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

[俄]姆列钦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俄]姆列钦  

页数:

838  

字数:

590000  

译者:

徐葵 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着历史档案的揭密与各位外交部长真实画像的披露,苏联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了历史学家重新理解20世纪历史的钥匙。 列昂尼德·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问世。本书的作者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出版后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 书中所写1917年以来80多年间的15任外交部长(共13人,其中有2人曾两度出任外交部长)的生动形象,自行组接成一部苏联与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透露许多被有意掩盖的内幕。本书从外交到政治,由政治到历史,独有的采访资料与充满个人见解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外交与国家、历史关系的多个视角。

作者简介

列昂尼德·姆列钦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俄罗斯政治周刊《新时代》和《消息报》的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政治评论员和星期日政治节目作者和主持人。撰有20余部文学和政论著作,其中多部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最新著作被译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不吉利的十三(代前言)第一部分 外交政策与革命 第一章 托洛茨基·革命不需要外交  生日礼物  “让他管外交事务好了”  他为何离开布列斯特?  托洛茨基为什么不同德国人签和约?  红军领袖   与斯大林的第一次冲突  在波兰前线的灾难  “请让我休假”  列宁的遗嘱  流放之路  墨西哥夜之梦 第二章 契切林:一位不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精神上崩溃和对神秘主义的迷恋  靠母亲的钱干革命  为了内部使用  同志之间相互敌视  圈在铁丝网里面的外交官  密码电报和密码译电员  “破坏热亚那会议对我们有利”  “他们正在瓦解,而我们将会巩固起来”  “向德国人学习!”  德国武器在俄罗斯制造  “把肃反工作人员这帮坏蛋拉去枪毙”  来自卢比扬夫广场的邻居  不佩带任何装饰物  与老鼠和蛾子作斗争  人民委员离职养病  只要人民委员不叛逃就行  没有发出的遗书第二部分 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 第三章 李维诺夫:枕头下的左轮手枪  帕帕沙去银行  被捕和回国  人民委员及其副手  外交人民委员部和中央委员会  没有请客的钱  我们中间谁是欧洲人?  美国人不会喝酒  60周岁获列宁勋章    给阿道夫发去的信号  人民委员部里的新人  偶然保住了一条命  同一辆轿车中的三位部长  与一个凶狠的老太婆的恋爱……第三部分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外交政策第四部分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 PDF格式下载



此书的作者是俄国著名政论作家列昂尼德.姆列钦,通过他的笔,当年很多克宫辛秘和苏俄内幕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当然,也有人会觉得他是在给苏维埃抹黑。不能否认作者的亲西方倾向很重,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将旧日苏联乃至今日俄罗斯的大致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价格很好,内容也不错,喜欢苏联历史的人赶快买吧,也许今后很难再找到了。我还有一本《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在读《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一书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一位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苏联高级外交官叛逃美国的故事。不久,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偶然翻到了这位外交官的自传《与莫斯科决裂》(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阿尔卡季·舍甫琴柯(1930-1998),出生于乌克兰,前苏联高级外交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学历。先后在苏联外交部国际组织司、驻联合国代表处工作。后任外交部部长顾问、联合国负责政治和安理会事务的副秘书长。1978年叛逃美国。
  
  叛逃他国的原因一般有三种:一,受到迫害;二,逃避法律责任;三,受到金钱或美色的诱惑。舍甫琴柯的叛逃属于哪种情况呢?他家庭出身良好,父亲是一名有地位的医生,哥哥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他深受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的赏识,43岁就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前途无量。
  
  在他叛逃之后,苏联方面说他酗酒、好色。舍甫琴柯说这是造谣和中伤。他的同事维克多·伊斯拉俄良大使认为舍甫琴柯酗酒。(见《在冷战的战场上:一位苏联大使的自白》)即便此事属实,酗酒如果不误事,那也不是大毛病。似乎舍甫琴柯没有因为喝酒误事或在外交场合失态。显然,这些不是他叛逃的主要原因。
  
  舍甫琴柯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他靠自己的才识和机遇进入了上层社会。“上层人物和芸芸众生不同,他们享有独特的广泛特权:高薪金、高级公寓、别墅、政府提供的由司机驾驶的汽车、火车上的专座和卧室、机场贵宾待遇、外人不得进入的游览场所和医院、专供他们子女上学的学校以及供应减价出售、数量充足的消费品和食品的商店。他们居住在远离平民百姓的世外桃源之中,只有破例外出才能和下等人相遇。事实上,高干系统的最高级人物和大多数群众之间,在心理上有一座高如中国万里长城的屏障把他们隔开。”(第205-206页)
  
  “以葛罗米柯为例。他在近四十年中从未涉足莫斯科的街道。所有其他人几乎也都是如此。在克里姆林宫涂成金色的陈旧而寂静的走廊里隐藏着一座博物馆——一座思想的博物馆,肉眼可以看得见,但却象琥珀所包裹着的一只苍蝇一样,已成为化石。那些因保存这种古迹而飞黄腾达的人,企图强迫苏联人民相信一个以乌托邦神话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第22页)
  
  但是,这些物质上的享受不能抵消精神上的不安。他认清了社会主义的虚伪面目。党和人民的利益只是幌子,所有官场上的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已丧失信念的情况下,却还要每时、每事、每地弄虚作假——这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的。”(第20页)
  
  舍甫琴柯厌倦了这个虚假的制度,无处不在的克格勃,以及无事不管的党组织。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丑恶的地方。他说:“我一贯热爱俄国,今后仍将永远如此。……我所‘背叛’的只是这个政权以及支撑它的那个社会制度。”(《前言》)因此,他说自己是“决裂”而不是“叛逃”。
  
  1973年舍甫琴柯向美国官方表达了离开苏联的愿望。不料,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他做间谍。此后三年是舍甫琴柯一生最惶恐、最痛苦的一段时间。叛逃是他的愿望,但是做间谍却不是他情愿的。他的自传的第一部分就是“并非甘愿当间谍”。
  
  《与莫斯科决裂》透露了苏联外交系统的一些见不得阳光的黑暗面。例如,外交官(包括外交部长)利用出国的机会购物,甚至走私物品挣钱。苏联驻外使馆中的工作人员有相当比例的克格勃或军事情报局成员。苏联甚至把间谍大量安插进联合国。
  
  此书也有较多关于中苏关系的内容。在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中,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政治局会议上积极主张对中国无限制地使用核武器。(第194页)这个记载可谓耸人听闻。如果所载属实,当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目前,这一记载尚缺乏官方档案的印证。
  
  叛逃后,舍甫琴柯在美国过着公开的生活。他的妻子始终蒙在鼓里,回到苏联后不久就自杀身亡。他的一对儿女受到牵连,所幸没有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这比斯大林时代好了很多。他在外交部的一些同事被连累。舍甫琴柯在美国再婚,20年后病死。
  
  《与莫斯科决裂》记载了舍甫琴柯一生亲历的大事,透露了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制度鲜为人知的一面。尽管他对某些人物的姓名做了处理,但是措辞相当直率。他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能在不受任何人控制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无需惴惴于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是否能被人接受。”(《前言》)
  
  此书对叛逃前后的心理历程描写得非常详细。把那种变节者的恐惧、焦虑和期望的心态描写入微,看起来比较真实。伊斯拉俄良认为舍甫琴柯在此书中有自夸的成分。我无意评论舍甫琴柯与莫斯科决裂的对错与否。但是,他的行为最大的受害者是他的亲人和朋友。
  
  (甄鹏《共识网》2012年6月11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