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01个道德难题

马丁.科恩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1-0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马丁.科恩  

页数:

468  

字数:

280000  

译者:

陆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01个道德难题》是真事和虚构的故事的混合,也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沉思的混合。所以,这不是一本书后带着答案的逻辑谜题集——因为伦理学不是干这个的。这里提供的,实际上是101个想法、理念、主意,或者甚至是101个思想实验。所以,这书要想看得有意义,就得慢着来;另外,如果你想完全抛开后面的讨论自己来琢磨这些问题,那可千万别犹豫,立刻动手。因为,虽然说这些讨论也可以充上一充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它实际上并不是这种东西:它们在那里,只是想为对话——读者与这本书的对话——做一点贡献。所以,如果你在书里看到什么“政治”主张或者事实方面的陈述结果“不为它们所容”(也许是放在括号里偷偷溜进来的),读者也完全无需因此就生了厌恶之心,然后拿它来砍猫——砍猫毕竟是一种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何况,说到底,对于伦理学来说,最无用也最自乱阵脚的事情,其实是退化到某种“看起来人模狗样-实际只不过在交流俏皮话-结果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所以也没人会真拿它用到实践中去)”的状态。帮助别人可能是件好事,伤害别人可能是件坏事,可是,单单说一些“好就好”“坏就是坏”这样的句子,尽管听起来很是不错,却肯定满足不了任何一个不在哲学圈子里的人,而且,最关键的,也肯定不能满足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超越这些“分析的”真理,进入到伦理争论真正的地基上。 所以,使用这本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问题部分当成是头盘,把读者讨论当成是甜品,而把最主要的活动,也就是解决疑难,当成是你自己的事情。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和最有趣的——事情发生的环节。

作者简介

马丁·科恩(Martin Cohem),英国《哲学家》杂志主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101个哲学问题》《政治哲学:从柏拉图到毛泽东》。《101个道德难题》是《101个哲学问题》的续篇,出版后迅速登上英国畅销书榜,并被译成12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进! 如何使用这本书 先来四个棘手的难题  1 救生艇  2 继续下沉  3 心理学家的故事  4 习俗为王 三个跟个人有关的两难,那种商业伦理学课也许能帮上忙……不过也只是也许  5 网上交易  6 烤面包机  7 说谎的人 开始下坡  8 残忍的第一阶段  9 阶段2:“其他的:随便”  10 倒数第二个阶段:两个检验  11 最后一个阶段:不朽之灵 一些颇为古老的疑难  12 宅吉斯的指环  13 圣奥古斯丁的惨痛故事  14 黄帝关于平衡的故事  15 斯多葛学派的克里西普斯的禁欲故事  16 伊壁鸠鲁的感性的故事  17 高尚的人  18 高尚的人在天堂 反社会两难问题 19 反对e-维勒 20 磕绊 21 裂痕? 22 愈演愈烈 23 顿失所依医学伦理学 ……审查官的疑难 商业周:(强调商业的)商业伦理学里面的两难问题 商业伦理学里面的另一类两难(这回的重点是伦理学) 五个关于追寻神圣正义的道德故事 跟猴子有关 两个小疑难 寻找幸福生活 监守报告 学术伦理学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这些游戏的出发点是让大学看起来富于德性 人也是动物:素食主义者的疑难 几个从伦理角度看有点可疑的童话 相对国的故事 战争伦理 环境伦理 实在是(因为)钱(才) 法律疑难 环境伦理学 差不多要达到目的了——如果不是手段的话 词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01个道德难题 PDF格式下载



  0. 如果我第一眼见到就决定买下一本书,要么是它特别便宜,要么是我充分相信这是本有趣的书,这本书就属于后者。
  
  1. 为什么是伦理学?
  
  答曰,因为现代文明把我们搞复杂了。即使有天大的决心,想宣称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也一点不轻松。Dliemma即“两难” ,多数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显然不是“道德-不道德”的两个对立选项。极端一点说,我们的处境往往就象那个居心不良的问题所提示的:“老婆和老娘都掉进了水里……”——被搅得焦头烂额,却又必须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可怜的我们!
  怎么办,求诸内心的良知?祈求神示?还是做一个功利主义计算器?或者干脆抛硬币?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如果伦理学能够帮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摆脱焦头烂额的状态,那也就是一大幸事了。
  本书就提供种种难题,如果你愿意,这将是一次梳理自己思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的好机会。
  
  2. 内容
  
  正如书名所示,难题共有101个,按作者的话说:“多到能包括了你所能想到的所有问题。”它们并不都是简单的“两难”,有些会是询问你的看法或者质疑一些论证,所以“难题”这个翻译确实更贴近于实际内容。
  为了突出矛盾,部分问题采用了比较极端的形式,但不会有“落水的老婆和老娘”这种极端到无聊的问题。其实大多数问题都非常实际,有真实或者类似的历史背景,这也符合作者的意图。
  有些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极端小问题,比如 Dilemma 1-“救生艇”。
  有些是抽象而重大的问题,比如战争,比如动物权利。
  也有从里到外百分之百的实际难题,比如“商业周”一组难题里上班族们遇到的疑难
  你也能看到一些童话,比如原版的青蛙王子。
  ……
  甚至还有个概率问题!
  
  3. 风格
  
  据译介,作者马丁·科恩是个以“不拘形式”著称的哲学家,这本书也是这一风格的恰当体现。没有高悬的概念推理。
  每一个难题背后都附有一个比问题本身长得多的讨论,但可别指望在这里能够找到什么让你恍然大悟的提示或者权威解答,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一讨论反而把问题搞复杂了。讨论里有丰富的各方面资料的引述,以及或许对你判断有所帮助的重要事实。(也可能让你更迷糊)考虑到这些讨论,这本书给你提供的难题其实远远不止101个。
  作者希望读者把难题当作主菜,把讨论当作甜品,由于作者的语言魅力,这道大餐相当可口。
  
  4. 如何利用这本书
  
  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描述,大概已经能猜到作者的建议。没错,他的建议是“慢慢看,自己想”,他把那种一口气读到底的做法称为“直觉主义的狂乱状态”,不过如果你只是想过过瘾,一口气读上半本也无妨,我自己就是这么干的。(也是因为短暂的假期块结束了)
  当然,你完全可以不把他们当成道德难题,由于这些疑难本身的实际背景和复杂性,你大可以把他们当成政治问题、经济学问题、心理学问题等等,也可以从事实角度,审美角度,宗教角度,甚至是幽默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只要对西方思想稍有了解,作者对各种思想和名人的调侃也足以满足你。
  一句话,怎么读这本书,完全取决于你。


把你的好书都漂过来给我。。。
书非借不能读~


貌似很有趣~~


老千:只能夏天再漂给你了。现在我要把自己漂到学校去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