者苦闷是奢侈的,属于饱暖思淫欲型。的确,师兄早已经到了思淫欲的年龄,都“奔三”了还没女朋友,这有点过时。师兄还没谈过女朋友,是我们宿舍唯一的处男。这样看来,我们是挡不住师兄的郁闷和苦闷的。师兄在苦闷期不上课,不上图书馆,天天上网,忙聊天。  晚上,我们上完自习回来,师兄就不怎么郁闷了,很明快地喊我们快看显示屏,看来师兄在网上找到了出气筒。  师兄在网上聊天室里碰到一个网名叫“大二女生”的女生。师兄正和那女生聊得激动时,那女生突然对师兄说,我们聊得不错,看来有缘分,我们见见吧,你是我“兼职”的第一个客户。师兄问兼什么职?大二女生说连兼职都不知道,老土。兼职就是除了本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职业,比方我的本职是大学生,我兼职在网上做小姐,出卖自己的肉体挣钱。  “啊!”师兄大吃一惊。大二女生问师兄:“女大学生初夜权,收费一万要不要?”师兄惊讶地冲我们涨红了脸,喊道:“天呀,明码实价。”大二女生说,出卖第一次,是为了勤工助学。当师兄对她的身份表示怀疑时,对方居然声称,如果有疑问,见面后可出示学生证。  我们正性(兴)致勃勃地看,师兄“啪”的一下就把电脑关了,连程序也没退。师兄的郁闷变成了愤怒,骂:“他妈的,这世界都怎么了?”由于师兄的愤怒,接下来的整个晚上,宿舍里的气氛比较凝重,这让我们也郁闷了起来,晚自习都过了我们没法再“滚”了。为了缓解宿舍里的压抑的气氛,我们躺在床上开始谈论女人这让人兴奋的话题。我们的探讨比较深入,探讨起了处女以及贞操的古话。  师弟说,前不久他看到一个网站对当代女大学生进行了处女率的调查。说某网站对300名女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处女率不足10%。不知道师弟说的网上调查是真是假,但我们当时却对这个调查深信不疑。  看看本校的情况就知道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已经开始在校外租房同居了,没有同居的也已经和男朋友在宾馆开过房子,所以大学校园四周的宾馆每到周末房间就比较紧张。同居也好上床也罢,只要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也是能理解的嘛!只是有的完全和爱情无关,只想体验一下下,只是为了好奇就把自己交待了;还有的认为自己是处女是件丢人的事,是没有魅力的证明……  大家谈论着这个话题,最后在黑暗中只能一声叹息。大家都感叹现在世风日下,妇女已经不把贞操当回事了,这要是在古代……大家不由都怀念起古代的女子来了。那时候“贞操”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女人画下的圆圈,是那么圆满地保护着限制着女人。那时的女性必须以处女之身出嫁,从一而终,老公先去世了还要守寡到死,然后给她修贞节牌坊……呸、呸、呸,这都是可耻的封建思想,咱唾弃。可是,咱把封建思想反了,现在弄得处女比熊猫还宝贵了,妇女解放是社会的进步却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和崩溃。  这时,师兄突然忿忿不平地说:“妈的,找不到处女不结婚!”  这要是在平常,师兄说这话肯定会被大家抨击得体无完肤。什么封建意识、腐朽思想,唾沫可以把他淹死。可是,由于师兄说这话时的语境特殊,就有了一种崇高感。  当然,在我们宿舍恐怕也只有师兄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师兄是我们宿舍唯一的处男。本来处男师兄一直是我们进行性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嘲笑的对象。可在当时师兄的这句豪言壮语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变得渺小,变得猥琐,只有师兄以及师兄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崇高的不容反驳的。  言外之意是:扭转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你们这些已经失了身的男生就没有资格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了。是呀,有一句话等着你呢:“你不是处男你凭什么要求人家是处女?”  我们当时都给师兄鼓劲,还是用脚后跟踢床板,希望师兄找不到处女真的不结婚。这从大处讲师兄承担了扭转社会风气的历史使命,从小处说也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廉耻的不把贞操当回事的还得意洋洋的女生们。  师兄的确有资格有能力也有条件承担这个历史使命。从外形上看,师兄算得上是帅哥,一米八的个子,不但孔武而且儒雅;就内涵来说,师兄是名校之高才生,正在读研,成绩优良,如果愿意,研究生毕业读博士没问题;从家庭条件来说,师兄虽然家在山西一个叫姚家湾的地方,但母亲是山村女教师这算知识分子;父亲开着煤矿,经营多年,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煤矿主,这应该算是企业家。