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林光江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林光江  

页数:

313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城市独生子女群体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面积形成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观的变迁之间深刻关联的实证性学术著作。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林光江博士根据她在北京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和颇为深入的社会学观察与人类学访谈,在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展开了富于创见的思考与论述。作者不仅对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里家庭、学校、政府和媒体的儿童观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还对上述不同社会实体之儿童观的异同和关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少独到和新颖的学术观点,从而为中国的儿童社会学和有关儿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独生子女政策在内的“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虽然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和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尖锐冲突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过很大阻力,但它在城市里得以彻底推行并取得了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除了降低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等一系列长期的人口学后果之外,它还使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不断升高,现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家庭类型,从而引发了中国城市社会一系列结构性的变迁。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和颇为深入的社会学观察与人类学访谈,在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展开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观”的变迁等论述,从而为中国的儿童社会学和有关儿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林光江,女,日本人,社会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
  1989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担任外国专家。
  目前。从事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医学合作项目。

书籍目录

序言 周星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变动中的儿童教养环境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迁趋势 三、独生子女问题,还是儿童教养问题?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独生子女 二、儿童 三、儿童观 第三节 本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二、本书所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第二章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城市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 第一节 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对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 城市儿童的生活时间表 第三节 城市儿童所受到的家庭照顾和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节 城市儿童的消费结构第三章 城市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 城市儿童所处的家庭氛围 一、北京市独生子女家庭的背景特点家长、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 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以决策参与度作为测量指标 三、城市儿童家庭内部互动情况分析代际互动和隔代互动 第二节 谁教育孩子 第三节 教些什么 一、教养与规矩 二、兴趣爱好培养 三、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辅导第四章 望子成龙:家庭的儿童观 第一节 抚养“小皇帝”? 一、爱还是溺爱? 二、为何“侍候”? 三、“小皇帝”的行为 第二节 教育:投资竞赛和管制过剩:  一、智力投资 二、学习管制 第三节 父母预期 一、生活: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二、理想:替自己实现未了的心愿 第四节 男孩与女孩:性别评价 第五节 变迁中的儿童观和儿童的两难困境第五章 城市儿童的在校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幼儿园的生活:学校生活的准备 一、幼儿园作为儿童社会化空间的重要性 二、幼儿生活的作息袁 三、幼儿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 第二节 小学生活 一、小学生活的作息表 二、课程设置 三、小学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五、学校、老师与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第三节 儿童初级教育的跨国经验比较 一、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 二、中日两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对比:20世纪80年代 三、中日两国初级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20世纪90年代第六章 学校的儿童观 第一节 政府与学校 一、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课程改革 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二节 办学理念 第三节 校际竞赛与教学质量第七章 国家的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与国家 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儿童及其所处地 二、儿童文学与国家的儿童观 第二节 针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 针对儿童的接班人教育 第四节 超越家庭、超越国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儿童教育第八章 大众传媒、游戏与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儿童 一、少年儿童节 目的现状 二、党和政府的指导 三、专业人士在制片上的立场 四、儿童与电视节 目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游戏与玩具的变迁 一、游戏的定义和特征 二、游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游戏的变迁及其影响 四、新的游戏和儿童观第九章 当代社会转型下的儿童观 第一节 中国传统儿童观的诸观念 一、“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把儿童看成一种工具 二、“多子多福”:多胎生育的追求 三、“重男轻女”:性别偏好 第二节  当代社会转型对儿童观诸观念之变化的影响 一、家庭儿童观的变迁 二、学校儿童观的变迁 三、国家儿童观的变迁 四、大众传媒儿童观的变迁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观变迁 一、市场化与儿童观的变迁  二、国际化、城市化与儿童观的变迁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人口增长趋势 附录二:日本社会的低出生率及其社会后效 附录三:2001年北京市各区小学概况 附录四:北京市小学和学前教育规模的变化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