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宝劫难备忘录

张健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1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张健  

页数:

413  

前言

  文物古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综观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倍加珍视自己的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和文化,在保护自己的根。文物的流失,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血脉的流失。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文物的流失问题,也向来为国人所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各个方面关于这个问题的评议不绝于耳。这是一件好事,是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提高的一个反映。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王朝更迭、天灾人祸,使历代遗物遭受损毁者,不胜枚举,数不清的见于文献记载的文物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到了近代,中国简直就是一块置于砧板上的任人割取的肥肉,西方列强在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各种名目的文化掠夺也从未停止过;更有某些国人见利忘义,与文化盗贼狼狈为奸,将国之珍宝拱手相让。于是,古老的中华文物精品,就相继摆进了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令人扼腕。清王朝覆灭以后,政局不稳,军阀混战,加上日寇侵华,致使我国文物的破坏、损毁和流失非常严重。建国以后,文物的外流和破坏得到了一些抑制,但十年动乱期间,文物又蒙受了一次厄难。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发财暴富的心理驱使下,盗掘古文化遗址、盗窃馆藏文物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屡有发生,许多文物精品流失海外,受到破坏。

内容概要

关于中国文物珍宝遭受破坏及其流失的问题,向来为国人所关注。毕竟,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本书分为古代篇、近代篇、当代篇三个部分,记述了自古及今中国文物珍宝遭受的种种劫难,并分析了不同时期造成文物劫难的原因和特点。特别是书中所述当代文物流失和遭受破坏的状况,旨在唤起人们加强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意识,对我们的国宝给予更多的关爱。书中引证的资料十分丰富,其中有相当部分为首次披露。

作者简介

张健,男,1963年10月生于胶东。1985年6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起,先后在国家文物局流散文物处、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委办公室任职。1998年2月至今,任国家文物局秘书处处长,著有《张健谈古代珠宝首饰》,与他人共同撰写了《掌中珍玩鼻

书籍目录

序 古代篇  一 从文物及古代文物珍宝的收藏和流失说起   (一)什么是文物  (二)古代的文物发现、收藏与著述  (三)古代文物珍宝散佚举要 二 古代青铜器和古刻的劫难   (一)古代青铜器的发现和收藏  (二)古代青铜器的损毁  (三)古代石刻的厄运 三 古代书画的沉浮   (一)早期书画及名家作品  (二)古代书画的主要劫难 四 古代陵墓及建筑的劫难   (一)厚葬必然导致古墓被盗  (二)古代盗墓风盛   (三)古代宫廷建筑的焚毁 五 古代典籍频遭禁毁   (一)古代的早期典籍  (二)古代典籍的发展、整理与收藏  (三)典籍散佚毁举要近代篇  一 走进西方的博物馆   (一)美国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中心  (二)欧洲的中国文物收藏  (三)中国文物变成东瀛国宝  (四)强盗的逻辑 二 疯狂的魔鬼与圆明园的焚毁   (一)园林史上的奇迹  (二)疯狂的魔鬼  (三)为什么选择圆明园  (四)圆明园的再次遭劫及遗踪寻觅 三 西北阴霾   (一)令盗贼涎的丝绸古道   (二)斯坦因对丝路文物的劫掠  (三)丝绸古道上的其他盗贼 四 王朝末日与清宫珍宝的散佚   (一)庚子之变中的文物掠夺  (二)末代皇帝是国宝大盗  (三)故宫文物的痛苦别离 五 动荡年代   (一)民国时期洛阳文物的劫难  (二)珍匪肆虐清代陵寝  (三)在日寇的铁蹄下 六 古玩业的风风雨雨   (一)中华珍宝从这里流失  (二)古玩业风云人物  (三)活跃在中国的外国古玩商当代篇  一 从解放初到十年动乱  二 肆虐华夏的盗挖古墓和盗窃古遗址狂潮  三 魔爪伸向博物馆  四 疯狂的文物走私  五 无序的文物市场  六 艰难的文物索还 后记

章节摘录

  (二)古代的文物发现、收藏与著述  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谈及中国古代的文物发现、收藏与著述,是想说明许多古人发现的、收藏的和著述过的文物,今人已难以见到,从这样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文物的损失。  中国古代的厚葬习俗使得大量文化遗物得以免遭历代的兵燹水火之灾保留下来,又随着时间的流失因人为或自然之故重被发现,成为喜爱古物者青睐的对象。在古代文献史料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古人发现前代文物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偶尔发现古代文物,人们往往当作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发现者多数把古物献给皇帝。而统治者又常把古物作为神奇之物供奉于祠庙之中,甚至因发现古物而改变年号。宋以后,从古墓所获文物日益增多,而皇室对古物的崇尚,也带动了民间收藏之风。此时,人们不再以发现古器为神奇祥瑞之征。古物屡屡被发现及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收藏价值,使其成为朝野玩赏研究的对象,被大范围地加以搜罗。  对于古文物的搜集、收藏与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商代,商纣王就曾建鹿台,存放大量各诸侯国敬献的奇珍异宝,西周时的天府和祖庙也是保藏典籍和国家重宝珍器的地方。战国以后,国家建库藏宝物的也屡见不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宝劫难备忘录 PDF格式下载



资料全面,内容权威。


学术研究型的书,要是你想看国宝故事,可能你要失望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