也就是说师兄既有经济又有文化,总之,有一个声音在黑暗中说:有师兄这样的条件,就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历史简直就是选择了师兄呀!即便是在师兄没有宣布自己的豪言壮语前,师兄其实已经这样做了。师兄一直没找女朋友,不是没有漂亮女生追师兄,而是师兄都没有看上。为什么没看上呢?这一直是个谜,没想到谜底在那个晚上被师兄一语道破了。  当时,我们在黑暗中给师兄分析。要想找个处女结婚,这第一步首先要找个处女做女朋友。然后是守着女朋友,要等到新婚之夜再上床;如果你还没结婚就上床了,万一再分手了,又把一个非处女推向社会,这就太不负责太不厚道了,这不但有悖初衷,而且还很虚伪,还承担什么历史使命!  要找首先在研究生中寻觅,虽然概率小点,如果碰到了,这有利于下一步“守”。因为师兄在读研期间如果快守不住了,研究生可以立刻结婚,这样守的时间毕竟短些。研究生中没有只有在本科生中找了,大四的没有找大三的,大三中没有找大二的,大二的没有找大一的,只是年龄越小,师兄守的时间越长,本科生结婚毕竟是新生事物,不太好意思的;可是长时间的坚守会要了师兄的命,如果在大一也没找到,师兄只有在附中里培育了,就不信天下没有处女了,不过这对师兄比较残酷。  找难,守更难。师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干柴烈火,在两个人单独相处中,要守住自己谈何容易。师兄的性冲动将是他最直接的敌人。为了不给这个敌人有可乘之机,师兄要尽量避免单独和未来的女朋友在同一个房间里相处,特别是在有床的房间里相处;另外,还要防守他人,师兄守住了自己内心的冲动,还要守住第三者的侵入,既然你要守住女朋友不去碰她,生米没煮成熟饭,女朋友也就不是你事实上的女人,这年头即便是结婚了还有可能第三者插足呢,况且你们只是纯洁的男女关系,这不但没有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律的保护;如果守到最后女朋友又被人家挖走了,那师兄就傻B了,成了人家的护花使者了,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  大家讨论着这些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进入梦乡了,师兄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说:“不行,我要认识一下那个号称出卖初夜权的大二女生!”  “啊……”我们不由把头都伸出了蚊帐外。师兄、师兄你不会吧?这……危险,危险呀!可是,师兄还是奋不顾身地起床打开了电脑…… 师弟说师兄这是在走捷径。 师兄起床时很严肃地把自己穿戴整齐就像一个要出门的人。师兄虽然没出门,但打开电脑后,通过神秘的互联网师兄却把自己交给了整个世界。由于那位号称要出卖初夜权的大二女生的存在,这让我们为师兄捏了一把汗。师兄正襟危坐在电脑旁,我们三个却把头一直伸在蚊帐外。师兄望望我们说:“你们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我的意思……”师兄有些失语。我们忍不住地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兄说:“第一,我要搞清楚这位大二女生是真是假,如果是假,我要臭骂她一顿,不要拿女大学生的招牌卖淫,这叫挂凤头卖鸡肉。女大学生都是我们的学妹,学妹就是我们的亲妹妹!我不允许这个鸡来糟蹋我们的亲妹妹。” “噢——”我们在床上点头。 “如果她真是个大学生,她出此下策肯定是有原因的。”师兄说,“我不相信她单纯为了钱来出卖自己。如果她真有困难,我愿意帮助她。不就是一万块钱嘛!”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桃花》是一部关于社会精英的书,盛开的桃李结果之后将在社会体制内承担重大责任,有人拿它比《围城》,那除非钱钟书先生安排方鸿渐去黄埔军校当教授。《桃李》是一次“情感教育”,是青春、野心、欲望的证明和分析,是对这一人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次机敏考察。  ―――李敬泽  由于张者敏感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角色变化,以及旧有的大学精神的解体,《桃李》便准确地写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后现代情状。  -――谢有顺  《桃花》和《桃李》被称为姊妹篇,确实有它主题的持续性,就是对中国大学文化的一种关注。从《桃李》到《桃花》,张者可谓是当代校园文学创作的第一人。  -----陈晓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桃花 PDF格式下载



