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足球无疆

罗文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罗文  

页数:

278  

译者:

陈江源  

Tag标签:

无  

前言

刚认识这个英国人时,我有一种困惑,不知道究竟应该和他说中文还是英文。作为一个南方人,听到这个名叫罗恩.西蒙斯的伦敦人嘴角摇曳着京腔,确实有些吃惊。熟络之后,再听到那京腔尾子之后还能摇曳多姿地摆荡出一些京骂,更会“友邦惊诧”一下。今夕何夕?斯人何人?很难不叫他“罗文”,因为他比很多黄肤黑发的中国“罗文”还要“文”。最初结识这个妙人,缘于黄健翔的《天天运动会》要找他做嘉宾,于是在北京电视台朋友辗转介绍下,一个京城的傍晚,我见到了罗文。独一无二的罗文。后来很有一段时间,我都和他说英文居多。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直到我通读完罗文的这本自传后,自己才逐漸明了。熙熙攘攘京城门下,友邦友人川流不息,可罗文压根就不是一个走马观花的国际友人。他对北京的理解,远比我这个南方人深厚,他对中国足球的热情,让我这个从事体育传媒的人惭愧,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对中国人伦常理的透析,让我时不时都要惊诧。我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或许引导着我,只有“以夷之技”,才能和他道貌岸然地交流,否则泱泱大国文化传统社会景观,全都会赤裸裸地暴露在斯人眼皮底下。

内容概要

  《足球无疆》作者于上世纪80年代.从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来到中国,足球——这一没有国界的运动.成为他了解中国的最佳媒介。他组织留学生足球赛,创立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傲电视台足球评论员,为中国业余足球的发展呐喊助威。同时,他也见证了中国职业足球运动的沉浮荣辱,认为阻碍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只有精英足球,没有草根足球。《足球无疆》还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反映了中国20多年来的变化。《足球无疆》英文版于2008年在英国出版后,受到《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罗文 译者:陈江源罗文,英国人,奥德赛媒体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的创建人。1987年来到北京,在中国生活近20年。目前从事除职业足球外一切与足球活动相关的活动。

书籍目录

自序 运动精神第一章 学会忘记规则第二章 足球是圆的,场地是方的第三章 致富是个伟大目标第四章 宣传第五章 自由旅行第六章 同父异母第七章 美丽的运动第八章 多元文化疯狂的途径第九章 足球博学家第十章 快餐足球第十一章 我们不可战胜,你们傻X第十二章 计划革命第十三章 中国的足球自杀指南第十四章 左乃右,右即是左第十五章 从农村包围城市第十六章 利物浦的故事第十七章 一个“非典”,两场赛事第十八章 拍皇马屁第十九章 还需要足球快餐吗?第二十章 学足球,踢足球,以球为生(循环往复)第二十一章 叶公好龙第二十二章 现在或者以后的中国后记中文版结束语

