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发掘报告(上、下)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页数:

621  

Tag标签:

无  

前言

渤海国是8世纪至10世纪以粟末靺鞨和白山靺鞨为主体,联合其他民族,仿照唐朝体制建立起来的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初称震国,归附唐朝后被册封为“渤海国”,后为契丹所灭,传国十五世,二百余年。渤海国鼎盛时期,“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数十县”[1],“地方五千里”,号称“海东盛国”。其辖境大体东至日本海;南部隔泥河(今朝鲜的龙兴江)与新罗为界;西南部达到鸭绿江的伯咄口,与唐安东都护府相接;西部到达辽河东岸及昌图、梨树、农安、乾安、哈尔滨一线,与契丹、室韦相邻;北部控制了靺鞨黑水部以后,势力到达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在这一区域内,由于各地各部族自身发展水平和接受外界文化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社会发展也不均衡。渤海上层社会封建化程度很高,其发展水平与中原相差无几,而其下层社会发展程度很不统一,有的甚至还处于氏族社会时期。渤海(震)国最早定都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境内),不久迁都显州(即中京,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继而迁都忽汗城(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渤海上京城遗址)。渤海立国多年,国王的陵墓葬在何处?当时平民的丧葬习俗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非常关注的。近年在渤海上京城址北郊三陵一带陆续有大型的渤海墓葬发现,对了解渤海上层社会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帮助。虹鳟鱼场渤海墓地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约45公里处的渤海镇虹鳟鱼场,东南距渤海国上京龙泉府6公里左右,东距三灵2号墓4公里左右,是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81年为配合莲花水库工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其附近的古代遗存进行了第二次文物调查,同时对此墓地进行了复查,初步确认有几百座石墓。墓地因挖沙采石而遭到一定破坏,若不及时发掘,破坏将会更加严重,于是从1992年至199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进行此次发掘以前,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发掘了一座大型砖室墓[2]。1990年3月,当地居民从墓地北坡(第一墓区北侧)取沙,破坏墓葬数十座,所出部分文物被黑龙江省渤海上京博物馆征集。1992年7月至1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正式发掘,当年共发掘88座墓葬,清理范围基本上是墓地的西南部,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地面调查,断定绝大多数墓葬是随着漫长的岁月被自然破坏的。

内容概要

  在整理过程中,人骨鉴定由吉林大学朱泓教授及方启、陈山博士完成;兽骨鉴定由吉林大学陈全家教授完成;金相分析研究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贾莹研究员完成;器物修复由赵磊、王扬、张晓霞、王广文完成;器物绘图工作由赵湘萍、王庆芳、张晓霞、张海鹏、施桥完成;器物拍照由王世杰、吉林大学的李言完成;工地墓葬图由王祥滨、金太顺完成;野外摄影由赵哲夫完成。  本报告的英文提要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魏笑雨馆员翻译,日文提要由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郑宇超讲师翻译,俄文提要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郝庆云教授翻译,韩文提要由首尔大学宋基豪教授翻译。

