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碧血丹心谭嗣同

郑焱 新华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新华  

作者:

郑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碧血丹心谭嗣同》讲述了19世纪末那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改革志士谭嗣同传奇的一生,展示了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喋血菜市口等神奇,悲壮的故事;揭示了袁世凯是否告密、慈禧太后为何政变等令人困惑百年的历史之谜。

作者简介

  郑焱,汉族,江苏无锡人。湖南省第一个历史学博士。现为长沙大学教授、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省旅游首席专家团专家。曾出版《近代湖湘文化概论》、《湖湘文化之都》、《中国旅游发展史》等著作多部,发表《谭嗣同研究综述》、《湖湘文化研究》、《中国早期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等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一 血溅菜市口二 家世渊源三 天下奇男子四 走向维新五 进京变法六 真假密旨七 夜访法华寺八 告密之谜九 去留两昆仑十 横刀向天笑十一 失败之因十二 永召后起

章节摘录

  二 家世渊源  谭嗣同祖籍湖南浏阳,而浏阳谭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相传它是华夏始祖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明朝时,谭氏的祖先曾立下赫赫武功,被封为“新宁伯”。自此肇始,以后的200余年里,谭氏家族因武功而被封为侯伯的达“九世十人,”这是谭氏家族很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谭氏祖先迁居到了湖南,定居浏阳。  到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时,谭氏家道已经衰微。因为家境贫寒,谭学琴小时候就没有读过多少书,长大后只能设法在县衙门做了一个小吏。不过毕竟是在衙门,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富裕起来。谭学琴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很乐意帮助别人。族人亲戚们问他借钱,他总是尽力为之。所以,据说家里是“逋券累累,塞椟溢笥"。逋券,就是债券;累累,是形容很多;椟,是用木头做的小匣子;笥,是一种方形竹器。也就是因为来借钱的人多,所以谭学琴家里的匣子、箱子中塞满了债券。但当谭学琴因积劳成疾临死时,却并不把这些债券当做遗产分给后人,而是让人一把火烧了,不要别人还了。还留下遗言:后人一定要读书。谭学琴的做法,一举奠定了谭家的家风——刻苦读书和善良对人。  谭学琴死的时候,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才6岁。因为父亲死了,债权也已经放弃了,家境很困难。但他的长兄谭继升继承家风,全力支持弟弟读书。谭继洵也很争气,他不但天资聪明,而且读书极为勤奋,不管酷暑严寒,都是天不亮就起,深夜才睡。所以27岁中了举人,37岁又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一路升迁。他先在户部任主事,户部是掌管全国田地户籍、财政经济的部门,主事是六品官,大概相当于现在部里的一个处长。10年后他被派为甘肃巩秦阶道,这已经是四品官,相当于现在一个市长了。又12年后,谭继洵成为湖北巡抚,巡抚是管辖一省的封疆大吏,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后来还曾短期署理(就是暂时代理)湖广总督,这是谭继洵一生仕途的最高点。谭继洵虽然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体恤民生,左宗棠曾赞扬他:“胸中纯是爱民之忱也”,意思是谭继洵的心里全是爱民的热忱。父亲这种勤勉好学、清廉为人的品格,自然影响到了谭嗣同。而且由于谭继洵自己是凭借读书才从贫穷子弟变为朝廷官员的,所以他对子女的学业非常重视。谭嗣同5岁时,就师从著名学者毕莼斋学习经史诗词。后来谭嗣同回忆自己是:“五岁受书,即审四声,能属对。”可见家庭浓郁的书卷氛围对谭嗣同所起的重要作用。  不过,谭嗣同童年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母亲徐五缘。徐五缘出生于贫寒之家,勤劳而善良。当她嫁给谭继洵时,谭继洵还没有做官,徐五缘要承担全部家务,她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扫地做饭,饲养家禽,耕作田地。晚上孩子睡下后,她还陪着读书的丈夫在油灯下缝补衣服或纺纱织麻。正是有她含辛茹苦勤劳持家,使得谭继洵可以专心学业。