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

解力夫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解力夫  

页数:

269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继新华出版社推出《正说中国历代末帝》之后,作为它的姊妹篇《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也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一般说来,历代末帝多是腐败无能的亡国之君,而历代开国皇帝,多是富于开拓精神的创业英雄。从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执政理念和不同的结局中,进一步向我们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历史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提供历史经验,启发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鉴古而知今,人类总是从过去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以史为鉴”通常都是正面积极地告诫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也有2000多年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英明而又富于开拓精神的皇帝。其中赢政秦始皇就是一位,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矛盾人物,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他最大的功绩是用10多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一公元前221年)180多年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统一全国文字,统一度量衡,大力发展水陆交通,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暴君,“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加上晚年贪图享受,特别是他的继承人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在位期间滥用民力,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人民不堪重负,随即爆发农民起义。秦朝相传两代,仅仅15年就被人民推翻了。可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最短命的王朝。

内容概要

历史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提供历史经验,启发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喷。鉴古而知今,人类总是从过去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以史为鉴”通常都是正面积极地告诫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历朝历代,盛世隐忧,没有意识到隐患,纪纲为之不振,最后导致灭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有以史为镜,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安邦治国、强国富民之道。

书籍目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代前言)秦始皇赢政(公元前259—前210年) 秦始皇赢政 赢政生活的战国时代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 秦始皇亲理朝政 征服六国 统一华夏 “天时与人谋”是统一制胜的基本 锐意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焚书坑儒施暴于民 赢政功过的评说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或前247—前195年) 汉高祖刘邦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 霸王别姬 刘邦称帝 治国理政 顺应民心 经济大发展 商贸创新篇 把汉高祖开创的事业推向高峰 西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地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 汉光武帝刘秀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王莽篡汉改制及其失败 乘乱兴兵 克定天下 重建汉朝 “柔道治国” 勤俭理政广纳贤士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 魏武帝曹操 少怀壮志 以屈求伸 讨伐董卓平定兖州 挟天子以令诸侯 南征北战 克定天下 唯才是举善于用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公元161—223年)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东汉末年的混乱政局 豪强纷争趁乱崛起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赤壁之战与魏蜀吴三国鼎立 底定巴蜀 汉中称王 荆州相争伐吴败北 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和他开创的晋代王朝 司马炎和他开创的晋代王朝 称帝前后的政治形势 治国安民的重要举措 大兴分封制度 统治集团曰渐腐朽堕落 八王之乱与东晋十六国 晋代科技文化的新发展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称帝前中国的政局 韬光养晦 志在夺权 知人善任 赏罚严明 励精图治 利国惠民 奢侈狂暴的隋炀帝 官逼民反 隋朝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隋末农民起义中乘时而起 夺关斩将屡立战功 “玄武门之变”与唐高祖让位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民为邦本”“静为农本” 任人唯贤虚心纳谏 开创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新纪元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 宋太祖赵匡胤 唐末“五代十国”之纷争与割据 陈桥驿兵变 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 对辽夏“怀柔政策”的反思 经济复苏与“三大发明”元太祖铁木真(公元1162—1227年) 元太祖铁木真 艰辛备尝的童年 大汗崛起霸业千秋 弯弓射大雕——征伐夏金 远征花剌子模 横扫西亚东欧 统一中国的艰难历程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 苦难的童年 投身“红巾军”叱咤风云 南征北伐 夺取全国政权 登基做皇帝创建大明王朝 励精图治全力恢复发展生产 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污腐败 工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与郑和下西洋 极端君主专制的腐败与明末的社会危机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和他开创的大清王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开创的大清王朝 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 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大清王朝的黄金时期——康雍乾时代 匡正吏风表彰廉吏惩治贪官 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盛世悲歌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章节摘录

