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文化研究
2005-7
文物出版社发行部
彭明瀚
273
无
彭明瀚博士在自己学位论文基础上补充修改完成的《吴城文化研究》一书,是吴城文化发现三十多年来第一部专以吴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仅此即可足见其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 吴城文化得名于江西省樟树市(原清江县)吴城遗址的发掘。吴城遗址发现于1973年,同年开始发掘,迄今已有三十二年的历史。吴城文化是长江以南第一个被确认的青铜文化,吴城遗址不仅发现有青铜武器、工具和青铜礼器,而且出土了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而后来发现的薪于大洋洲铜器墓,更以其规模宏大,随葬的铜器种类繁多、铸造精良而令人叹服。 吴城遗址第一个发掘简报发表于1975年,依据1974年发掘资料作出的吴城文化的分期是长江流域最早确立的青铜文化分期标尺,为确立其他遗址的年代座标提供了一个基础。吴城遗址内涵丰富,除包涵有大量几何形印纹陶、原始瓷器等本地特色的因素,尚有明显的中原商文化特色的因素,从而第一次将长江流域乃至长江以南的青铜文化与中原地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而吴城遗址大型建筑基址、夯土城墙、文字、青铜器群和新干大洋洲贵族大墓的发现,则为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吴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从中国考古学史的角度考察,无疑是长江流域乃至长江以南地区青铜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吴城文化是指商时期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地方青铜文化,既带有浓厚的中原商文化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樟树吴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确立了江南商代考古的时代标尺,使得湮没三千余年的江西商代文明重见天日,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的发掘,则揭开了江西商代文明的新篇章。本书以吴城文化30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考古学研究为基本方法,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理论,对已发现的200多处吴城文化遗址考古材料,从时、空两条线索进行细致的梳理,采用已公布的各个不同遗址的典型地层单位,选择典型的器物组合,对诸典型遗址的分期与年代、文化内涵与类型及其文化性质作系统研究,在对典型陶器进行分型分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陶器进行分群研究,归纳出各自的特征,通过各种器物产生、发展、消长的轨迹,寻找考古学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将原有的三期说完善为四期五段说,并划分出吴城类型与石灰山类型。吴城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兴旺,手工业高度发展,商业贸易活跃,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往来,繁荣的社会经济基础,促使社会各阶层分化和早期城邑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可以与中原殷商文明媲美的文明形态,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辉煌的文明中心,吴城古城便是这一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彭明瀚,1966年出生于江西省星子县,198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江西省博物馆馆长,被主席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列入“新世纪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已出版学术著作7种,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序 李伯谦绪论 吴城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一 吴城文化的研究现状二 吴城文化研究的前瞻三 吴城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一章 文化分期与特征第一节 分期与年代一 典型遗址的分期及相互对应关系二 典型陶器及其组合关系三 分期与年代第二节 特征与类型一 文化特征二 文化类型第二章 农业第一节 农业一 农业生态环境二 农业起源三 农业生产工具四 农作物种类第二节 畜牧业一 吴城先民的畜牧业概貌二 家禽家畜种类第三章 手工业第一节 青铜冶铸业一 先进的铜矿开采技术二 高超的冶铸技术第二节 陶瓷制造业一 繁金的陶器种类二 精良的陶瓷原料三 多变的后坯成型技术四 独特的装饰艺术五 先进的陶瓷烧造技术六 独步一时的原始瓷第三节 加工工业一 玉器琢制业二 竹木加工业三 纺织业第四节 建筑业一 地面建筑二 地下建筑第四章 商业第五章 吴城文化的政治结构与居民第六章 吴城文化与周边考古文学文化之间的关系英文提要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一)基本研究思路 在中国传统的古史观中,黄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而且是唯一中心,其他地区都属于周边地区,是这一中心的附庸。由于受“内诸夏而外夷狄”这一中原正统史观的影响,先秦文献中大多数是有关中原的记载,周边地区被视为“蛮”、“夷”、“戎”、“狄”,而且也只有只言片语,语焉不详。再加上中国考古学自殷墟科学发掘开始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极为翔实的先秦考古学编年体系,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与之相比,开展得要晚,在具体考古实践中,往往是在中原已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以中原体系为坐标、以中原同类器物作参照物。以商代考古为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周边地区发现了商式器物,就被视为商文化,时间一长,人们开始怀疑,商王朝的直接控制区域是否与考古出土的商式器物相一致?才逐渐注意到各地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中原与周边各区系文化的关系是:“在历史上,黄河流域确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各地发现的考古材料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影响总是相互的,中原给各地以影响,各地也给中原以影响。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全国还有56个民族,在史前时期,部落和部族的数目一定更多。他们在各自活动的地域内,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考古新发现提供的丰富资料,中华文明起源呈现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格局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吴城文化研究》介绍了自1973年吴城遗址发掘出来的30年。这30年是吴城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确立、发展并获得空前大发展的30年,在文化年代与空间分布、文化特征、文化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及其与周边各区系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吴城文化作为长江中游地区一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商代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