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博名家画传---谢稚柳
2005年2月
文物出版社
郑重
194
无
从他的兴趣爱好与传奇经历中,人们可以看到公元20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变化;从他的一串串丰硕的学术成果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公元20世纪中国文物研究从无到有、曲折起伏的发展脉搏。
一、家世与文化传承 (一)谢氏家族 (二)老祖母与《谢氏家集》 (三)寄园求学:钟情陈老莲 (四)深厚的家学:文化传承的基因二、石头城下月如钩 (一)初识巨然《秋山问道图》 (二)张谢之交的开始 (三)黄山归来不看岳 (四)“东西南北之人” (五)为张大千代赋题画诗三、客居重庆八年 (一)鼓棹嘉陵江上 (二)“又进了一次寄园” (三)书画红娘:《风雨归舟》和《溪岸图》四、西渡流沙:研究敦粕壁画 (一)不和张大千走同一条路 (二)再见了,莫高窟 (三)《敦粕艺术叙录》一书的出版 (四)画风丕变:走出陈老莲五、结伴还乡,东归海上 (一)诗家小谢画犹勤 (二)庞虚斋家看董源《夏山图》六、一个书画鉴定流派的形成 (一)笔墨风格派的确立 (二)对张旭《古诗四贴》的辨识 (三)对《簪花仕女图》的考辨 (四)对徐熙《雪竹图》的论证 (五)从《茂林远岫图》识燕文贵七、鉴定之乐在于发现 (一)鉴定唐摹本王羲之《上虞贴》 (二)为王诜《烟江叠嶂图》正名 (三)王文公文集》和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的回归八、尽识海内外所藏,观古代书画之灵奇 (一)1964年:全国书画鉴定未能终了 (二)八年普查:为中国古代书画立户口 (三)记美书画见闻 (四)为古代画家编全集 (五)台湾之行:对董源绘画的再思考九、漫漫丹青路十、人生何似百篇诗 (一)书画眷属,相得益彰 (二)牛棚诗话 (三)《鱼饮诗稿》与《甲丁诗词》 (四)友谊共白头 (五)壮暮堂 (六)绚烂后的平淡附录 (一)生平简表 (二)著述系年
(二)《佚目》书画追缴纪略 1. 伸进小白楼内的魔爪 溥仪逃离长春时,将无法带走的大批书画藏匿在伪皇宫西院的小白楼内,由伪军“国兵”看守。一天,一个执勤的“国兵”不经意地朝着紧紧关闭的楼窗内窥望,只见昏暗的屋内摞满了一个个大木箱子,引起了他的好奇心。那些木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如此看守?他见四周无人,索性破窗而入看个究竟。他费力地撬开一个大木箱子,发现里边整齐地摆满了许多长条方形大小长短不一的木匣子。打开一个木匣子,里面是用黄色绫包袱皮裹着的一卷精致的字画,一连打开几个木匣都是一样。他心里想也不是金银财宝值钱的东西,还用如此派兵看守。于是顺手拣了几卷,拿回警卫室。这倒引起了排长和几个曾念过国高稍稍懂得一点书法绘画知识的士兵注意,他们立刻明白了这些大箱子里存放的书画是比钞票还要值钱的珍宝。由此小白楼内藏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按照伪军的规定,只有执勤人员才能出入伪皇宫,而每班执勤又有一定的钟点,伪国兵们都想利用执勤的机会盗宝发财。它们在短短有限的时问内撬大箱、开小匣,有的人还打开画卷,挑选有名书画家的精品。有时常常是两班哨兵挤在一起互相争夺一件作品,谁也不肯相让,直到撕断撕碎了之,这场景使人想起来都切齿痛心。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