    因为一直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兴趣,这几天读了张者的《桃花》。
  
    还记得半年前初看《桃李》时的震撼,自己无限向往的BD被消解成了各种丑恶面的集中营。小说中的人物除了讲述者“我”外无一得到善果,结尾处导师邵景文居然死在了情人的床上,死时身上被刺了108刀,每个刀口中都种下了一枚珍珠。让人读完有种毛骨悚然的冷意。
  
    《桃花》作为《桃李》的姊妹篇,其主题上尤其一致性,就是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关注和忧虑。但与《桃李》狂欢般地释放、展示罪恶不同,作为姊妹篇的《桃花》更多地在强调一种近乎执拗的守护。但其结局却是殊途同归。方正老师以完美导师的形象出现,却始终免不了对更年轻的女性的渴求;几个学生以“保卫导师”为口号,却一个一个(又是除了“我”以外)陷入了纷乱桃花般的温柔陷阱……
  
    可以看出,由“揭穿”到“守卫”,张者的转变体现着一种精神上的探寻。小说中BD校园的围墙拆了又建,这是一个奇妙的象征。当物质生活没有忧虑的时候,就是应该向精神投以关怀的时刻了。长久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他们曾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作为自己的旗帜,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象牙塔已不再是一处净土或安全的避风港。《桃花》中的人物试图坚守人文精神,但在权钱称霸的现实他们的行为却让人有一种心痛的荒唐感。作为社会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张者以戏谑的方式展示着他的忧思,温和的讽刺中透着沉重。读他的小说,我为之赞叹,惊恐,而后沉默。
  


   刚刚从卓越网上购买了这本书。这本书确实像报纸上介绍的那样是一部好作品,但是我看了版次有点感到意外,仍然是2007年4月第一版,首印十万册,可见现在这本书小的销量不超过十万,为什么我这么好的作品销量还不到十万。可能是作者张波不是名人的的缘故吧。再说故事情节有点复杂,对于这个快餐盛行的时代口味确实不太适合。只有我们这些爱看《伤城》电影的人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
   书的扉页是用透明的塑胶纸书写这翠湖的那首《提都护南庄》,书装帧的真的挺让人喜欢的。崔护这短短的四句诗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给了人无尽的遐想...
   作品我也不想多介绍了,看过的自然不会看我介绍,没有看过的也看不明白我的介绍。
   桃花,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桃花运,一种是桃花劫。这部作品以桃花运开头,又以一个个桃花劫让大师兄由一个纯情处男成长为一个情场老手。但是大师兄却始终没有逃过自己的;原则。有人说一个一生中都会遇见三个人一个我爱的人;一个爱我的人一个和我一生相伴的人。对于大师兄来说钟情就是“我爱的人”,邸颖就是“爱我的人”,刘曦曦就是“和我一生相伴的人”,但是她却是在中间储蓄的,所谓和我一生相伴的人应该是出现在最后。因此也造成了他们的离别。
   恋爱时就要找一个我爱的人,结婚就找一个爱我的人,由于大师兄抱着找一个处女结婚的原则和世俗之间的观念产生了矛盾使钟情离开,而刘曦曦算是我爱的人,按照世俗观念我爱的人只能恋爱,但是他偏偏想到了结婚,邸颖一个深爱大师兄的人,本来这样的女孩才时候结婚,但是大师兄根本没有当回事,只是玩玩而已,所以最终使邸颖离开,最后当他知道刘曦曦是因为怕连累他而出走,又想和刘曦曦一生相伴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钟情的纯情,刘曦曦的性感,邸颖的泼辣,让大师兄由被动变得主动。钟情的钟情,刘曦曦的感性,邸颖的直爽,也注定了一个个的桃花劫成为了必然。
   本书以师生情,兄弟情,男女情,讲述了人情冷暖。本书最后以大师兄为自己导师而承让剽窃。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用大约十几页借用他爹和三舅来分析股票其实作者没有必要在爹和三舅上做过多的纠缠。我想大多数看书的人一般都不会炒股,炒股的人也没有闲情逸致读书。不过纵观全书瑕不掩瑜。


  对张者文字的注意,实际上主要是他对我熟悉的学院生活的展示.让我重温曾经的岁月,并获得感动的不是他的故事,而是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同门师兄和导师.这些构成了当代学院生活的一个侧面.如果要从反映学院生活的深度上要求它,可能还有距离.不过流畅的叙述,鲜活的人物,却足以让我们被吸引,然后沉醉.一本小说能够这样就足够.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张者的这部《桃花》据说是他前作《桃李》的姊妹篇,《桃李》我没有看过,这部《桃花》倒是值得一看。书不厚,在张者诙谐的调侃下,很容易就能读完。然后你会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悲伤。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介绍研究生生活的书,所以感觉很奇特,不同于大学生的稚嫩,博士生的沉稳,硕士生这个在中国数量庞大的人群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大家至少是作家的关注。而由于他们与最前沿的知识相接触,并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由此催生出来的故事自然繁多而精彩。
  