章节摘录

插图:随着对我居住的地方、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的了解一步步的加深,我发现自己处处都被贴着外国人的标签。可以这么说,我们外国人虽然居住在中国,但几乎是一个与当地中国人隔绝的世界,而这种隔绝的状态完全是政府刻意制造的,他们可以让外国人无法获得任何当地的消息,当然如果是发生在外国的事情,以及外国人社区的事情,当局似乎还没有办法控制虽然我获准与一个中国同学同宿舍,但是大部分的限制让我觉得十分的滑稽。最滑稽可笑的是中国人不能和外国人一起跳舞。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一群外国学生骑车闲逛,路过一个跳迪斯科的舞厅,门口用英语写着“欢迎”,里面几个年轻男女在非常开心的跳着迪斯科因为门口有英语的欢迎标语,按照这样的推断,我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我们在门口被几个穿制服的保安给拦下来,仅仅因为我们是外国人,而这个舞厅只对中国人开放“为什么用英文写着‘欢迎’?”我问他们,“不知道,走开!”他们齐声回答,并且手挽着手挡住我们事实上,学校对外国学生的限制要比中国学生多得多,比如外国学生不能参加学校的社团舞会,参加学校舞会需要扫清好几道障碍。但对于我来说,如果在学校不能参与的事情,我就觉得它值得我想办法去学习和挑战或许说出来并不会让你惊讶,当中国开始逐步向西方开放的时候,当时政府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外国货币。不知道如何将其兑换成人民币,当时的领导人决定发行一种新货币专供外国人在中国使用,或许这样会比较安全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了,为了不让人们弄混,每张兑换券上面都印有英文外汇兑换券在中国是惟一合法的能够被兑换成外币。就好像英国发行两种版本的英镑,一种是供英国人自己使用,另外一种是给外国人使用。根据你的护照情况来决定你可以兑换多少FEC,事实上让人觉得比较奇怪FEC适用于所有外国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外资企业,像香格里拉饭店对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消费只收取外汇兑换券。但是他们也欢迎当地的中国人持正宗的人民币来消费由于整个中国只有外国人使用外汇兑换券,所以每次我们去当地商店购物或者去餐馆用餐,不可避免会收到人民币找零,而人民币又不能兑回英镑,所以对我来说完全没有用处.正因为如此,中国是从那时开始积累外汇储备。据说截止到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万亿美元之巨反过来,中国普通老百姓获得美元的惟一途径就是外汇兑换券,所以不久中国就出现了规模相当壮观的外汇黑市,它既能帮助外国人将手中的外汇兑换券换成人民币消费,又能帮助中国人获得外汇兑换券。这样的外汇黑市迅速出现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每一元的外汇兑换券可以换到将近2块钱人民币很简单,过程大概是这样:外国人拿100美元在银行或者酒店将其兑换成1000元外汇兑换券,然后再骑自行车去最近的服装市场,找外汇黑市兑换成1800元人民币。有了这种方法之后,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不再使用外汇兑换券,而是直接把手中的美元通过上面的方法兑换成人民币建立外汇兑换券制度之后不久,中国的领导人显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除去来自西方国家的外国人通过“换钱捷径”不说,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社会主义友邦的外国人,他们并没有多少钱,而且中国还邀请不少外国专家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这部分人中国政府是需要负担他们的费用的因为中国好多机构并没有外汇兑换券,而且他们也不能使用美元,所以他们没法支付外国专家或者雇员工资。更糟糕的是,外国人不能在外资公司使用当地的人民币。的确,比较奇怪的是只有友谊商店供应外国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像牛奶、奶酪之类的,而且他们只收外汇兑换券。而且,不是外国人不能进入消费,我觉得这有点不像其名字那样友好在这种形式下,有一种可能就是废除外汇兑换券制度,让中国境内的每个人都使用同一种货币,但是中国政府决定采取另外一种变通方式。政府发行一种专用证明,中文叫做“优待证”,我们将它称为白卡。政府选择性地给部分外国人发放优待证,拥有优待证的外国人可以不用受外汇兑换券的限制,他们可以和中国人一样自由的使用人民币消费在我完全弄明白这些之前,我发现我们同学中几乎人人都有一张黄色的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并贴着自己的照片。谢天谢地,为什么是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竭力推行一项改革,即把本来由英国政府支付的大学学费改由学生自己承担,但是1986年的英国仍保留着学生保障体系,而我们正属于英国政府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交换留学生项目,相关的费用由政府赞助。由于在英国的生活费用比在中国要贵许多,所以在利兹大学与北外签订的留学生交换协议中,中方需要每个月发放给在中国的每个英国留学生一定的补贴有了所谓的黄色的“白卡”,我们每个人就能名正言顺的在任何地方用人民币消费,当然我们会充分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我们在黑市上把英镑直接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去那些“外国人场所消费人民币,而这些地方本来只收取我们都非常讨厌的外汇兑换券事实上,出租车司机、服务员、收银员以及商店的售货员都尽可能地要求外国人用外汇兑换券消费,而且这里所指的外国人还包括一部分本来是中国人却来自当前还不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地区,例如香港、澳门和台湾。区别这一群人的主要方法就是从他们的口音以及着装.出租车司机尤为特别,他们似乎有规定每个月需要挣多少外汇兑换券,因此常常在一些涉外酒店门口排队好几个小时拉一趟活,然后要求大鼻子乘客用外汇兑换券支付好几次在出租车上,我当然想用人民币支付车钱,可是出租车司机满脸不高兴,然后说,“不好,外国人必须要用外汇兑换券。“对不起,”我会跟他们重复,然后掏出他们都不愿意看到的黄色的“白卡”。“优待证!付给你人民币。这不是我规定的!

