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动星流
2004-4
文物出版社
张宝章 编
253
无
清代几代样式雷的生平和事业,对于我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我过去也对样式雷有粗浅的认识,读过中国营造学社编《哲匠录》关于样式雷的介绍、单士元先生写的《宫廷建筑巧匠:“样式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一书中的《雷氏档案》和刘敦桢编著的《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载圆明园学会编《圆明园》)。我还在《海淀赋》中写过歌颂样式雷的文句:“跳珠溅玉的万泉河畔,清代著名建筑家样式雷的巧妙构思,变成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然而我从未想过要写样式雷的生平事迹,甚或编辑和撰写一本关于样式雷的书。这完全是由一个偶然的机遇引发的。2002年初春的一天,我的文友张有信告诉我,他在国家图书馆听了一堂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关于样式雷的精彩报告。
如今旅游业成了热门,北京自然是人们的首选。到了北京,又少不得要来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地游览一番。人们在得到某种满足后,很少想到一个问题,如此精美绝伦,甚至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出自于何人之手?也许是这个问题,在过去早就有了“标准”答案,那就是“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在以前的几十年里,一说到这个问题,就没有人提出异议了,否则即会招来麻烦。 社会进步到今天,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了。我们从来不否认那辉煌的建筑从一砖一瓦,都是劳动人民即广大工匠的心血,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乃至生命。可是他们的劳动不是无目的的,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图纸的设计,严格进行的,其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那么问题就来了,设计者是谁?蓝图又是谁画的?即便是集体创作,是必有那么一个人来执笔。那这个人又是哪个呢? 如果您读了《雷动星流》,肯定会找到答案,甚至会惊呼:“原来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您会从中了解到,一个被称为样式雷的雷氏家族,几代从事设计,而且在北京许多早为世人瞩目的建筑,就是他们勾勒的蓝图。我们不妨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来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在全世界,找不到这样一个家族,前后延续二百多年,在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文明程度很高、历史也非常悠久的国家,一直从事最高级的建筑设计,遗留下来的作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在作品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各国古代建筑师中,恐怕找不到一个样式雷这样的建筑世家,竟然能有这样重大的影响。”
张宝章,河北新乐人,1932年9月生。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宣传、文教、政协工作达半个世纪。历任海淀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协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市文联理事等职。多年从事北京史地民俗研究,著有《海淀风情录》、《乾隆与海淀》、《京西名墓》、《德贝子园随笔》、《曹雪芹和香山》、《撷秀集》、《样式雷新考》等书籍,共一百余万字。主编有《北京市海淀区志》和《海淀史地丛书》25辑,以及《北京风物散记》、《可爱的海淀》、《海淀名家》、《宝地明珠》、《北京清代传说》、《颐和园、圆明园的传说》等四十余本书籍,总共一千万字。
前言:自有惊雷震天下自序样式雷小传样式雷的海淀故居巨山村与样式雷燕雷氏与燕桂万泉河畔三御苑样式雷与同治重修圆明园样式雷修三海二三事样式雷与北京西郊水利样式雷与颐和园样式雷与万寿盛典珍贵的家书雷氏史料小记样式雷家风众人竞赞样式雷书摘与插图
样式雷小传样式雷,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建筑世家。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在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氏有七代长达二百多年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即被世人称为“样式雷”。几代样式雷在海淀为朝廷设计修建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和颐和园,以及京西的王府、御道、河堤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样式雷是圆明园样式房的掌案,为进园工作方便,自然要在御园周围择近而居。雷家从康熙时就居住在海淀镇。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第五、第六代样式雷:雷景修、雷思起携家迁居西城东观音寺,但仍有眷属没离开海淀。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写过:“雷氏自发达以降,前后六世,卜居园(指圆明园)侧海淀村。洎咸丰庚申之役,英法联军焚掠园宫。
《雷动星流》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无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雷士建筑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是雷士的族谱,很是耐人寻味,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