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传奇
2010-10
新华出版社
罗胸怀
283
无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艺术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个鲜明的坐标。在这些坐标中,毛泽东的诗词又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成为中华诗词文化中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符号。探求其形成的因素,最关键的是由他的特殊身份决定的。毛泽东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一改变贯穿了20世纪中国革命。这些是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位诗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近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从笔者收集和研读的著述来看,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毛泽东诗词鉴赏、注释的范畴之内,多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对毛泽东诗词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中呈现的历史环境研究略显不足。当然,对毛泽东诗词从鉴赏、注释这个角度来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没有这个角度的研究,就很难对毛泽东诗歌审美艺术作更高层次的研究和欣赏。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革命的艺术,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毛泽东是这样讲的,在诗词中他也是这样实践的。他的诗词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风云,也是他传奇人生经历的缩影。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通过毛泽东的诗词,来展现毛主席在20世纪中国革命风云变幻中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同时,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来剖析、挖掘毛泽东的心灵轨迹和他诗词创作的前因后果。
罗胸怀,1966年8月生于湖北蒲圻(现赤壁),服过兵役,当过工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有《中国空军纪事》、《中美空中较量》等图书。
前言第1章 七绝·呈父诗第2章 七古·送纵字一郎东行第3章 四言诗·祭母文第4章 虞美人·枕上第5章 贺新郎·别友第6章 沁园春·长沙第7章 菩萨蛮·黄鹤楼第8章 西江月·秋收起义第9章 西江有·井冈山第10章 清平乐·蒋桂战争第11章 采桑子·重阳第12章 如梦令·元旦第13章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第14章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第15章 菩萨蛮·大柏地第16章 清平乐·会昌第17章 忆秦娥·娄山关第18章 七律·长征第19章 清平乐·六盘山第20章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第21章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第22章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第23章 沁园春·雪第24章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25章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第26章 浪淘沙·北戴河第27章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插图: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一心想抓革命党,当他得到土豪成胥生的密告,说毛泽东在韶山一带组织“过激党”,煽动农民造反,立即秘密派人来韶山抓捕毛泽东。8月28日,毛泽东和毛福轩在韶山30里外的谭家冲开会,这时,从韶山冲派来的一个青年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交给毛泽东一封急信。这封信是在湘潭县城工作的同志连夜派交通员送来的。毛泽东迅速打开信,上面写道:“泽东兄,事急,省里密电拿你,务希在今晚离开韶山。”毛泽东看完信后从容不迫地继续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都为毛泽东捏一把汗,他们劝毛泽东马上离开韶山,越快越好。但直到会议结束,他向毛福轩交代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做的工作后,才和送信的青年人一起赶回上屋场。赵恒惕的兵也来得快,当毛泽东、杨开慧及毛岸英、毛岸青一行在乡亲们的掩护下离开上屋场,赵恒惕的兵就来了。一个放哨的乡亲,气喘吁吁地说前面有一群灯笼朝这边来了,一定是赵恒惕派来的快兵。毛泽东一行迅速地钻进了一片树林里。毛泽东他们看到,这群打灯笼的人直奔上屋场,在上屋场毛泽东家中里里外外搜了半天,连毛泽东的影子也没有发现,然后骂骂咧咧垂头丧气地走了。这时,毛泽东和掩护他的乡亲已离开了韶山冲,经宁乡道村到了九江庙。在那里,毛泽东和几位乡亲分手,然后坐小船,星夜赶往省会长沙。
《毛泽东诗词传奇》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无
新华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毛泽东诗词传奇》(以下简称“传奇”)是罗胸怀继《中国空军纪事》和《中美空军较量》之后的又一力作。罗胸怀是一位传记文学作家,擅长纪事,他的纪事风格大约与他有过军旅生活相关,简捷,实用,集约,不拖沓,好像总能感受到某种历史的铿锵节奏。他的书既有时间的散发力,又有空间的聚合力,总能亲近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而又能不断地带动读者悠远的思绪。
《传奇》以诗词为历史结点,有传奇而不猎奇,不纷不扰,不枝不蔓,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才与其超凡人生的壮美结合。此前,我每每读到毛泽东的诗词,潜意识里总会很不自禁地要先停顿下来,逗留一阵在毛泽东的政治生涯里。而论及到他的政治生涯,随着历史信仰的延展,总不免会遇到不同世界观的评判。也就是在此时,我的思想又会随之骄傲起来,毛泽东是诗人啊!他的诗才无与伦比,他的诗词艺术的穿透力更是不屑东海扬尘,是永远也不能被折损的。读了《传奇》,使我更是加深了这份景仰。
有人说,毛泽东诗词是他戎马生涯的艺术,这应该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我从一代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一副对联中感悟到的。《传奇》第八章讲到杨昌济写了一副对联自勉:“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从毛泽东所受杨先生的影响来看,这对联里的意味正是深长,教育家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没有食言,他怀才有遇——他栽育出了毛泽东这样的拄长天的“大木”。也就在这里,我有了半个感悟,毛泽东——一棵拄长天的“大木”,其根脉绝不在浮表,定然是从历史的厚土中来。从毛泽东的《七绝·呈父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等诗中,你不能不为毛泽东意气里的广达和高远而感怀。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摘自《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读这样的诗,仅凭诗才而论是不够的。衡岳,湘水,凤凰,鲲鹏,天马,艟艨,……无不是毛泽东人生信念的依凭和托付。宇宙之广,稊米之微,——这里的广微之思辨,之寄托,之洞悉,之整理,不是一个诗人或靠一时山水放怀就能作成的答题。这里有苍生之念,有哲人情怀,有心志和胆识的庄严描摹。每一首诗,每一阕词,都是那样的光焰夺目,都是一代伟人超凡人生的神圣载荷。
通观《传奇》,可感到罗胸怀在史实的剪裁上用心良苦。一首诗是一个结点,也是一个闪烁的光点,它必须受着众多史料的捧场和关照;既不要失了丰富,又不可揽尽繁冗;既要故事引人入胜,但又不可矫饰情感。——这是作者在写作此书时要追求的一个境界。例如,第3章《四言诗?祭母文》并未只顾及母亲的故事,而是很自然地带出了母亲的家庭背景。“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获悉母亲文七妹因患淋巴腺炎,正在外婆家养病的消息……”随之,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外婆、舅父舅母以及表兄弟们。这一章中不仅记述了毛泽东的那篇情动千古的祭母文,还写到他为哀悼母亲的两副挽联,也记述了他写给舅父母两封信的故事。这当然不是冗笔,少了这样的烘托,就不可能完成毛泽东情感世界的写真。
深刻追悟毛泽东情感世界的笔触还没有结束。第4章、第5章写到的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故事亦是这份情感写真的续篇。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情缘故事告诉我们,他们能走到一起,也不是我们那种常规的简化理解,仅以为他们就是革命的伴侣。从两章内容看,他们的情感也一样受到人性因素的考验,也一样有我们平凡人所遭遇的两性疑惑。只不过他们生命音符的跳动显然受着别一种伟大信仰的激励。这必然使得他们的情感多了一束人类命运之光的照耀。从恩师杨昌济到骄妻杨开慧,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才情与其生命信念之光华的相得益彰。
(陶发美)
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老百姓的救星。文字平实,图文并茂。珍藏。
一睹伟人风采,了解历史背景
还没看,先买回来了
书的内容和介绍的一样好。
帮同学买的 因为喜欢毛主席啊
学伟人的风采
还行吧 就是那写诗选定的不太好 需要经典的 我个人理解