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书法与文化十讲

葛承雍 文物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文物  

作者:

葛承雍  

页数:

356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简单得出奇的白纸黑字居然举国同好,千载一风,并得到不识汉字的外国人青睐,这就是西方世界所没有的、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特有的艺术瑰宝——书法。一般说,每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中国汉字的书写形成为一门点线艺术:那具有力度感的竖画,具有劲健感的横画,具有潇洒感的撇画,具有舒展感的捺画,具有坚毅感的方画,具有流媚感的圆画,具有稳重感的点画,具有节奏感的波画,具有韧性感的钩画,等等。线条的运动节奏。形成“势”而表现为“骨力”;墨色的淋漓挥洒,则蓄积着“韵”,表现出“气”。通过骨势气韵的流动变化,又写出了作者情感的波动节律,个性的阴阳刚柔,人格的刚正邪佞,理想的追求寄托,生活的进退沉浮等。人们就是利用这些极富表现力的线条,以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巧,来组合其书法形体结构,从而抒写自己的思绪情怀。所以,透过书法线条的形式妍美,呈现出来的却往往是“人”的文化。

内容概要

为满足海内外汉字书法文化教材的迫切需求,培养书法艺术人才和提高书法爱好者素质水平,开辟书法教育新领域,我社将陆续推出名家书法讲座教材,扩大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化视野。  本书从历史文化脉络入手,阐述了书法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之中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感受,揭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心灵影响与书法风格的演变因素,加深了对书法时代特征的文化理解,培养大众对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的认识,引导读者将笔情墨意的艺术领悟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境界。  全书史料丰富,视角独特,论述精辟,发人深思,既是书法爱好者的高品位读物,也是高校通识课程与自学讲座的重要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讲 书法滥觞与先秦人性 一、汉字起源 二、殷商甲骨 三、钟鼎金文 四、战国文字第二讲 书法建构与秦人价值 一、石鼓字体 二、秦国小篆 三、秦代古隶第三讲 书法形成与两汉人生 一、西汉隶书 二、东汉碑刻 三、汉篆基调 四、书体竞萃第四讲 书法成熟与魏晋人品 一、魏楷发微 二、晋人神韵 三、魏晋书论第五讲 书法交点与六朝人文  一、南朝书帖 二、北朝魏碑 三、品评风盛第六讲 书法出新与隋唐人情 一、隋朝法帖 二、太宗倡扬 三、初唐四家 四、盛唐书坛 五、颠张醉素 六、颜筋柳骨 七、书学鼎盛 八、五代“杨疯”第七讲 书法尚意与两宋人格 一、苏轼旷达 二、蔡襄工力 三、山谷“禅书” 四、“米颠”刷字 五、赵佶“瘦金” 六、题跋书论第八讲 书法复古与元代人伦 一、“赵体”书意 二、鲜于伯机 三、尚态书苑第九讲 书法中衰与明代人心 一、明初“台阁” 二、吴中三家 三、晚明书风第十讲 书法纷呈与清代人道 一、清初“余波” 二、“馆阁”、“帖学” 三、碑学兴起 四、尊碑书论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书法滥觞与先秦人性  书法的历史与汉字的历史曾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因为书法是以汉字形体作为造型对象的艺术,汉字结构的演变对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汉字没有走向拼音化.而成为一个单独发展的文字系统,不仅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也关系着中国书法的位置和命运。但书法作为一片独立的文化领域,有它自己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先秦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书学,不过从殷墟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战国的石鼓文.已可看出古代汉字书写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终于萌生了书法这门艺术,跻人了文化的王国。更重要的是,汉字结构的原始形态,无一不是以实物为基础,即细心捕捉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和概括,抓住人在信仰和感受上最突出、最深刻的一点去创造文字。因而,汉字字形结构的一个基本精神是以人本为基础的。姜亮夫教授在《中国古文字学》中指出:“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出发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发的。故表声以殸(同磬),以箫管,表闻以耳,表高为上视,表低以下视,画一个物也以与人所感受的大小轻重为判,牛羊虎以头,人所易知也,龙凤最祥.人所崇敬也。总之,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能看事物。”将心身沉浸到自然当中,以我观物,用眼、耳、鼻、舌去体味一切,这一古老的而又延绵不息的审美情感正是导源于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书法与文化十讲 PDF格式下载



本书对于历代书法的时代背景及精神内涵的分析很透彻,对历代名家的书法评论到位,值得推荐。


内容还不错,有些收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