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2007-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2007-11出版)  

作者:

文物出版社  

页数:

552  

内容概要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王羲之、王献之、唐代墓志、张怀瑾、黄庭坚、清初直隶书家群、阮元、包世臣、郑板桥、高凤翰、何绍基、蒋峻斋、潘伯鹰、懋勤殿、潘祖纯等古今著名书法理论家论文三十多篇。从学术的角度,揭示如何通过书法艺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宝库。

书籍目录

从湖南出土简帛看秦汉之际的隶书风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笔法特点《石门颂》研究及其临习之我见王羲之部分书信(墨本)注释王羲之尺牍书式与出土文书关于王羲之的晚年书迹问题《冠军帖》系王献之剧迹论从嵩高灵庙碑阴文字所见创立时间、书丹人及其他试谈东魏北齐铭石书风的转变隋代“新体”楷书的确立与其艺术旨趣——以隋代墓志铭书法为审查主体唐代楷书手、书直和经生琳琅贞珉镂镌书史——略谈洛阳出土唐代墓志对唐代书史的贡献张怀瑾的书法史观与书史研究批评也说《天际乌云帖》宋代题跋书法研究黄庭坚狂草书新论法度谨严意态生动——略谈文征明之书法艺术清初直隶书家群研究论阮元、包世臣的书学贡献与书法艺术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书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天下知——从郑板桥书风看书法创新弄笔一生知此味——清代书法家高凤翰左手书法浅析何绍基篆书——兼论清代篆书的两大转折 蒋峻斋与潘伯鹰先生二三事——谈《玄隐庐录印》中峻斋师治印 淳化阁帖懋勤殿本、潘祖纯本和浙图阁帖相关资料辑注《姑孰帖》刻拓研究补苴关于《雁塔圣教序》的几个问题墨皇圣教辗转弥珍——读天津博物馆藏墨皇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帖上虞王氏天香楼藏帖考论谈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影印碑帖故家世守莫轻视明珠翠羽携江南——大云书库最后一批碑帖旧藏过眼录清宫刻石书法特点探赜——兼谈其拓本的装潢形式 文史知识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论破体书法的缘起和发展王、赵、文与中国行书书法狂草散论中国古代文人书法艺术汉字书法艺术能否国际化的思考

章节摘录

张怀瑾的书法史观与书史研究批评叶培贵作为一个修养全面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璀的史观和书史研究批评,在他的书史研究体系乃至整个书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都显得十分醒目。虽然他没有作专门的论述,但却贯穿于他的字体论和书家论(包括四贤论列)中,我们以为,有必要设立这一专节 来讨论他的史观和书史研究批评。无论是字体论还是书家论,都涉及到历史问题:如何看待字体的兴替沿革?如何看待书家风格的变迁?如果崇古,则后起字体和书家如何处置?如果重今,则古代字体和书家如何定位?张怀瑾没有贸然选择。博综今古的字体研究和书家研究使他对书法史的发展变化有一种比较客观的认识。如对于文字的变化,他指出:“文字之作,确乎权舆,十体相沿,互明创革。万事皆始自微渐,至于昭著,春秋则寒暑之滥觞,爻画则文字之兆朕。”(《书断》)对于书家风格变化,他指出:“夫椎轮为大辂之始,以椎轮之朴,不如大辂之华,盖以拙胜之,岂以文胜质?若谓文胜质,诸子不逮周、孔,复何疑哉!或以法可传,则轮扁不能授之于子;是知一致而百虑,异轨而同奔。钟张虽草创称能,二王乃差池称妙,若以居先则胜,钟张亦有所师。固不可文质先后而求之。”(《书断.评》)明确反对“居先则胜”和“以文胜质”两种观点,认为不能用文、质、先、后为标准来判断优劣。在《书断•序》中,他更是开宗明义地批评说:“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悉为鉴不圆通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