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龙山文化

张学海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张学海  

页数:

225  

Tag标签:

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2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回顾了20世纪龙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展示了中国文明起源期这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3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张学海,一九三四年十月生于浙江青田,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山东省博物馆考古部负责人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主持过齐鲁、薛故城和大汶口、东海峪、城子崖等遗址以及明鲁荒王墓等重要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一 泛龙山文化的发现与初期的研究(1930~1959年)  (一)20世纪30年代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1.山东地区城子崖、两城镇遗址的发掘与龙山文化的发现  2.河南地区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3.浙江地区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二)20世纪50年代泛龙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展  1.山东地区  2.河南地区  3.浙江地区  4.江苏地区  5.河北地区  6.陕西地区 (三)泛龙山文化的初期研究二 龙山文化考古的初步发展(1960~1981年)  (一)遗址调查 (二)龙山文化的发掘  1.东岳石遗址  2.姚官庄遗址  3.东海峪遗址  4.尹家城遗址  5.鲁家口遗址  6.三里河遗址  7.尚庄遗址  8.呈子遗址  9.尧王城遗址  10.王油坊遗址 (三)龙山文化研究的初步发展  1.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  2.龙山文化的源流与年代  3.对文化面貌认识的深化三 龙山文化考古的深人发展(1981年以后) (一)学科新理论新概念的指导  1.“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  2.“古文化古城古国”理论的提出  3.课题意识的强调  4.“龙山时代”的提出 (二)田野工作方法的改进  1.考古领队培训班的举办  2.大遗址勘探方法的运用 (三)学术活动的开展 (四)龙山文化遗址的全面调查 (五)发掘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1.杨家圈遗址  2.北庄遗址  3.边线王遗址  4.尹家城遗址  5.西吴寺遗址  6.西朱封遗址  7.城子崖遗址  8.丁公遗址   9.景阳岗遗址  10.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的发现  11.栾台遗址  12.藤花落遗址 (六)考古资料的大量发表四 龙山文化研究的全面开展(1981年以后)  (一)龙山文化区系类型研究  1.龙山文化的源流与年代  2.龙山文化分期研究  3.分布范围的明朗化  4.地方类型研究  5.同周边文化的关系 (二)社会经济研究  1.农业、饲养业与渔猎  2.手工业 (三)社会习俗研究 (四)族属研究 (五)龙山文化城研究 (六)聚落时空关系研究 (七)关于龙山文化的文字 (八)社会性质研究五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资料工作 (二)加强发掘工作的计划性,提高资料的典型性 (三)改进工作方法,构筑考古工作新模式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20世纪50年代泛龙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在山东、河南、浙江地区都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工作,同时在江苏、河北、陕西地区也发现、发掘了龙山文化遗址,掌握的泛龙山文化遗址显著增多。而浙江、河南、陕西地区都有很重要的发现。  1.山东地区  这期间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考古都是些零星的调查和试掘,其中以对两城镇与梁山青垌堆遗址的调查、试掘比较重要。30年代中虽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但资料毁于日军侵华烽火,未能公布于世,50年代中晚期,山东省文管处、山东大学有关人员多次调查,其中还作过试掘,采集、出土了大批陶器等遗物,初步了解到该遗址龙山文化陶、石器的大致面貌。  青堌堆遗址位于山东西部梁山县城东北约12公里的郭庄村北、东平湖西南岸,西临京杭大运河,是一处大规模的遗址。遗址部分被水淹没,发掘时其陆地部分东西约800米,南北约400米。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仅72平方米,文化遗存分属龙山文化和商文化,并有岳石文化与汉代遗存。龙山文化遗物丰富,陶器以夹砂、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也不少,多为灰胎、灰黄胎黑皮陶,少见表里全黑有光泽的黑陶,只有一部分红陶。陶器大部分为轮制,常见篮纹、方格纹和绳纹。

后记

  本书材料截至2000年底。20世纪80年代初,龙山文化考古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材料大为丰富,研究向纵深发展。为了方便读者较好地了解当前龙山文化考古的状况,在篇幅允许的前提下,对个别尚难很快发表系统资料的重要发掘成果和各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论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鉴于本丛书的工作与学术史的主旨,插表、插图基本上转录自有关文章和发掘报告,包括各图的说明均未改动,仅注明原作者姓名或遗址。插图均采自有关著作,只对若干幅不清晰者重新加以描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介良、王占芹和山东省博物馆王树德分别帮助描清部分插图及提供彩版,在此谨致谢忱。


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本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龙山文化 PDF格式下载



入门用的


对龙山文化的发现、命名、研究脉络阐述等相当的清晰,不错的工具书!


不错的考古类著作,普及性的,可以看看。


对于龙山文化介绍的还很详细


慢慢读,很专业,学习了!


纸张很好,印刷也不错,字体较小;内容是考古方面的,适合考古专业,有兴趣的也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