  在这部《桃花》中,张者通过几个法律系研究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象牙塔外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所坚持的操守已经与畸形的社会严重不合拍,而产生的一些列荒诞的后果到最后只能由知识分子们当作教训埋单。另外,张者在书中对中国股市的黑暗面进行了无情的披露和剖析,通过几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把高深的理论简单化,让人在轻松过后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cba2e010081sf.html


  书的扉页上是那首会让喜欢追忆似水年华的小文青们突然忧伤起来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成长或许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阳光过后突然阴霾的下午,其实不过是走过了长长的一段路途,停下来,回个头,然后一切就那么涌上来。青春、期望、信仰、梦想,所有的所有,都会像哗哗流过的水,有时候也许还逝去得不明就里,让你想重来一次,但你就那么看着,没有任何办法。
  
  张者似乎就善于用这样调侃甚至有些许黑色幽默的笔调写完一个故事,有些细节还让人忍俊不禁,就像身边发生的一样,可以经常想起来,对号入座一下。有人说这叫阳光尽头的悲伤,当你在途中的时候,无空感怀,亦无人可说。如今世界给予我们的都已慢慢趋向于一个越来越未知和不可捉摸的状态,就像这本小说所描述的,关于大学的生活,关于曾在这个社会里最有优越感的一群人,关于一个最应纯洁高尚的领域,都会让你有些许的措手不及。我们本把这样一个地方供奉在救赎人性和净化心灵的位置,但却发现它已不可避免地被添加上了所谓欲望和世俗的标签。我们有时候会问自己,到底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还是我们成长得太少?总有些追寻是没有结果的,总有些无奈是必须承担的,在理想主义与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博弈之中,所谓的后青春时代的迷惑与坚守,大抵就是如此罢。
  
  现在的我们总习惯于去逃避一些问题,还有一些人群拒绝长大。张者的小说触及了一些若隐若现或者心照不宣的社会现象,也许有时候必须告诉你,这个世界可能真的已经不一样了,象牙塔里的生活,也已经不那么像那个写诗年代那个民谣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了。书中经常有人发现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最终与社会不合拍,或是得到一些荒诞的结果,我们似乎都可以从中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些许唐吉诃德式的迷惘和无助。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当前的社会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深入人心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就像某外国领导人在采访中不承认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所给出的理由一样----中国没有可供输出的价值观。社会转型期衍生出来的众生百态,很清楚地昭示大众,我们需要的是信仰,有了信仰就不会没有希望。
  
  张者的故事结构紧凑,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情节的叙述上也充满了张弛感,引人阅读到底。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他的语言是轻松的,因为他明白,在故事发生的这样一个情境、时代和年纪,大家不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是会把迷茫和沉重隐匿和淡化的。而正是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恰是天然而现实的,漫不经心的,能给人充分想像和咀嚼空间,又更易于在无形之中掘深痛苦的本相。读了《桃花》,大概明白了什么叫做转身的悲伤,也明白了站在阳光的尽头看似水年华,亦可以轻描淡写。只是在这一刻,叹息会是结尾,或者也会是开始。
  


  结局有些仓促
  
  文字比较幽默 
  
  有功底
  
  还能学些法律知识
  
  要是研究生生活真的那么刺激
  
  ……


  这本书的主旨,不再此!你看这书的作者简历就知道!!
  他要揭示的重点是关于中国证券的相关黑幕,这从已开始就贯穿全文!!


  不知道作者是想反映社会现象还是鬼扯,
  想要看一些现实的人和事,却看到一些捏造修饰的。
  你们都是白痴啊?
  你师兄还不如我这个小学毕业生呢,
  自己是帅哥还假纯情,结果还去出资造钟情药。
  如果是我造出这东西马上就申请专利,全力投入生产。
  这样社会就和谐啦。要国家主席来干吗。要你们这些知识疯子来干吗。
  特别不需要律师了。
  社会的不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之道,傻子。
  不过文中的师弟就厉害啦。墙角挖得好,虽然有点不顾兄弟情。
  既然不顾了何必给钱呢?
  假死了,为了一个女生给两万块。你们哪来这么多钱?
  我经济不差啊。结果月月透支,不够花,要买的东西一大堆还没买。
  如果我有两万块,都不知道交了多少女朋友了。。
  要写就写真正的"假"。
  小说就是小说。捏造的才有剧情。
  
  
  新浪读书频道有得看(部分),无聊的话看看咯


小鲍老师课上说过~


对滴~就是因为他推荐去看的~


鲍老师传说中的“撒旦视角”……


嗯,是呢,很久之前的了...可是我看的时候真没有那种"地狱"的体会


我觉得结局太仓促,看了茫然得很~


好久好久以来,看过书,看过结尾后,都会有茫然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浮躁?


作者自己都说了:他要让情节为语言服务,是语言领着读者读下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