书籍目录

上册前言壹 墓葬分布与地层关系贰 墓葬一 墓葬类型二第 一区墓葬(一)长方形石室墓(Ac型)(二)双室石室墓(Ad型)(三)石圹墓(B型)(四)石棺墓(C型)(五)形状不明者(六)第一墓区征集的文物三 第二区墓葬(一)铲形石室墓(Aa型)(二)刀形石室墓(Ab型)(三)长方形石室墓(Ac型)(四)双室石室墓(Ad型)(五)石圹墓(B型)(六)石棺墓(C型)(七)砖室墓(八)砖石混筑墓(九)形状不明者四 方坛和房址五 红砖六 第二墓区采集的文物下册叁 墓地性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 出土文物与兽骨二 葬俗三 墓葬分期与年代四 墓葬性质肆 结语附录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试报告附录二 宁安虹鳟鱼场渤海墓地出土铁器的金相学考察附表附表一 宁安虹鳟鱼场墓葬登记表附表二 宁安虹鳟鱼场墓葬人骨鉴定一览表附表三 宁安虹鳟鱼场墓地方坛统计表附表四 宁安虹鳟鱼场墓葬填土内出土的动物骨骼鉴定统计表附表五 宁安虹鳟鱼场墓葬类型统计表附表六 宁安虹鳟鱼场墓地葬俗统计表附表七 宁安虹鳟鱼场墓地随葬陶器分期表附表八 宁安虹鳟鱼场墓地随葬陶器分式统计表附表九 宁安虹鳟鱼场墓地第二区墓葬墓底结构统计表附表一 宁安虹鳟鱼场墓葬出土文物统计表英文提要俄文提要日文提要韩文提要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渤海国是8世纪至10世纪以粟末棘辐和白山棘辐为主体,联合其他民族,仿照唐朝体制建立起来的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初称震国,归附唐朝后被册封为“渤海国”,后为契丹所灭,传国十五世,二百余年。渤海国鼎盛时期,“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数十县”[1],“地方五千里”,号称“海东盛国”。其辖境大体东至日本海;南部隔泥河(今朝鲜的龙兴江)与新罗为界;西南部达到鸭绿江的伯咄口,与唐安东都护府相接;西部到达辽河东岸及昌图、梨树、农安、乾安、哈尔滨一线,与契丹、室韦相邻;北部控制了棘韬黑水部以后,势力到达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在这一区域内,由于各地各部族自身发展水平和接受外界文化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社会发展也不均衡。渤海上层社会封建化程度很高,其发展水平与中原相差无几,而其下层社会发展程度很不统一,有的甚至还处于氏族社会时期。渤海(震)国最早定都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境内),不久迁都显州(即中京,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继而迁都忽汗城(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渤海上京城遗址)。渤海立国多年,国王的陵墓葬在何处?当时平民的丧葬习俗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非常关注的。近年在渤海上京城址北郊三陵一带陆续有大型的渤海墓葬发现,对了解渤海上层社会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帮助。虹鳟鱼场渤海墓地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约45公里处的渤海镇虹鳟鱼场,东南距渤海国上京龙泉府6公里左右,东距三灵2号墓4公里左右,是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81年为配合莲花水库工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其附近的古代遗存进行了第二次文物调查,同时对此墓地进行了复查,初步确认有几百座石墓。墓地因挖沙采石而遭到一定破坏,若不及时发掘,破坏将会更加严重,于是从1992年至199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进行此次发掘以前,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发掘了一座大型砖室墓[2]。1990年3月,当地居民从墓地北坡(第一墓区北侧)取沙,破坏墓葬数十座,所出部分文物被黑龙江省渤海上京博物馆征集。1992年7月至1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正式发掘,当年共发掘88座墓葬,清理范围基本上是墓地的西南部,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地面调查,断定绝大多数墓葬是随着漫长的岁月被自然破坏的。

后记

本报告力图在以往传统编写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做些新的尝试。全书分为墓葬发掘资料和墓地性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两大部分,资料部分以每座墓葬为单位,叙述所有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主要是想为学者提供一部全面、详细的原始资料。本报告编写工作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金太顺、赵哲夫,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王祥滨完成。本报告在整理过程中,人骨鉴定由吉林大学朱泓教授及方启、陈山博士完成;兽骨鉴定由吉林大学陈全家教授完成;金相分析研究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贾莹研究员完成;器物修复由赵磊、王扬、张晓霞、王广文完成;器物绘图工作由赵湘萍、王庆芳、张晓霞、张海鹏、施桥完成;器物拍照由王世杰、吉林大学的李言完成;工地墓葬图由王祥滨、金太顺完成;野外摄影由赵哲夫完成。本报告的英文提要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魏笑雨馆员翻译,日文提要由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郑宇超讲师翻译,俄文提要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郝庆云教授翻译,韩文提要由首尔大学宋基豪教授翻译。在工地发掘期间,张忠培先生曾到工地视察并给予指导。在报告整理期间,宿白先生、徐苹芳先生、张忠培先生、林云先生、黄景略先生曾检查过并给予指导。魏存成先生多次到工地并审阅了报告的前言、综合研究与结语部分。发掘和编写报告的过程中曾得到朱国忱先生、孙秀仁先生、谭英杰先生、陈国庆先生、韩世明先生的帮助。本报告的编写得到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陈奇所长、张伟副所长、赵永军副所长的大力支持。韩亚男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朱珞丹、韩文彦、赵刚、尤洪才、孙雪松、徐静波、吕东、吴英才、谭炜、刘欣鑫等同志亦给予了各方面的协助,谨致诚挚的感谢。在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宁安市文化局、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宁安市文物管理所、西安村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张英俊、黄景林、王兴军等同志给予了各方面的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编辑推荐

《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发掘报告(上、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