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吴门篆刻史研究

陈道义,周新月 著 陈道义、 周新月 文物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陈道义、 周新月 文物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

陈道义,周新月 著  

页数:

261  

内容概要

  陈道义和周新月合著的《吴门篆刻史研究》,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吴门篆刻发展历史的专著,书中阐明了吴门篆刻的发展与文人画的关系。中国文人画的成熟,表现在诗、书、画、印一体上。文人画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中国文人确认和彰显文人身份的成系列的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

陈道义,字弘远,1959年生于安徽繁昌。曾在西南师范大学师从徐无闻教授,主修书法篆刻,获硕士学位。现为苏州科技大学美术系副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吴印社社长。 周新月,别署无相、轶庐。自由撰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发表论文20篇左右,曾获“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第三届‘孤出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著作有《无所有室印存》《盘门景区揽胜》《苏州桃花坞年画》。曾担任《篆刻学》《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编委及专业指导。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吴门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因素 二吴门文人对于篆刻艺术的贡献 三吴门印派的风格演变及其兴衰 四吴门印人的创作心态和特征 第一章元末明初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吴珪与文人篆刻的传人 第二节朱珪及其印学实践 第三节元末编辑的集古印谱 第四节明初文人与篆刻 小结 第二章明代中期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吴门书画发展对篆刻的影响 第二节文徵明、唐寅的先导作用 第三节文彭及其篆刻 第四节文彭同时代文人的篆刻 小结 第三章万历年间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三桥派”的延续 第二节徽籍印人与吴门印派 第三节对于印学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印谱的编辑 小结 第四章明末清初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吴门派”篆刻之余响 第二节林皋与“虞山派”篆刻 第三节印学研究的延续与发展 第四节沈德潜的印缘 小结 第五章清代中后期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吴门篆刻之式微 第二节顾湘及其编著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集古印谱与印学研究考证 小结 第六章清末民初的吴门篆刻 第一节清末民初吴门篆刻的复兴 第二节吴昌硕与苏州 第三节赵古泥及其篆刻艺术成就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印文集考》与前人所辑集古印谱不同的是,朱珪又将“吴睿等所书印文”和“自制私印”附入《印文集考》。从编辑手法上看,与《名迹录》中的附录有些相似;虽为附录,其意义却十分重大,无疑是对传统集古印谱的突破。这也说明了在元代后期集古印谱的编辑过程中,文人又进一步地将其与篆刻艺术的发展紧密地结合了起来。通过古与今的比较,直观的印证了吾、赵所提倡的印尚汉魏的审美思想,并以此检验自我的艺术创作实践,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举。 卢熊及其《<印文集考>序》 元代的集古印谱大多失传,但留存下来的印谱序跋却往往有些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如王沂的《(集古印谱)记》、张绅的《<印文集考>跋》和《书<朱伯盛印谱>后》等,不仅说明了吴门文人在从事印活动中与外地文人的交流,同时也可反映出当时人对印学的认识和理解。如张绅在《<印文集考>跋》中认为赵孟頫的元朱文“自成本朝制度”,而对“天下不谋而同皆用汉印”的现象却很不以为然。 卢熊的《<印文集考>序》前面已有提及,是其中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篇。全文仅约六百字,却言简意赅,犹如一篇严谨的印学论文。 卢熊(1331~1380),字公武,昆山人。为杨维祯弟子。善诗文,精篆籀之学。明洪武十年(1379)任兖州知府时,曾上书指出官印中篆文“兖”误类“衮”字的谬误,可见他对文字学的造诣及处事认真的态度,结果却是忤怒了上司(一说直接忤怒了明太祖朱元璋),几遭祸,后仍因他案牵涉被处死。虽然没有卢熊篆印或刻印的记载,但他也是当时吴中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从为朱珪所撰《<印文集考>是相当有水准的。 卢熊在《<印文集考>序》中,一开始就简要地阐述了入元以来文人篆刻的贡献,以及集古印谱编辑的现实意义: 摹印之法,六书之一也。征诸史传,其制作大略可睹已。自唐以来,人不师古,私印往往缪戾,至于近世极矣。大德中,鲁郡吾子行父因六书之学,略举其要,而人稍稍趋正;先生与承旨赵又各集为印谱,可谓信而有徵也。 卢氏认为: 予谓私印之作,固书学之一事,为士大夫者罕习知之,而况上穷苍史神明之奥,以通造化之原者哉。 他将篆刻看作是书法的一部分,也可理解为是与书法密切相关。“士大夫者罕习知之”,说很少有文人士大夫会去亲身实践的,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对朱珪自篆自刻实践的一种肯定。卢氏对前人编辑的集古印谱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概前人志于存古,所辑不能无醇疵,其多者既不能广传,而简略者又无以考信。千载之下,又孰能辨某印为汉魏,某印为晋唐,而当时作者岂尽出于蔡中郎、李少温之流乎?


编辑推荐

《吴门篆刻史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吴门篆刻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