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吴越文化

冯普仁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冯普仁  

页数:

205  

Tag标签:

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0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此后,山河间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吴越文化的渊源和文化面貌,并对新世纪的发现和研究作出展望。本书配有彩图8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冯普仁,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九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隋唐两京城址和北魏洛阳水宁考古勘查与发掘工作。生前为无锡市博物馆研究馆员,二○○六年七月病逝。主要学术著作有《俑》《吴地交通文、化》《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文物卷》《西安郊区隋唐墓》(合著)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吴越文化的概念 (二)吴越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一 吴越文化渊源 (一)吴越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二)吴越文化形成的探索二 吴越文化遗址 (一)吴越都城  1.吴国早期都城问题  2.吴都吴城  3.吴国都城的迁徙  4.越国都城 (二)吴国几座重要城址  1.牯牛山城  2.下菰城  3.固城  4.淹城  5.朱方城 (三)吴越两国军事城堡  1.阖闾城  2.邗城  3.吴城和越城  4.固陵城  5.夏河城  6.其他城堡 (四)印纹陶和原始瓷窑址 (五)古矿冶遗址三 吴越两国墓葬 (一)绍兴印山越王陵 (二)吴越贵族墓地  1.丹徒沿江墓地  2.六合程桥墓地  3.苏州真山墓地  4.固始侯古堆大墓  5.吴国中小贵族墓  6.绍兴越国贵族墓 (三)中小型土墩墓  1.宁镇地区  2.太湖地区  3.杭州湾一黄山以南区 (四)中小型土坑墓 (五)崖墓 (六)石棚墓四 吴越文化遗物 (一)青铜器  1.礼乐器  2.兵器和车马器  3.农具、工具和饰件  4.生活器具和货币 (二)铁器和金器 (三)玉石器 (四)陶器和原始瓷器 (五)漆木竹器 (六)丝麻织物及其他五 结束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2. 下菰城  下菰城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云巢乡东南隅,北距湖州市12.5公里。城址坐落在一个自北向南倾斜的台地上,背依和尚山,东北是金盖山,城南里江自西向东流过,再往南东苕溪自南而北流过,两河在城东南隅汇合后向北经湖州注人太湖。  城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外城略呈圆角等边三角形,坐北朝南略偏东,现存城墙周长约1800米,其中东北和西北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外城南部利用东苕溪和里江两条河道作为屏障,不另筑南城垣。内城位于外城南部偏东,城垣方向和外城基本一致,现存周长约1200米。除南城垣比较残破外,其余部分保存比较完好(图六)。内外两城均用黄土夯筑而成,现存城垣一般高约9米,其中内城北郭城垣高达15米左右,上部宽5~6米,底部宽30米左右,横断面略呈梯形,城垣内侧坡度比较平缓,外侧十分陡峭。根据实地勘察,内城尚存南门、东南门、东北门、西北门四个门阙遗迹,外城尚存西门、东北门、西北门三个门阙遗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吴越文化 PDF格式下载



吴越文化,对了解吴越文化有一定作用。


内容完整,对吴越文化的介绍全面


书不错,质量也好,快递也好。。。


图文并茂,美轮美奂。可对吴越文化有个大致了解。


没深度,作为泛泛的了解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