插图:赢政生活的战国时代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770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史称“春秋”时代;此后,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史称“战国”时代。春秋战国的五个半世纪,是中国古代社会变化最剧烈的时代。从政治上讲,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代替了授民授土的封邑管理制;从贵族专权、“世卿世禄”过渡到以任免为特征的官僚体制。从经济上讲,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代替奴隶主贵族多级占有的“井田制”;从“工商食官”过渡到私人工商业比较自由发展,并空前繁荣的局面。而涵盖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内容、遍及战国各国的变法运动,是一场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封建化运动,变法的成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伴随政治经济变革的是列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它使数以百计的大小诸侯国并入几个封建大国,从而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剧烈的政治经济变革,残酷的战争,文化的积累,促成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思潮的勃兴。而所有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统一的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宗族奴隶制为特征,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以井田制即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以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绵延了夏、商、周三个朝代,近2000年之久。这个时期,青铜工艺尽管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但由于青铜是稀有金属,奴隶主多用于制造礼器、武器和生活用品,却很少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因此,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还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历史进入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获得了变革生产关系的崭新力量。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公元前475一前221年,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更加普遍。从东海之滨到川陕地区,从松辽平原到江淮的广阔沃野,几乎到处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河南辉县的魏墓出土有犁铧、钁、锄、镰、斧,湖南长沙的楚墓,河北燕国遗址,都发现了铁农具和制造这些农具的铁范。在河北石家庄市一个赵国墓出土的生产工具中,铁制工具占65%。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90%以上。这说明经过春秋战国500年左右的发展,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与铁制工具使用和推广差不多同时,牛耕也开始广泛使用,给农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规模的开垦和精耕细作同时并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许多草莽丛生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肥田沃野。铁器还为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吴国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渠,成为后世南北大运河的奠基工程。魏国邺令西门豹“引漳水灌邺”,把大片盐碱地改造成良田。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使万顷土地得到自流灌溉,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末期的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使4万顷土地得到灌溉,为秦国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铁的应用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掌握生产季节和气候的“审时”,粗分土壤种类的“辨土”,以及精耕施肥的技术都得到了应用。铁的广泛应用,在为手工业提供大量工具的同时,还提供了远比青铜更丰富的原料。尤其战国时期,随着冶铁和锻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钢的出现,钢铁已被用到制造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社会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了。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达起来,货币经济也渐渐抬头。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影响下,不少地区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都会,如咸阳、洛阳、邯郸、南阳、临淄、寿春等。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在生产关系方面,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城市经济都出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局面。到战国时期,全国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彼此联系的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区:——东方为齐鲁经济区,区域为今之山东全境和河北南部,以齐国为主,盛产鱼盐钢铁麻桑、工商业发达,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南方经济区包括淮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即原来的楚、吴、越三国。这里地广人稀,河湖纵横,资源富饶,商贸发达,农业稍显滞后。——西方经济区包括关中、巴蜀和西北地区,为周、秦故地,有较发达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商业。——北方经济区包括燕国、赵国北部和中山地区。其北部、西北部、东北部与游牧民族接壤,牧业发达,农业相对粗放。——中原经济区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赵国南部、韩、魏、宋、卫等国。这里是夏、商、周三代的中心区域,有发达的农业与活跃的商贸。由于五大经济区各有特点,物产不同,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问此疆彼界,关卡林立,但因为各地百姓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商人们还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突破关卡,将各地的土特产品贩运到紧缺地区,促进不同地区的物资交流。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成长,造成和扩大了各诸侯国之间力量的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列国争霸和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的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量积蓄的粮食,毁于战火;无数的社会财富,耗于刀兵;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年男子,战死疆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见《左传?宣公十五年》),百姓为这个战争付出的是大量的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然而,恰恰是这样连年累月的战争,既加快了封建化的步伐,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争霸和兼并战争,以优胜劣败的铁的规律,使锐意革新的国家,封建生产关系迅速成长,日臻强大。也使一些弱小落后、固守奴隶制旧垒的国家日趋没落,最后走向灭亡。然而,战国后期中国统一的形势已经形成,战国七雄中也不乏觊觎统一果实的雄主,但最后摘取这一硕果的却是六世坚持改革百余年不变的秦国和它的国君赢政。


编辑推荐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讲述了开国皇帝多为富于开拓精神的创业英雄。他们的不同经历、不同执政理念,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 PDF格式下载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值得看的一本书


历代开国皇帝都有自己的特点 要不也不会成为皇帝


开国皇帝,必有雄才大略,过人之处


喜欢的可以买本 了解下 中国 历史


这个商品不错,适合对历史有深刻理解的人看。


不错,很有意思,像是历史的戏说版,不过还是很有阅读的价值。


zzYYYY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


要的就是正说,从正面研看朝代的更迭,值得一读。


都是不太长的综合叙述,了解历史概况。


很在历史价值的一本书


对于喜欢封建帝王历史的人来说,算是一本不错的书啦。记载详细,功过评述基本客观。


给我书皮都弄破了 还给起层了… 书面还有点脏 大网站 注意细节好不好。 包装好点


不错,将历代帝王的经理浓缩了!值得一看!


纸质不是很好,书有点脏了


书质量还行,内容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