后来,丈夫谭继洵的官越做越大,但徐五缘却没有改变俭朴和勤劳的习惯。就是作为巡抚的夫人,每餐仅有三四种菜肴,而且大都是蔬菜,很少有鱼肉;平日总是穿着旧衣裙,只有会客时才穿仅有的几件绸缎衣服。谭嗣同从懂事时起,就记得母亲常穿着一件丝麻衣,衣服多处裂开,依稀可以看到露出的麻絮,但母亲依然珍惜,穿了十几年而没有遗弃。谭嗣同小时,母亲担心他和弟弟妹妹在官僚家庭养成奢侈闲逸的习性,常常向他们讲述自己过去贫苦生活的情形,让他们明白衣食的来之不易。每天晚上,她自己依然纺纱直到深夜,这给儿女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谭嗣同童年时,曾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谭嗣同年龄小,很淘气,常常玩得忘了读书。有一天,老师问谭嗣同:“你家哪个女仆深夜还在不停地纺纱,响声隔着一道墙也听得清清楚楚,她怎么这样勤劳呢?”谭嗣同回答说:“先生,那不是女仆,是我母亲,她天天晚上都要纺纱的”。老师听了,非常惊讶,在知道了这是事实后,就严肃地对谭嗣同说:“你爸爸已经做了10多年的官,家里也算得上富贵了。但你妈妈还是不愿过清闲安逸的日子,每天都这样辛劳,你却不肯下苦工学习,只知道嬉戏玩闹,难道心里不感到惭愧吗?”听老师说起母亲的勤劳,谭嗣同心里非常激动,他恳切地对老师说:“先生,我以后再也不贪玩了,一定认真念书。”从此以后,谭嗣同果然有了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更是勤奋,加上他本身资质聪慧,所以少年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徐五缘是个很刚强的女性,在艰难的生活中从不气馁,在她的影响下,谭嗣同也形成了倔犟的性格。谭嗣同7岁时,母亲因事要从北京返回浏阳老家。临行时,她告诫谭嗣同要勤奋学习,不要过于思念亲人。因为年幼,与母亲离别后谭嗣同思母成疾,经常是泪水盈眶,但都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旁人询问情况,他也总是闭口不说话。第二年,徐五缘返回北京,谭嗣同也不肯向她承认自己曾经哭过。徐五缘笑着对别人说:“此子倔犟能自立,吾死无虑矣”——一嗣同能够这样的倔犟,足以自立,我就是死也没有可顾虑的了。谭嗣同虽然出生在高官家庭,但从来没有一点慵懒懈怠、嬉戏娱乐的纨绔子弟习气,而且愿意和社会下层民众接近,这和母亲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等谭嗣同稍大一些,谭继洵又要谭嗣同先后拜欧阳中鹄、涂启先、刘人熙等为师。这三人都是谭继洵的浏阳老乡,学问人品都很著名,被称做“浏阳三先生”。谭嗣同先后跟随欧阳中鹄和涂启先读书共7年,“五经诸史之教导,欧阳师、涂师实启沃之。”为谭嗣同研读经书历史奠定了基础。谭嗣同跟随刘人熙读书的时间不长,但在他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了王夫之的著作。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认为“天地之化日新”,意思是天地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发展之中,“新”就是变化发展;王船山还强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不以天下私一人”,就是天下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天下;在知行关系上,王船山认为“知”是“行”的基础,“力行而知之真”,只有实践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一切对谭嗣同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谭嗣同对王船山十分推崇,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我们可以发现,后来谭嗣同参加维新运动时的许多思想,都源于王船山学说。  浏阳三先生不但指导谭嗣同学习,而且他们的师生关系极好。像刘人熙十分欣赏谭嗣同,称他“好学深思,有不可一世之气”;是“少年真奇人”。欧阳中鹄和谭嗣同更是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当谭嗣同少年遭遇家庭不幸时,欧阳中鹄尽力给他帮助,谭嗣同从他那里得到了家里得不到的温暖,所以两人情同父子。谭嗣同一生中,对欧阳中鹄的“片纸单词,珍若拱璧”。对欧阳中鹄写给他的一张纸、一句话都非常珍惜。“拱璧”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玉器。可见感情之深。  由于谭嗣同出生于书宦之家,天资聪明,学习勤奋,既有父母的督促,又有名师的指导,所以在学业上长进很快;再加上在独特的经历中形成的独特个性,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奇男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碧血丹心谭嗣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