后记

和地球上千百万个人一样,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就知道作为一种尝试性和实验性的方法,加入当地的一家足球俱乐部或者只是在公园里随便踢球玩,能保持身体健康,交到朋友,有时甚至还能偶尔冲破运动极限。在巴西,我发现足球比这些意味着更多,而且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没有共同语言并没什么关系,因为足球这种语言在每个不同地方几乎都是相通的.处在足球这个全球化网络中心的是默默无闻的本地俱乐部,作为公共社团,从艾迪索特到萨格勒布,它们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引入比赛,从王厂到教堂,从酒吧到学校、大学,足球俱乐部和其他社会组织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世界上数百万个业余俱乐部都是所谓“足球金字塔’的基石。在金字塔顶端,“数百万”意味着球星的个人收入,而在底层,“数百万”则意味着参与人数,人们对此越来越担心。不过正是本地俱乐部在形式、不管它的模式,才能保证足球在今天仍是社会影响力颇强的大众参与的运动。在世界各国竞技运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那些全身心投入到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人可以被看成是冠军,基层教练教导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足球运动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球迷(不仅仅是未来之星)。一股隋况下,业余俱乐部确实是年轻人首先接触到忠诚、团队精神、尊重和公平竞赛这些概念的地方,这些东西超越了政治、宗教和语言的界限。这些俱乐部也是美德的第一个象征,因为它们真正代表着体育没有渗入任何金钱因素。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同人到底爱足球么?中国足球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一个英国人眼里的中国足球,也许,中国足球,不仅仅输在球场上,而是早就输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样的思考,中国人自己也不是没有,只不过,由一个外国人说出来,至少不会被骂作“卖国贼”了。那么,为这样的忠言和良药大声叫好是不是也有风险呢?我想是旨定的。但是,当丁个老外部可以为我们的事情如此认真、较真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躲避吗?都好好地看看这本书吧,别再不切实际地清淡足球,拿足球当做安慰剂了。足球,远不是我们生活里最糟糕的东西,或者说,足球运动本身,本来就是美好的,魅力入穷的,是我们自己把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给足球一个清白吧。感谢罗文,为了中国的足球,你做了我们很多人应该做而没有做不敢做的事。谢谢!  ——著名足球节目主持人 黄健翔这是我所见过的第一本写中国业余足坛的书籍,其实作者更是想通过足球这一载体反映中国过去20年的变化,非常值得一读。  ——著名足球评论员 周枫罗文的观点和声音,总是最为尖锐激烈的。我们都想看到中国的足球也能站上世界台面,哪怕好高骜远,也都觉得悄有可原。然而罗文从来下沉迷于幻想、从来不回避现实的困顿。心中有话,他总会百无禁忌地脱口而出。只有一个真正热爱中国足球和中国的人,才能如是真诚。  ——《体坛周报》副总裁、体育记者 颜强罗文目前正在从事他的”草根足球”计划,这刘普及和推广足球在普通百姓中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足球在中国沒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如果没有孩子喜欢踢足球,那中国足球何谈走向世界?  ——著名足球评论员 徐阳通过与中国热爱足球的人们的互动,他把自己的情感也融人了其中。  ——《华尔街日报》网站 芮莎玛·帕蒂《足球无疆》指出了中国足球面临的根本问题,只有精英足球却没有草根足球。  ——路透社驻北京记者 尼克·穆雷一个英国人试图让中同人也接受他所喜爱的美丽运动。却成了电视人。深刻,明智而且非常有趣味。  ——《泰晤士报》网站 里克·伯德本特或许你可以鄙视足球,但你仍旧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记录今天中国新奇和辉煌。……它是一木精彩充满诙谐幽默的书,它深度反映了这个国家以及那里的人民。  ——《中英商务评论》 汉弗莱·肯李斯德作者坚持自己信仰,把痛若和失望揉进了一本充满趣事的书中。……甚至对那些不喜欢体育的读者来说,也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感情进入状态。栩栩如生的章节描写,文化视角以及对数个重大事件的见证组成了他对过去20年中国的印象。  ——《中英商务评论》网站 基德·吉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写作优秀的书,讲述了一个男人用一个足球闯荡中国的故事。  ——足球365网站 皮特·梅


编辑推荐

《足球无疆》由著名足球节目主持人 黄健翔、著名足球评论员 周枫、《体坛周报》副总裁、体育记者 颜强、著名足球评论员 徐阳、尼克·穆雷、汉弗莱·肯李斯德、皮特·梅、基德·吉列等力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足球无疆 PDF格式下载



送朋友的,自己没怎么看,不过拿到手上感觉印刷、纸张都不错。


这本书讲的内容很不错


谢谢罗文先生,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我们中国的足球,哪怕是出自于外国人之手,但对于足球的热爱是无国界的。评论的有些晚,但是物流也还是很给力的


介绍了作者在中国推广草根足球的故事文字中充满作者的心路历程值得一读~


不站在另一个角度,永远看不清中国足球的全貌。


很好看的一本书!


罗文是个真正的铁杆球迷,和国内大多数叶公好龙,再就是凑热闹的球迷从本质上就不一样!他用深刻的眼光和丰富的阅历揭示了中国足球在普及程度和草根足球方面的问题.值得一读!


发生在中国的日常小事从一个外国人的嘴里说出来,别有味道。一个中国通,他融入了中国,但没有被中国同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