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屈家岭文化

张绪球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张绪球  

页数:

238  

Tag标签:

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0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此后,山河间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屈家岭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6幅、插图52幅。

作者简介

张绪球,一九四三年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供职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馆长、名誉馆长和研究馆员。先后主持和参加数十项考古发掘项目,重点研究长江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著有《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肖家屋脊》(主编)等论著和考古报告,并发表《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发现和初步研究》等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屈家岭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一)关于屈家岭文化上限的讨论 1.以第二次发掘的屈家岭遗存早期为上限 2.以黑陶为主的遗存为上限 3.以典型屈家岭文化的出现为上限 4.以第三次发掘的屈家岭遗存第二期为上限 5.对四种观点的分析和比较 (二)长江中游早于屈家岭文化的遗存 1.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2.新石器时代晚期 (三)关于屈家岭文化起源的研究 1.大溪文化起源论 2.汉水东部起源论 3.仰韶文化起源论 4.对三种起源论的比较 (四)油子岭类型向屈家岭文化的过渡 1.油子岭类型中出现的屈家岭文化因素 2.油子岭类型向屈家岭文化的过渡二 遗址的发现与分布 (一)江汉平原中北部 (二)鄂西北及鄂北地区 (三)鄂东及鄂东北地区 (四)江汉平原南部和鄂西南地区 (五)湖南省境内 (六)河南省境内三 地域类型、分期和特点四 屈家岭文化与有关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五 农业、饲养和渔猎活动六 手工业七 聚落形态八 精神文化九 关于屈家岭文化族属问题的讨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关于屈家岭文化上限的讨论  屈家岭文化的上限划到什么地方?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有关屈家岭文化的起源及其他各种问题,便无法进行研究。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以第二次发掘的屈家岭遗存早期为上限  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观点,以张云鹏为代表。在《京山屈家岭》中,张云鹏将第二次发掘的遗存全部定性为屈家岭文化,并分为早晚两期,而晚期当中又分晚期一和晚期二两部分。关于屈家岭文化早期的特点,张云鹏是这样进行概括的:“早期的生产工具,石器以磨制比较粗糙的大型柱状石斧、石锛和大型的黑、灰陶纺轮为代表。生活用具中以黑陶为主,灰陶次之。器形有薄胎黑陶带盖鼎,蛋壳黑陶杯、罐、盘,朱绘黑陶罐、盘,圈足豆、圈足碗和圜底三足碗,平唇弧壁钵,三足盘和碟等,是其主要遗物,其中朱绘黑陶更具有代表性”[1]。  张云鹏的这一分期体系对学术界影响很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考古报告都是以屈家岭的早期遗存作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定性标准。


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这套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屈家岭文化 PDF格式下载



很好,还没来得及细看。


不错的考古普及类学术著作,可以翻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